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2014,(1):1-1
正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晨钟〉之使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机关干部生活在一种内无衣食之忧、外无天敌之困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机关干部好比“圈养之羊”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余斋曰:清澹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余斋曰:"忍饥寒以厉操难,不匮衣食而无苟得易,故节勤者,养廉尚志之一助。"——徐祯稷《耻言》【原文释义】徐祯稷说:"清静淡泊,是崇高德行之基础。忧虑勤劳,是建立功业之根本。自古从无大富大贵之圣贤,亦无宴饮逸乐之豪杰。"又说:"忍受饥寒以砥砺情操难,衣食无忧而不苟取者易。所以,节俭勤勉,是培养清廉、崇尚气节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敧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相似文献   

6.
文洁民 《唯实》2003,(11):96-96
刘大生先生对于“无丝竹之乱耳”的解读 (见《唯实》2 0 0 3年第 5期 ) ,以及他在文中引述的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此句的解读 ,本人均不敢苟同。刘文引用了乔、马二人在 2 0 0 2年第 3期《修辞学习》上发表的《〈陋室铭〉疑析》一文对“无丝竹之乱耳”的解读 ,乔、马二人认为“无丝竹之乱耳”一句有疑 ,并建议将其改为“有丝竹之乱耳” ;刘文也认为“无丝竹之乱耳”有瑕疵 ,并认为按照常理 ,丝竹不会乱耳 ,说“无丝竹之乱耳”似乎无的放矢 ,因此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无车马之乱耳” ,刘文陈述的理由有四 :“其一 ,身居陋室 ,…  相似文献   

7.
·从政道德·     
《军队党的生活》2012,(4):88-88
[原典]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相似文献   

8.
饶文波 《先锋队》2013,(11):12-12
《淮南子.说山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相似文献   

9.
都爱乖孩子     
在机关,大家总觉得领导与众人亲疏不同。我在机关度过了几十年,也与大家颇有同感。据余观察,在许多上下级之间,既无利害之争,也无喜好之别,更无帮派之分……却似有亲疏之异,何也?余窃以为,此种情景,与都爱乖孩子相似。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新湘评论》2010,(2):64-64
当年湖湘名士左宗棠被人构陷,有杀头之险。大臣潘祖荫上书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现在中国史上已经不可能没有左宗棠。以此话套之今天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湘潭。  相似文献   

11.
梁衡 《学习导报》2010,(2):64-64
当年湖湘名士左宗棠被人构陷,有杀头之险。大臣潘祖荫上书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现在中国史上已经不可能没有左宗棠。以此话套之今天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湘潭。  相似文献   

12.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14.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似文献   

15.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匱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艹冖凡)独。”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住,无幽不至。京  相似文献   

16.
苏区商战     
王卫斌 《党史纵横》2011,(3):50-51,55
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苏区时期,国共两党不独以兵为战,且以商为战。面对国民党的兵之并吞、商之封锁,中共一手抓军事,一手操商务,从两条战线展开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17.
刘大生 《唯实》2003,9(5):89-91
《陋室铭》虽然是经典之作 ,但其中的“无丝竹之乱耳”一句却令人费解。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有不同意见 ,故在 2 0 0 2年第 3期的《修辞学习》上发表了《〈陋室铭〉疑析》一文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有丝竹之乱耳”。[1] 蒋民胜先生认为 ,《陋室铭》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是“炉火纯青的” ,“改一字则致残” ,“是将一块无瑕白玉溅上了墨迹”。[2 ] 笔者不同意乔俊杰、马玉山的意见 ,更不同意蒋民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 ,现商榷如下 :一、“无丝竹之乱耳”确实费解《陋室铭》全文曰 :山不在高 ,有…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发生的无数次大灾告诉人们:大灾之后有大疫。这个规律是否能被英雄的中国人民打破?世界为之关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诺能否实现?世界为之疑惑;大灾之后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大疫没有出现,"零疫情"这一人类抗击自然灾害史上的奇迹创生。世界为之惊叹。"大灾之后无大疫",这就是四川的答卷!这就是中国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正1918年8月,受新民学会委托、正在北京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而奔走的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他在信中提出:"果为君子,无善不可为,即无恶不可为,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行之,弟愿则而效之。"此时距离俄国十月革命还不到一年,蔡和森就明确表示了学习列宁的意向。人们往往因此而注意到他在新民学会会员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但很少注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在一本书上看到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尽其肉,乃去。"多少年来,人们只看到黔驴的下场,却忽视了黔驴的技不在于斗猛虎,黔驴的踏实勤恳也不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