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受"新家"     
2003年2月,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汝州市委统战部,成为一名统战新兵。报到时,领导和同志们还专门开了一个欢迎我们两名新同志的座谈会。座谈会上,部长说:“从事统战工作就要热爱统战,善于统战;就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乐于奉献。”最后,他风趣地说:“咱统战部可是藏龙卧虎之地,连司机师傅都堪称书法家。”一席话,既让我对“新家”充满了神往,也感到了压力。从此,无论是跟随领导下乡调研,还是帮助统战成员协调关系、排忧解难;无论是文稿写作,还是会议组织,甚至接电话、送文件等都成了我学习的科目。改变一个人的最佳捷径就是学习。如今,同学和…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2006 年的早春三月,无疑将会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参加“两会”,共商国是,公众也翘首期盼他们能提出攸关国计民生的真知灼见。耐人寻味的是,与以往“两会”期间的“欢庆”气氛似乎并不“协调”,在今年的“两会”上,有部分代表、委员提出了一些“或有悖常理,或有失民心”的“另类建议”。其中,有著名社会学家、政协委员李银河博士关于同性婚姻的提案、人大代表迟夙生提议卖淫嫖娼合法化的意见、政协委员吴博威呼吁社会宽容看待医生收“红包”的言论等。这些建议一出台,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遭来一片指责之声。人们对“另类建议”的声讨,可谓铺天盖地,不绝于报刊和网络。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另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站在正面角度诠释青少年上网的社会意义,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归因聚焦于青少年置身其中的社会脉络,认为媒体、政府与大众共同占据了青少年的发言权,并以"青少年=问题"及"热衷上网=网络成瘾"负面诠释青少年及青少年上网.而青少年热衷上网则是对此种成人社会控制手段的无言对抗与自我群聚.文章提出成人世界由此反省自身的可能,让青少年在我们的眼中能显现出更多不一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1980年至今,计生国策已经推行了近三十年,我是一名“80后”,是与计生国策共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国策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好处与实惠。  相似文献   

5.
"小弟弟"和"大姐姐"就这样相爱了 玉锋要和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女人结婚了.这个消息传来,在玉锋的家里引起了一场强地震,几乎震塌了整个家庭!玉锋去年刚刚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25岁正值青春好年华.作为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玉锋毕业后放弃了一个在家乡的舒适工作,独自来到广州.几经择业,最终应聘来到一家民营公司.这家公司规模不是很大,发展却被看好.  相似文献   

6.
7.
从生产工具变革对于人自身再生产影响的角度看,当代人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正是一种“形象的异化”。虽然它表面上与经济学哲学意义上所发生的“劳动异化”不同,不像后者那样痛苦、悲惨;但就其实质是人丧失自身、丧失其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是人变成与其自身相敌对的、异己的存在物这一方面,两者却是殊途同归的。关于形象异化,一言以蔽之,即在画面上消费得越多,在生活中就享受的越少;人们创造了画面,却使自身变得畸形;他奉献、凝聚在形象世界中的劳动越多,他们生命本身就更加匮乏与无力。  相似文献   

8.
张柔佳:29岁画家对现状的满意度:还行渴望的婚姻:与同类人相结合孤单的理由:尚未找到同类对现在男人的看法:外强中干眼看我的同学,朋友们一个个都嫁掉了,当自己形单影只时,心里挺羡慕她们的。可是,当她们一个个受了委屈,跑到我这里来哭诉时,我又庆幸自己没那么早把自己困在围城里。我或许可以做到每天面对锅碗瓢盆,柴  相似文献   

9.
另类所谓“另类”,照我的理解,就是追求与众不同。也就是说,把自己同大多数人区别开来,由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变成“一小撮”,甚至孤家寡人,是“另类一族”的最高目标,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方法,比如穿乞丐服或者剃阴阳头,都不太重要。“另类”试图追求最大限度的个性———一个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能与芸芸众生区别开。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曾将“标准化”视作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化大生产不仅制造出“标准化”的产品,甚至制造了“标准化”的人———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存状态如出一辙。如果有人坚持认为上…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与期刊管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土地使用权拍卖为核心的"经营城市"对"经营期刊"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经营期刊"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作品的"级差化"管理,围绕这一问题,高校学报运作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要作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张伟光 《公安学刊》2003,(6):22-26,90
“枫桥经验”诞生至今已40周年。40年来,“枫桥经验”历经风风雨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枫桥经验”是枫桥干部群众的成功创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在推动“枫桥经验”前进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枫桥经验”和公安工作的发展历程看,公安机关是推动“枫桥经验”前进的重要力量,“枫桥经验”是一个公安工作的好经验,“枫桥经验”对未来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外来人口管理应实现"六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世”为契机和动力源的第二次人口流动大潮将再度掀起 ,而外来人口管理一直是困扰各级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 ,因此 ,探索一种能有效管理外来人口的工作机制将成为新世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题中之义。拥有近5万外来人口的湖州市织里镇近年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并形成了外来人口管理的“六个转变”的好做法 ,即 :变单向管理为双向管理 ,变放任自流为蓄水养鱼 ,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 ,变单兵作战为集群作战 ,变重办证收费为重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NGO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伴随着NGO在我国的发展.NGO内出现了“灰色兼职”现象,而且这一现象的存在和运行有着其自身和外在的逻辑和机制。“灰色兼职”在NGO组织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场域滞后效应,同时对NGO以后的健康发展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将会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4.
华乃强 《公安学刊》2006,(6):9-11,20
《公安学刊》编辑部以学习推广“义乌公安经验”为契机,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今天又把这么多专家请到义乌来,学理解读“义乌公安经验”。首先,我代表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和王辉忠厅长,对此次专家讨论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专程来义乌参加会议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各位专家对我省及义乌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这既是对我们的厚爱和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期望。特别是各位专家对进一步深化发展“义乌公安经验”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给我们指点的管用办法,必将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公安工作产生积极…  相似文献   

15.
郑群 《公安学刊》2006,(6):61-63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义乌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结果。“义乌公安经验”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根本和战略,二是坚持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坚实基础,三是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环节,四是经济快速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枫桥经验"之所以诞生和发展于枫桥这块土地,这绝非偶然,而是枫桥历史文化孕育滋养的结果,也是枫桥文化传承发展的产物.枫桥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枫桥的耕读文化、理学文化孕育和滋养了"枫桥经验"说理斗争的基本内涵和人文精神;枫桥是越中较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较高思想觉悟的枫桥人民创造了"枫桥经验";新时期枫桥人民致力于建设村落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既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枫桥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枫桥经验"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枫桥经验”是国家法治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折射出朴素而深刻的法治原理,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内涵。“枫桥经验”虽是一个地方治理的经验,但是蕴涵着许多普适性规则,不仅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我省公安机关是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实践力量,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深刻内涵,自觉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法治实践,努力推进“枫桥经验”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枫桥经验”蕴含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枫桥经验"经历了40多个风雨春秋,跨越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枫桥经验"所蕴含的人本思想,并受其牵引和支撑,才合乎规律地存在下来,并不断向前发展.从"枫桥经验"演进发展的三个阶段看,"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始终体现着人本思想的脉络."枫桥经验"蕴含的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推广创新"枫桥经验",必须牢牢把握人本思想,确立新目标,找准新载体,努力推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汪勇 《公安学刊》2006,(6):25-26
义乌市公安局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防控模式,“义乌公安经验”大体蕴涵着三大特色:一是公安工作目标高度契合多元化的诉求,即高度契合了时代的诉求、区情的诉求、服务对象的诉求、警察角色转换的诉求;二是实现了公安职责的最优化实施途径;三是量身锻造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的认同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过程,其基本趋向就是在把台湾建构成“我群”的同时,逐渐将中国建构为“他者”,并使二者产生某种异己关系、对立关系.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如何弥合两岸认同差异,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归属感,无疑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