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21,(1)
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既有其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统战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以及新媒体平台投入不足等困境,这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统战工作的"意见领袖"、全面抓好统战工作队伍建设以及促进新媒体载体创新等,不断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1,(Z1):357-360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学校文化实施体系的两个方面。学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校园文化育人条件;创建优良校风,改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规范管理机制,提供学校文化育人保障;优化人际关系,创设学校文化的育人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形式;确立学校精神,凝聚学校文化"魂"的力量几个方面。学校文化的实施主要有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社团活动;构建包含一定企业文化的和谐育人校园文化;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社团活动;构建包含一定企业文化的和谐育人校园文化;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与"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态环境"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了解和认知世界,并由此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重要"依据".新媒体因其交互性、延展性、分众性和融合性,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具有环境监测功能去权力化、"宏内容"向"微内容"转向、话语泛在传播和加速环境化等特点.对此,应当从引导新媒体客观反映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体"拟态环境"融合互动、提高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等方面着手,促进新媒体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薛波 《人民论坛》2012,(26):194-195
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坚持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科学统筹部署,健全导向机制,搭建展示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传承创新水平,构建"立体化"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彭斌 《前沿》2007,(1):73-75
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首先必须研究其理论基础,研究其同质性的目标要求和共性;其次要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性原则,即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化教师主导性、弘扬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覃业柏 《传承》2012,(20):60-61,71
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在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即校园网络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为加速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传媒市场化与公共性要求之间的冲突、网络行为失范、网络舆论中非理性道德诉求与司法理性、独立性之间的冲突等又使得法治文化的培育面临困境。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构建新媒介"公共性"、培育媒介公民、建设健康的网络传播文化以及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晓婷  杨丽英 《前沿》2014,(17):170-172
自媒体的广泛使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面对日益发展的自媒体平台,高校存在对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估计不足;自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滞后;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教育与引导等问题。如何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创造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开辟新途径,让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文化主阵地,并最终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空间中,新媒体内容低俗化、刻意炒作、网络情绪表达非理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生态的培育。新媒体内容低俗化极易破坏网络舆论氛围、恶化网络生态环境、导致道德失范,对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内容监管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根治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顽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化阶段。在信息化社会中 ,社会文化呈现出内容的多元化、传播的高速性和广泛性、创新的群体性、“文化反哺”的普遍性等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特点。信息化社会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也使其面临许多问题。要想使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朝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采取技术手段对消极有害信息进行遏制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齐建民 《人民论坛》2014,(6):141-142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讯的发达,高校的文化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从网络时代高校文化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建设的困难入手,提出了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背景下,如何运用巨量多元信息优势,构建基层党建新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基层党组织应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抓住机遇,大力构建"党建三维地图"、"党建手机网络"、"党建智慧云平台"等模式,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个体拥有信息传播与分享的能力,自主传播载体的扩大化和多样性也加速了网络环境的丰富化和复杂化。保持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与讨论,管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抵制消极落后思想对互联网的侵害,引导网络环境有序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冲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主流媒体"办网"、网民文明"上网"、文艺工作者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善于"用网"、新媒体自媒体健康"播网"、监管部门依法"滤网"的"六网"网络健康体系,以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董晓红 《前沿》2013,(22):133-134
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尝试探讨新媒体如何成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新工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使舆论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广大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讯的发达,高校的文化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从网络时代高校文化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建设的困难入手,提出了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汪风涛 《新东方》2006,(9):31-3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反映师生共同的信念追求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具有“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的精神特质和校园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  相似文献   

20.
杨松  王文奎 《前沿》2012,(4):147-148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面临极大的挑战。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但极大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