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在国家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努力增加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实现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同时,各县应重视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义务教育区域内校际资源共享与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用,实现县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策略选择上,农村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综合教育学区;在城区试行推广纵向或横向的教育组团,有条件的实行城市综合学区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前  居文超 《岭南学刊》2023,(1):119-128
县域是统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关键治理层级,是测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本单元,但目前公开统计资料对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数据的统计相对不齐全。通过构建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系统收集海南省15个县域2016—2020年的统计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对海南省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海南省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但整体有所提高;从地区视角看,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区域失衡较为明显,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县域视角看,海南省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现象较为明显。因此,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加强县域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统筹配置,建立健全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重要发现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总体来看具有东西差异大、呈现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增强的特点。从分项指标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竞争力指数较高,这得益于人才资源、人才效能和人才环境得分排名靠前。从三大经济圈看,长三角地区人才竞争力较强,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再者是京津冀地区。具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在人才成长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上具有一定优势;珠  相似文献   

4.
张卿 《岭南学刊》2009,(2):23-26,86
根据对我国1981--2002年第三产业中间服务投入率的演变趋势及其需求机理进行的分析表明,演变趋势呈现各年间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率均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且上升更稳定,增长波动更弱小。投入结构中金融、公用、商务、技术等现代中间服务投入占比不断提高,运输邮电、商业饮食等传统中间服务投入占比趋于下降。从需求机理来看,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壮大和城市化水平提升是第三产业中间服务投入率上升的名义需求基础,而市场化水平增进和外置化水平提高是促进名义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中的体制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虽然在税源、财政能力以及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与协调能力上都强于乡级政府,但总体上看仍然没有摆脱"分级办学"制度下城乡教育二元分治的格局,县级行政区域仍然属于农村,从乡镇为主到以县为主,仍然只是在农村内部调整教育资金的汲取和再分配,体制内可调控资源空间有限,对改变一个市或地区内部,一个省区内部以及全国范围内发展非均等化的局面难以奏效。分税制改革后,府际关系呈现财力逐级集中与事权层层下放的逆向变化,县乡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矛盾突出,仅通过县级政府调整自身的财政支出结构来满足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的需要,空间十分有限。地区间人口流动频次的加快以及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的逐步松动而带来农村义务教育外部效应的扩散化,导致县级政府无法有效地将提供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完全内化在县域范围内,县级政府面临实现均等化和解决内在投资动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6.
佘宇  孙飞 《时事报告》2014,(4):47-4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现途径,现状却不容乐观。公众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亟待解决。“择校”的根源在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对于家长而言,“择校”的背后更多的是“择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投入、教师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但关键仍然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0年和2008年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第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而言出现了上升趋势,协调度不断优化,协调度所属等级分布从"金字塔"状转变为"橄榄球"状;在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王贺 《人民论坛》2014,(8):83-85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社会过度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近入学政策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择校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政府应当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择校机制、优化择校政策、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规范和引导义务教育择校行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社会过度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近入学政策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择校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政府应当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择校机制、优化择校政策、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规范和引导义务教育择校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以中心城市辐射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心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动态分析广州和深圳2011—2017年间的区域辐射力水平发现,广州和深圳区域辐射力水平在考察年份里基本都处于上升趋势,两市增速最快的方面都是科技投入。其中广州交通辐射力较为显著,深圳在人均经济、科技投入、国际旅游和电讯等方面的辐射力较强。从发展趋势来看,深圳总辐射力有赶超广州之势。增强两市辐射能力应大力发展各自相对比较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产业带动作用,结合两市地缘优势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是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荆楚地区虽然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迟缓,教育事业相对落后,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呈现出短暂下滑后的上升趋势。通观东汉一朝,荆楚地区的私学在教育规模、教育方法、开风化民和保存经典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对当今教育办学模式也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发展行业协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松青 《创造》2001,(3):18-19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1994年以后,  相似文献   

14.
何兴容  蒋和胜 《求索》2010,(2):1-4,28
本文纳入技术水平、要素质量和要素价格等差异化因素,由CES生产函数推导出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证检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1998—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存在相对要素价格多锥形均衡。劳动力要素相对价格显著不等,并从要素供给弹性、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出调整机制等视角阐释了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中国经济实践中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且从目前来看,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呈扩大趋势。民族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差距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不仅在总体上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可能激化民族矛盾,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笔者试以广西为例,探索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民族地区财力,走出财政困境的新途径。一、民族地区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民族地区同全国水平相比,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财政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困难,赤字…  相似文献   

16.
熊思远 《创造》2010,(1):63-63
<正>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最根本的途径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造成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上的不均衡、不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公平;甚至同一所学校中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不均衡、不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优化教育投入助推教育公平6月17日,财政部公布消息,中央财政最近下达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695.9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8.3%。补助经费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推进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光明网)【评论】"杨三喜":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加大教育投入,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教育投入责任、提高中央财政发展义务教育上投入比  相似文献   

18.
朱尤飞 《创造》2003,(10):29-29
一、富源小康进程处于建设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渡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的科学判断是从全国总体上的发展水平而做出的,这就意味着全国总体小康水平是非均衡性的。富源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自主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引导的经济增长成分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发展呈良性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全县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依据有关部门确定的衡量小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体系,国家…  相似文献   

19.
胡义芳 《求索》2013,(12):34-36
科技金融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衡量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构建出包含科技金融资源指数、投入指数、产出指数的科技金融总指数体系,并对各指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科技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金融总指数和分指数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西藏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李花  宋莉萍 《传承》2008,(4):54-55
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途径。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引发了乡村教师的待遇缺少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务必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监督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