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掖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古时又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地。由于开发早、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自古有“金张掖”美称。1992年8月12日,江总书记视察张掖,亲自题名“金张掖”,赋予张掖新的含义。近年来,地委、行署抢抓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农业产业化、“三引两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区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张掖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历届地委、行署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的张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两千多年前,西汉在此列四郡、开丝路、通西域,开启一代盛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甘肃考察并亲临张掖,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为张掖发展明确定位、指明方向。张掖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特色牌、走绿色路、造民生福、尽党建责”,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巍巍祁连山,绵绵黑河水,不仅孕育了张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  相似文献   

3.
刘瑶 《人大论坛》2009,(4):42-42
近日,黔东南自治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不久,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吴敬梓对镇远情有独钟,他所著的《儒林外史》中有三个回目描写这里的风情与故事。尤其是书中那些古地名.至今尚能一一对应。镇远位于黔东南,有“湘黔咽喉”之谓。从陆地掸尘登舟,走水路弃舟上岸,这个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留下了无数历史名人的背影、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5.
《人大论坛》2007,(1):F0002-F0002,I0001
石阡素有“泉都”之美誉,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周边与思南、印江、江口、岑巩、镇远、施秉、余庆、凤冈八县相邻,国土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87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40万人,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  相似文献   

6.
大旱过后的思考丁安元(甘肃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处)继上年伏秋连旱后,1995年我省又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7个月的持续严重干旱,陇东和中部偏北地区,1~6月份降水之少,旱情之严重,是近60年来罕见的。1~6月份的总降水量,酒泉、张掖、白银和武威地区北部小...  相似文献   

7.
前七子派的兴起及其发展的阶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磊 《求索》2007,(12):186-188
本文从唱和的频仍、主张的提出、立派的自觉意识、标志性事件等方面探讨前七子派的成立时间,认为其正式成立在弘治十五年(1502)至十八年(1505)之间。前七子派的发展分“合”(1493-1506)、“分”(1507-1511)、“散”(1512—1529)三个时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合”期虽然是前七子派的兴盛期,但“分”期是前七子派同茶陵派斗争激烈此长彼消的关键时期。而“散”期,何景明受到茶陵派的影响,通过何李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七子派某些主张,并逐渐取得了与李梦阳并驾齐驱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0日,在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参会的人大代表对提请大会审议的《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 “三化”协调发展,十大战略支撑,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纲要(草案)》作为未来十年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艘“航母”扬帆远航的“灯塔”,  相似文献   

9.
董健 《人大论坛》2012,(6):12-13
“全省市(州)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成绩显著……。”这是2012年4月20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在“贵州省市(州)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3,(3):32-34
去年(2002)12月15日,在日本“李友会”上,李登辉以越洋视讯发表(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的演讲,大事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并指谪战后日本的“自虐价值观”把“现在世界上最要依赖的日本,其‘武士道’与‘大和魂’在1945年败战以降,几乎不被理睬,被一脚踢开弃如敝屣”,并惋惜“武士道的否定,不能不说对日本人是极大的打击。当然也同时可说是世界人类的很大的损失”。据李登辉说,他说的“武士道”是根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1899年)一书。他并期望日本能恢复“武士道”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11.
鄢烈山 《同舟共进》2010,(10):61-63
“中原”,广义指原野(“原中”),多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如今常狭义地指河南省(亦称“中州”)。从1976年春到信阳,上鸡公山,我先后5次到过河南省,游览了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等地,都是来去匆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2,(4):16-17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是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每3年复评一次。在2011年12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获得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23个城市(区)当中,南宁市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3.
地方     
树屋旅馆(二) 在上一期的“新奇”中我们走进了一家位于北极圈以南40公里的另类树屋旅店(Treehotel),创始人Kent Lindvall和他的妻子Britta从2009年开始,耗费一年时间,除了打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镜屋”之外,还建设了另外几种风格迥异、造型独特的树屋。  相似文献   

14.
叶剑锋 《新东方》2009,(11):32-34
俄共(布)的执政方式在1918年夏至1921年春由多党联合执政转向了“一党专政”,其实质是极端集中制下的“政党指挥型”直接执政。名义上是把一切权力都集中到国家手里,但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力都聚集到俄共(布)身上。所谓“政党指挥型”执政方式,即党不仅是领导核心,而且以公共权力核心的形态,直接指挥国家政权机关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15.
一、海南建省办特区8年来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模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8年间,随着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三次变动,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变换了三次:其一,建省初期的1988—1989年(也可包括筹备建省的1987年在内),提出海南以深圳为模式,推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及“两头在外”(原料来源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外),实行“大进大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可是,事与愿违,海南的“三来一补”微乎其微,成了“无来无补”,外商来料加工近于零。这一模式难以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天时地利”不如深…  相似文献   

16.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1,(11):60-64
总体上讲,动辄强调“国情”(确切地讲是强调“国情特殊”)是中国近代以来遭遇的新问题。“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学习和引进外国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先是器物,后是制度,再则文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的又一奇迹:1997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向世人宣告,已经实现了“社会面基本无吸毒人员”,再用 3年时间,巩固已有的禁毒成果, 2000年实现全市无毒害。包头市禁毒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1992年摸索治理对策;1993-1996年初步治理;1996年以后全面治理。包头市禁毒的“秘诀”是“禁毒责任制”,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各级党政系统;二是公安系统。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戒毒的做法是:(一)对入所戒毒的人员一律采用“干戒法”;(二)戒毒要舍得投入,绝不能搞“经济效益”;(三)依法戒毒,文明管理,严明纪律。包头市禁毒的基本经验是:(一)真抓实干;(二)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三)措施过硬;(四)三专到位;(五)干戒脱瘾;(六)“五位一体”;(七)抽查尿检;(八)教育为本。存在问题:只有惩罚措施没有奖励办法,难以持久;对“干戒法”还须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肖柏 《时事报告》2007,(4):30-31
1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在文化类中,“于丹”、“易中天”赫然在列。教授人气赛过明星,成了2006年中国文化界一道难以言状的景观。“乙醚”(易中天的拥戴者)、“鱼丸”(于丹的拥戴者)、“年糕”(阎崇年的拥戴者)、“海飞丝”(纪连海的拥戴者)等等,一时间成了各大娱乐媒介的热词。  相似文献   

19.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夯实“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和践行的重点。1998年,我省在宁波开始试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676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其中有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叶慧  胥红 《今日浙江》2012,(16):50-51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夯实“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和践行的重点。1998年,我省在宁波开始试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676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其中有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