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保安队伍中的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探寻更适时宜的多元化管理之道。简而言之,就是要管理者在管理队伍中树立自己的威信,用实际行动去感化队员,使下属心悦诚服,从而群策群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呢?一、以"德"立威。"德"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行、作风修养、思想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管理者只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才会赢得敬重,才可成为下属员工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2.
论领导干部的道德威信●孙德江领导干部都很关注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都希望自己有崇高的领导威信。构成领导威信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德、才和信。其中的“德”,就是道德威信,它是领导威信的基本因素。本文拟就领导干部的道德威信,作些粗浅的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5(11):67-70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4.
乌兰巴干 《前沿》2002,(11):77-80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5.
管理道德论(系列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巴干 《前沿》2002,(11):66-67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6.
乌兰巴干 《前沿》2002,4(11):73-77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7.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11):70-73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8.
吴家权 《当代广西》2014,(16):49-49
正领导干部魅力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借助工资、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只能调动下属60%的积极性,其余40%的积极性则要依靠具有魅力的领导行为去调动。有些领导干部有权力无权威,难以有效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实际上就是自身魅力不足所致。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可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魅力。以"德"立威,用高尚的品格凝聚人  相似文献   

9.
正品格即艺术的层次,是艺术思想、道德、境界的尺度,而薛林兴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境界。真是一种知识的范畴,是做人的一个标志,知识的真知,做人的真诚。善是道德,要与人和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修炼,一种涵养。人品即艺品,人品不高,其艺术的品格不但不高而且会走向真善美的反面,即假、恶、丑。薛林兴自己有三条规则:一,做事、画画经常反省,审视。把好的东西保持,不好的摈弃。  相似文献   

10.
钱俊君 《湖湘论坛》2002,15(4):12-13
人有人品,官有官德。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广大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仅凭其地位和权力是不行的,还必须依赖其本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地位和权力可以产生强制性作用,但如果少了品德和人格这两样东西,即使其职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会构成权威,群众不会从心理佩服他、尊重他。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树立权威,必须做到德、才、理统一。一、德:仁者爱人“仁爱”是德。要以德行政,以德爱民,“仁爱”之心不可无。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最高道德的准则和道德境界。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品格是丰富精神世界中的复合性素养,体现为一种境界、气度、胸怀、眼光、底蕴的精神品格.提升执政党的文化品格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抵御风险、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提升执政党的文化品格,着眼点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增强执政党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先机的勇气.提升厚德载物、注重道德自觉的情操,就是要私扬民族精神、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开阔开放交流、善于吸纳整合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论服务型政府的伦理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府管理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既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也依赖于伦理道德的软约束.一个能够实行有效治理的政府,离不开伦理品格的支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对公众、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和服务人民为执政宗旨,遵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我国服务型政府伦理品格的内在要求.培育服务型政府的伦理品格,有助于在行政实践中实现政府干预与道德调节的耦合,维护社会公正,提高行政效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服务型政府伦理品格的培育需社会多层面形成舍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在他们中树立起威望和信誉。这既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然而,有的干部对威信有一种误解,似乎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威信也就越高。其实,职务、权力和威信是两码事。职务是组织任命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威信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树立。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就必须正确处理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眼下,不少管理者觉得下属难管,“言传身教”已经作用不大。根据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经验,管理下属应做到“八忌”:一忌小恩小惠。这一现象在中层管理者比较普遍。一些中层管理者觉得,既然自己对下属加薪、晋升等没有“生杀大权”,就用批假条、请吃饭、签审报销单据等小恩小惠来关心下属。事实上小恩小惠只能博得下属一时的欢心,而更多的下属关注自身的事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旦你满足不了下属更高的需求,下属就觉得你不是真正关心他们。况且小恩小惠往往是以牺牲公家(或单位)利益为代价的,一旦曝光于己也不利。二忌开“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树立威信的误区及途径王汝芬领导者的威信,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赞扬、尊敬与信任,这是客观的,是别人对领导者的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威信、道德威信、职业威信。领导者的威信性愈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愈短,领导者的影响力也愈强,这样,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品格证据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莱 《前沿》2007,(9):179-180
在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发展的历史上,品格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同时也是变动最为频繁、引发争议最多的证据规则之一。品格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针对不同的诉讼主体,品格证据有不同的提出和规范方式,并且有着特殊的运用规则,可以说,品格证据规则是证据法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英美证据法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品格证据与传闻证据一起,被许多学者称为证据法学上的两大难题。对于品格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问题,英美法系国家主要以证据的相关性为出发点,规定了详细的规则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好坏,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品格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道德品格高的人做别人的思想工作.别人就会心服口服、容易被别人接受;反之,如果道德品格不好,即便是能说会道、理论水平高,别人也难以接受。我们的社会必定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有着5000多万党的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18.
“善”,作为生活理念,是大众化的一般概念;作为意识形态,是圣贤哲人关注的重大思想伦理命题。(《国语·晋语》指出:“善,德之建也。”在人们高度期待道德状况改善的当下,深入分析把握善的特性,大力弘扬善行文化,有利于激发道德自觉,培育向善人性品格,推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台州市开展了“千校道德经典诵读活动”,经过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活动既继承了读书明志、养德的优良传统,又探索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新路径。一是树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诵读理念。《黄帝内经》说:“德全而不危”。认为品德淳厚了,人生就和谐安康而无危险。《淮南子》说:“执元德于心而化弛若神。”认为心灵的全面道德化是产生大智慧的基础。心中的道德品格充沛了,以德进业,以德御才,德才方能兼备。我们的经典诵读首先强调是道德性问题,把学生的“立德”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年轻干部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学习领会江泽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培养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道德品格,尤为重要。 一、志存高远,见贤思齐,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年轻干部志存高远,以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为荣,则必然能先忧后乐、联系群众、扎实肯干、拼搏奉献;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