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必须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  相似文献   

2.
"上梁"在党风建设中不仅"要"起表率作用,而且"必须"起表率作用.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符合"上梁"与"下梁"的关系原理.当前,"上梁"必须在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清正廉洁、反对腐败,坚持艰苦奋斗,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等八个方面起表率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处理好说与做、立功与立德、公与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藏汉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在西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有三个支点,即政治上"因俗施治",经济上"天下主义"和文化上"华夷之辩"。这三个支点,深刻影响着历代王朝的民族关系和中华民族走向,对做好当前民族工作有重大的启迪意义: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工作;要维护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共同奋斗;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狭隘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周健 《桂海论丛》2010,26(6):8-12
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所在。当前,对广西开展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广西要在坚持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特色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和不足,在开展"六五"普法时,大力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关系是我国最重要、最特殊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态势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民族政策调整的制度化、法制化渠道,通过文化整合,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党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各民族进步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人不顾我国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客观事实,攻击我党的民族政策,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企图破坏我国的民族进步事业。他们的行为从反面证明了我党坚持民族团结政策的正确性。坚持民族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互助相依、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8.
第一,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最新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12个必须",即"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这些重大论断,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自己解决民族问题之路的艰辛探索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了中华儿女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对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好地举旗定向、阔步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世居民族、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居全国首位,少数民族人口居全国第二,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形势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新要求,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稳定工作。针对云南省民族众多,边境线长,民族关系复杂,局部地区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时有发生的现状,按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要求,推广曲靖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经验,创建了民族团结保障机制。从1999年起,在全省民委系统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即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对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改革: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盛举 《思想战线》2006,32(4):43-48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应该是建立具有本地方本民族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必须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优先地位;必须坚持精简、统一和效能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必须坚持协同联动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11.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旨在实现教育成效"深"及内心,"化"为自觉,要求学术界的理论供给与实践中的深化推进共同发力。沁入模式讲求教育从"心"着力,其学理借鉴可来自"人本德育"和"价值澄清"的教育理念。嵌入式居住格局与社会环境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空间结构,沁入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使团结进步理念转化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张建 《长白学刊》2021,(2):9-1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中,着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标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与担当.梳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既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共同体构建。文章基于民族政治学的理论视角,提出新时代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三个理论维度: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国民教育;二是自我与他者关系层面的启蒙教育;三是传统与现代关系层面的素质教育。由此出发,培育爱国主义的情结,播种多元一体的种子,提高适应变革的能力,民族团结教育才会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齐卫平 《桂海论丛》2002,18(4):11-13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坚持与时俱进逻辑上是相一致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 ,实现党的先进性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 ,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新世纪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 ,坚持深入实践与创新精神的统一 ;坚持国内建设与世界潮流的统一 ;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统一;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真实本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来 ,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 ,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新的世纪 ,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原则"是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重要宪法原则和基本依据。解决民族团结问题,必须以"民族团结原则"为基础,构建以原则支撑、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构成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从而为解决民族团结问题提供根本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楠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90-194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一直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加凸显出时代意义。高校应当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遵循"三个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从提升家国情怀素养、完善内容方法、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探索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培养具有国家和民族担当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人才,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民族关系、良好的民族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民族内部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与网络.通过民族间的信任与合作,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而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