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2.
贵州遵义地区耕牛“烂脚病”,经调查,霉稍草人工发病试验、病原分离与鉴定、含菌饲料饲喂试验及其毒素提取鉴定,确认耕羊“烂脚病”是由镰刀菌毒素中毒所致。 (一)病原分离与规定 被检样品系采自绥阳、湄潭、遵义三个病区的发病牛采食之霉稻草,共20份。 样品用肥皂水搓洗,自来水冲净,无菌水洗涤5次,然后以70%酒精棉球拭干。剪成1.5~2厘米小段,混合后随机取小段,等距离点植于Czapek—DOX琼脂平板上,26℃温箱中培养4~5天,钓取可疑镰刀菌菌丝移植于PSA琼脂平板上,培养15天,镜检其纯度,如不纯则进行单孢分离。  相似文献   

3.
从耕牛“黑水泻”病区筛选的禾谷镰刀菌8134(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于灭菌的玉米粉培养基中,于28℃培养2周后,提取培养物所获粗毒素1 ml(相当于4g菌玉米),抑制豌豆发芽率为100%,1.65ml粗毒素致家鸽于50分钟内发生剧烈呕吐;猪食入150g菌培养物于1小时后出现强烈呕吐和拒食。基于以上生物活性测定指标,将此玉米培养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CF薄层纯化,获得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 alenol CBD1)标准品薄层分析数据相同的毒素结晶。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是一肢或数肢蹄冠肿胀跛行,破溃化脓坏死,蹄甲脱落或球节以下全部断离可致耕牛残废的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牛。系饲喂发霉稻草,食入大量镰刀菌属真菌所致。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脉搏、呼吸、食欲、大小便正常,仅精神沉郁、被毛枯燥。患肢球节、蹄冠及膝部发生热痛与硬肿,数日蔓延至腕关节或附关节,出现明显跛行。随后球节等处皮肤变冷,出现横行裂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诱导培养方法,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五省(区)采集的23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食线虫真菌23株,形态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分属于9属22个种(包括:节丛孢属9个种、隔指孢属2个种、单顶孢属4个种、镰刀菌属2个种、钩丝孢属2个种、轮枝孢属1个种、被孢霉属1个种和茎点霉属1个种)和1株未定种。本研究为开展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丁烯酸内酯作为牛苇状羊茅草烂蹄病(Fescue foot)的致病毒素,已有不少报道。但近年来,Kousuri(1970)应用纯丁烯酸内酯口服或肌注,Yates(1969)应用含毒的苇状羊茅草80%酒精分馏物口服或经瘤胃注射后,形成的病变部位显然不同。我们已用病区霉稻草分馏物作发病试验,证明对小白鼠、家兔和羊均有毒性作用,并可在羊体显示类似牛“烂蹄病”的变化。综上表明:含毒苇状羊茅草和霉稻草中存在特异的致病化合物。为探讨其致病成分,我们应用含毒霉稻草分馏物,分离致病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定,认为分馏物中含NH基的小分子化合物及甾醇物质是牛“蹄腿肿烂病”的两个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
陕西汉中地区的耕牛,多年来发生以蹄腿肿烂为主要特征的霉稻草中毒症。为进一步了解霉稻草中真菌情况及产毒真菌的种类,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采样 自1977~1980年,每年11月至第二年元月份,先后在耕牛“蹄腿肿烂病”发病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洋县等五个县的35个生产队霉稻草垛采样,其稻草霉变色泽多为白色、褐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黑色等,并都带有霉味。  相似文献   

8.
《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9期刊登了邓婉玲等同志的《耕牛蹄腿肿烂病病原的研究》一文,看后,感有不足之处。 耕牛蹄腿肿烂病国内发生较多,有关材料报道亦不少,同时,正如该文所说的“目前对病因争议尚多”。可是文内却不见有鉴别诊断的材料。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本病临床症状与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营养性水肿及冻疮颇相似,有的则与某些农药中毒表现相同。我们通过药物治疗试验和病变部位的检验加以鉴别”。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好象没有作专门细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陕西合阳、麟游、洛南、汉中、宝鸡、凤县疑似牛猝死症疫区采集到14份猝死的牛病料。经厌氧培养和细菌学检查,在12份病料中分离到21株疑似魏氏梭菌。从每头牛各选择1株形态、培养特性较典型的菌株,经肠毒素、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培养物离心上清液毒素检查及菌型鉴定等,确定其中9株为A型魏氏梭菌(毒素),其它3株因毒力较弱未进行定型。  相似文献   

10.
对19批次进口鱼粉,按照自然状态5点3层随机抽样,共采集待检样品285份,经两次重复分离、纯培养及制片镜检,从样品中共分离到真菌18属54种,初步确定有毒真菌为14属43种。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7种,青霉属(Penicillium)12种,镰孢霉属(Fusari-um)3种,其他半知菌属11种。其中主相菌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两大类,两属真菌合计出现频率的幅度为74.62%~91.83%。  相似文献   

11.
·全国家謇内科研究会第=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一2毒素对雏鸡体液免疫影响的研究…………………李庆怀等(9—3)*耕牛“黑水泻”镰刀菌毒素…………………………………………………………………汪昭贤等(9—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分离与测定奶山羊某些疾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崔中林(9—6)犊牛遗传性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研究………………………………………………………王英民等(9—9)新疆放牧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的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一)一般情况 1973年以来,我县主产水稻的江彰平原每年冬末春初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耕牛“肿蹄病”。据三合、德胜、河西、让水等乡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病597头,其中水牛592头(死亡和致残188头),黄牛5头(致残1头)。10年来门诊收治留有完整病历的86例的统计情况为: 1.症状分类:并发干尾于耳41例,占46.7%;肿蹄干尾8例,占9.4%;肿蹄干耳13例,占15.9%;仅肿蹄24例,占27.4%。 2.病机分型:湿热证71例,其中水牛67例,黄牛4例;寒湿证15例,其中水牛14例,黄牛1例。  相似文献   

13.
对2个鱼场的5尾病(死)鱼的肠内容物及肝进行细菌学检验,在其中2尾病死鱼及1尾病鱼的肝中发现形态特征一致的细菌,并分离到菌落特征基本一致的细菌;在5尾鱼的肠内容物中均发现并分离到几乎纯一的与肝中相同的细菌。经对24株纯培养菌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分离菌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及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占优势。回归试验表明,分离鉴定的3种气单胞菌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对采集自四川部分地区的226份羔羊粪便样本进行志贺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用PCR检测其携带sat、sen、set A、pic、sig A、ics P、ial、ics A、iut A、ipa H共10个毒力基因的情况;采用灌胃法检测携带毒力基因最多的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培养物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经细菌分离鉴定,从226份样本中共分离到54株志贺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4株的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1a型,11株的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1b型,28株的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2b型,11株的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3b型。54株志贺菌均携带sat、sen、ipa H基因,而set A、pic、sig A、ics P、ial、ics A、iut A基因的阳性携带率分别为73.6%、65.2%、77.8%、82.0%、79.1%、79.1%,每个菌株携带4~10种毒力基因。携带10个毒力基因的4株福氏志贺菌2b型优势血清型菌株均在1.7×108CFU/m L剂量下致死全部试验小鼠,其中福氏志贺菌SWUN553对BALB/c小鼠的LD50为1.04×106CFU;致死小鼠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心、肝、脾、肺、结肠出现明显的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提示结肠为该菌入侵的最有可能部位。本研究阐明了山羊源志贺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山羊志贺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大熊猫体表被毛可培养真菌的分类情况,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不同月份(3、6、9、12月份)的大熊猫体表被毛中分离到16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利用ITS区序列进行的PCR鉴定可将大多数真菌鉴定到种,部分真菌只能被鉴定到属。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65株真菌,其中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 sp.)是本次试验中的优势种群,其菌株数最多,占29%;指间毛癣菌(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蒙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等是本次试验的优势菌种。9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最多,为50株,且包含种类最多,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3、6、12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分别为38、38、39株。本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对大熊猫被毛可培养真菌种群的认识,将为大熊猫皮肤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发生于宁夏盐池、灵武一带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用病区的霉草和从霉草中分离的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的产毒培养物以及从产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分别饲喂小白鼠、羊、骡等引起中毒、死亡,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粗毒素纯化后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为杂色曲霉素,从而确认了宁夏地区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是以杂色曲霉素中毒为主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17.
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核表达了单增李斯特菌(LM)ActA蛋白,检测了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制备抗ActA单克隆抗体,并测定了单克隆抗体的亚型、效价及亲和力;研制出胶体金试纸,并对试纸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及模拟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成功表达了ActA蛋白;ActA诱导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获得了4株抗ActA单克隆抗体,其中3株为IgG1亚类,腹水抗体效价为1:32000~1:64000,均为高亲和力抗体;所研制的试纸不与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同属菌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异属菌发生交叉反应;对LM纯培养物及模拟样品检测的灵敏度均为3.9×105CFU/mL;4℃保质期在120d以上。表明,所研制的试纸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稳定等优点,可用于LM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共感染临床鸡群的原因,对河北省某鸡场患病的产蛋种鸡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和可疑病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CR和ELISA检测,同时对该鸡群所用疫苗中可疑病毒进行病原分离和PCR鉴定。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发病鸡的肝脏、腺胃、肾脏均出现灶状淋巴细胞增殖;用发病鸡肝脏浸液接种DF1细胞后,分别用特异性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培养物中ALV-J抗原和REV抗原均呈阳性。用ALV-J特异性引物对病鸡肝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时部分结果呈阳性,产物大小为924 bp;用REV特异性引物对病鸡肝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时部分结果也呈阳性,产物大小为438 bp。经PCR检测的17份活毒疫苗DNA中,2份为REV核酸阳性,5份为ALV-J核酸阳性,其中有1份疫苗样品呈双阳性,并且PCR阳性产物的序列分别与从蛋鸡体内分离的病毒毒株相一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的疑似REV毒株与中国其他地方分离的REV毒株的同源性高于与REV HA株的同源性,而本研究中分离的ALV-J毒株与ALV-J原型株HPRS-103的亲缘关系最近。以上结果表明,疫苗污染ALV-J和REV与田间ALV-J与REV的高感染率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将番鸭呼肠孤病毒国内分离株在番鸭成纤维细胞 (DEF)上克隆纯化 3次后 ,在鸡成纤维细胞 (CEF)上增殖 ,收获的细胞培养物经 3次冻融 ,采取差速离心、超速离心、非线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脱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提纯 ;对不同梯度区带的蛋白提取物经电镜观察、毒价(TCID50 )和含毒量测定得到病毒纯化物 ;最后对病毒纯化物进行琼脂糖核酸电泳和SDS PAGE蛋白电泳分析。结果 ,核酸电泳得到 10条RNA带 ,分列呈“334”形式的 3组 ,其迁移率除M 3基因外无明显差异 ;蛋白电泳得到分子质量分别为 14 9.0、12 9.0、111.0、79.0、75 .0、5 0 .0、4 2 .0、39.0、37.0、35 .9、32 .0、2 9.0ku的 12条蛋白带 ,其中 5个蛋白的分子质量与参考株S1133相近。该分离株具有禽类呼肠孤病毒核酸和蛋白电泳图谱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属动物“急性盲肠结肠炎”是近几年我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自1982年5月到1984年10月治疗急性盲肠结肠炎患畜57头,治愈46头、治愈率占78%(其中:马26/32,骡14/17,驴6/8)。 (一)临床症状 本病以突然出现暴泻为特征,但也有少数病畜未经腹泻就倒毙的。其腹泻物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含有多量粘液物呈胶冻样,恶臭难闻,落地后起泡沫。有少数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