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卜宇 《群众》2005,(12)
“十一五”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仪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在谋划“十一五”发展时,我们首先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到:仪征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思想解放,仪征现在和将来的发展也必将维系于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推动了仪征“十五”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是仪征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2003和2004年度,仪征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十五”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先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三次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第一…  相似文献   

2.
洪锦华 《群众》2010,(5):31-32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了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时间节点,大力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涵盖城乡的奋斗目标。建设“创新扬州”,需要工业和农业共同提升;建设“精致扬州”,需要城市和农村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3.
张震宇 《群众》2013,(2):41-42
民生是科学发展之本、率先发展之要、和谐发展之基。近年来,仪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生改善,推动民生与经济互动发展、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仪征特色的民生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宁扬自古人文相亲、地缘相近、发展相关。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宁镇扬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打造宁扬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作为连接宁扬板块的“桥头堡”,仪征要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这几年,仪征全面落实扬州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强与南京市毗邻地区沟通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合作、融合发展正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0,(5):F0002-F0002
<正>扬州是一座有着幸福底色的城市。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扬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  相似文献   

6.
徐艳 《政协天地》2011,(6):37-38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的第一个五年,是厦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开局之年,厦门市政协紧紧围绕伞力推进“五个着力”、努力实现“五个翻番”、精心打造“五个厦门”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仪征市政协坚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做文章,立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谋方略,为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仪征市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当地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政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调查研究,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93年,仪征市政协撰写了调查报告《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市委高度重视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将报告印发至四套班子领导及各部、委、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对全市商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行动,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全市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政协》2012,(6):36-37
正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扬州撤销原辖江都市,设立江都区。城区的扩大,给市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议:一、精心做好总体规划修编,为市区融合发展提供依据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扬州和世界名城,高起点编制好新一轮扬州城市总体规划。借这次区划调整的契机,确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合理地划定市区各区域的功能分区。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市区产业发  相似文献   

10.
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的活动,全市涌现出400多位“扬州好人”,他们可敬可亲,闪耀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为了用好人好事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大手牵小手,文明路上一起走,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倡导下,2010年起由扬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扬州好人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展开,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的有机组成。制定下发了《扬州好人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校园网、报刊、橱窗、板报,举办“扬州好人事迹图片展”网上展览等大力宣传扬州好人的事迹,让学生知晓扬州好人。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规划着全市人民的富强梦想。金秋时节,成功、精彩、难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首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这是全市人民围绕着“十一五”规划目标共同努力奋斗所获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放眼未来,下一个五年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江苏包括扬州在内的五市考察,江泽民主席最近对扬州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这都使全市上下受到了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对扬州的美好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一定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苏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出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努力取得科学发展的新成效,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着力解决好“为什么加快发展、怎样加快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一是以科…  相似文献   

13.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必须紧紧抓住的战略机遇期。凸显发展主题,结合吉水实际,我县提出了“一年搞好布局,三年打实基础,五年大见成效”的未来五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这是贯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和整体要求。未来五年,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活力吉水、创业吉水、和谐吉水,力争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五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实现翻番,人均指标大部分进入全市中上游水平,每万元GDP能耗降低20%以上,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跻入全市前五位。  相似文献   

14.
季建业 《群众》2007,(6):13-14
2002年8月,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吹响沿江开发的号角,经过几年的强势推进,全市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级各类园区发展迅速,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沿江开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凸现。2006年,沿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0%左右;全市工业产值、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出口总额2006年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特别是沿江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优化了城市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近几年来,扬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相似文献   

15.
郭有明 《政策》2012,(7):83-83
五载春华秋实,五年风雨兼程。伴随着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宜昌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全市上下打拼"宜昌速度",推进弯道超越,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宜昌特色的新路子,经济发展从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交通区位从止点型向枢纽型跨越,城市发展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2,(7):41-42
南通市结合全市非公企业发展实际,把党建工作置于非公企业的发展之中,发展完善非公企业党建“三式五有”工作模式,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非公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做出的战略决策。”农历除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江苏扬州仪征山区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时指出。  相似文献   

18.
张宇轩 《群众》2010,(4):56-57
<正>句容市和全国一样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2009年,在全市广大干群的奋力拼搏下,句容综合实力进入百强、投入总量突破百亿、"五大板块"日新月异、小康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5月25日)过去的五年,是曲靖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曲靖民族地区发展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五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20.
近期,江苏省扬州市统一战线开展“同心”三大系列活动。积极打造服务扬州建设的“同心”品牌。开展“同心同行,创新扬州助推系列行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专家服务团”和“扬州青年企业家沙龙”作用,支持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和转型发展。联合扬州大学统战部,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校企联盟,为创新扬州建设凝聚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