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现行刑法在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上的立法缺陷刑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制罪平等,即相同行为侵犯公有制经济时被规定为犯罪,侵犯非公有制经济时也应当被规定为犯罪;主体身份相同的行为应确定为相同性质的罪名。二是制刑平等,即相同类型的行为无论其侵犯的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应该规定相同或者差别不大的刑罚。我国现行刑法既存在着制罪不平等的不足,也存在着制刑不平等的缺陷。(一)制罪不平等。有些犯罪只适用于以国有公司、企业的财产为对象的危害行为,而对以非公有制公司、企业的财产为对象的同样的危害行为则不予调整。如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历程.江泽民同志指出“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司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造就浓郁的市场经济氛围,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竞争,对于活跃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解放出市场竞争的巨大活力.有利于促进国有集体经济转机建制,使国有企业产生危机感,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换企业运行机制,改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促进经济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分析国家出资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委派人员的难认定和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不平等保护的问题,并且在最后提出了立法建议,建议在今后的立法中,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那些人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更清楚的界定,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最高法定刑,来减少与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间的法定刑差距,以此来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行和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4.
韩大元 《法学家》2005,(3):10-15
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上,落实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根据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主体,但它并不排斥其他非主体经济所有制的合法存在.现阶段,除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之外,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多样化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了正确理解"意见"的基本精神与实施途径,有必要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在宪法规范上的地位及其变化过程,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客观要求,意味着部分刑法观念需要更新和变革,特别是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我们在制定和适用刑法时,应淡化所有制色彩,确立“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体保护”的原则,公正地对待各种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和谐的法治环境。因此,应当对《刑法》部分条款进行修正,以适应和谐社会中正义、平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范毅 《法学家》2000,(2):12-18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它要求对不同的市场主体,不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经济实力怎样,其财产权应平等地受到保护.我国现行宪法,一方面规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对不同所有制的财产权给予不同的宪法地位,对公民财产的保护强度低于公共财产,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公平要求.赋予我国公民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的平等宪法地位,对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完备的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志 《中国司法》2007,(8):93-94
宪法是非公有制经济这一概念产生的渊源。依据宪法,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公有制经济而言的经济形态。考察宪法的发展历程,由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到明确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承认到充分重视,这既是对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现行刑法有关国有经济的"特殊保护"规定明显滞后.遵循刑法平等原则,完善刑事立法,一体规制与平等保护国有公司、企业与非国有公司、企业,加大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范围和力度,是保护国有经济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观点的提出,预示着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主体,国家都依法平等地保护他们的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他们都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成员",待遇平等、竞争平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尽可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要点提示】行为人在国有企业改制前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是领导小组成员,改制后是国家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并在改制后的公司中持有个人股份,鉴于行为人具有双重身份,涉嫌职务犯罪的,其主体身份仍应按照国家工作人员对待;企业改制后,在既有国有股份又有个人股份的混合制公司里,鉴于公司财产系法人财产而非股东财产,在计算行为人犯罪数额时应全额计算。  相似文献   

11.
刘杰 《行政与法》2006,(12):104-106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是公司、企业有关人员违反竟业禁止义务而实施的非法竟业行为。我国刑法将其主体的存在空间限定为“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这种限定突出了保护国有公司、企业利益的目的,但与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不相衔接,不利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非国有经济的刑法保护,有必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精神给若干司法观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要注意转变五个观念:1.平等保护观念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从偏重保护公有制经济,向保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对各种所有制的财产权、知识产权给予公平的法律保障。不能...  相似文献   

13.
张祥宇 《法学论坛》2020,(2):153-16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全面而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后,相应的法律制度并未随之修正,立法与司法对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歧视性对待。司法实践中对非公经济财产处置乱象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严重威胁非公经济主体的持续经营。从产权保护理论来讲,平等保护各经济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消除"制度壁垒"的有效方式,应建立平等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合理的刑罚结构,明确界定涉案财物的范围,提升对非公有制财产权利的保护力度。规范司法工作人员的办案程序,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处置涉案财物并建立相应的权利人申诉与救济措施,将平等保护原则贯穿于法律制定、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产权,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破产程序有两种:一是《企业破产法(试行)》规定的,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二是《民事诉讼法》第19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两种程序有一定的差别,烙有明显的计划体制的痕迹,体现出法律的身份性。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平等大相径庭,很不符合当前的改革方向,亟待改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打破企业的全民、集体、私营的所有制界限打开了缺口,也给我国破产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负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公司制是其典型代表。公司的建立自然将政企分开。这样就消除了长期以来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即使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财产的和谐,物权法为财产的和谐奠定了法治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法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实现模式的重任。这一由物权法所界定的公有制实现模式,本质即在于公有制主体的民事主体化与公有制财产的民事权利化。由此决定了物权法上的“平等对待”与“一体保护”准则,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要求。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定分”与“息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刑法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在入罪界限、刑事责任承担和刑事司法等方面失之偏颇,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明显不力,这与经济体制的僵硬性和刑法本身的特性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需要,以及法的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的要求,调整刑事政策和完善刑事立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应加强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的一系列举措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保护势在必行.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即当前的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比还存在着待遇上的差别和保护上的不同.从刑法视角来看,也确实存在着刑法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问题.对于刑法自身而言这也是求得发展的重要良机.  相似文献   

18.
贪污罪面临的困惑和立法完善韩耀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各种新的经济成份不断出现,这使得对这些新的经济组织所有制性质的界定,其财产性质的划分,其工作人员的身份的认定,变得极为复杂,从而给贪污罪的正确认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为我们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检察院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解放思想,深入分析当前检察机关保护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工作难题,结合太极拳技战原理,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提出了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上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从宪法规范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虽然性质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二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受到平等保护。基于国家的宪法义务,国家在立法、公共政策制定等不同领域,应当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从新中国历史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宪法视角探讨非公有制经济的演变、规范结构及实践功能,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经济发展的预期,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