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读十九大报告全文,"新"字贯彻始终,亮点纷呈,新意不断。其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表述,充分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可从供需两个层面加深理解。从需求方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需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供给方来看,"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供给超越了生产力的范畴,而呈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重的格局。新变化有新特点,新变化赋予新内涵,新内涵提出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创新思维求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用"民营企业"概念,表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内涵的认识逐渐深化并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明确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完善产权制度,为民营企业财产提供了坚强保障;明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了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有利于加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有利于鼓励民营企业家敢于干事创业并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两个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展示我们党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党的十九大鲜明回答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根本问题,有效回应了国内外的关切;郑重选出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全面阐述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为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阐明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作了重要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5.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11,(1):141-14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个体需要进入新的活跃期,突出地以利益问题表现出来,并出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政治诸多需要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人的需要新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需要和生产的自我扩张使矛盾双方的内在张力增大;矛盾内部两个方面交替易位,需要上升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供需指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系统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提出了大量重大的创新概念和观点,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尤其丰富,既提出了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为经济学创新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在许多重大的经济决策思路、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工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新的理念、概念、战略和政策形式,是我国今后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决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论述,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深刻领会和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之一;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三是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党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8.
良性的政治发展意味着国家治理能力强、法治水平高、政府对公民对社会事务程序性参与度高,且三者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从建设高效政府以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完善民主政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法治建设以约束公权、规范民权这几个方面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此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树立政治发展新理念,消除人身依附文化是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九大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指出中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安排,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党中央对于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新的发展战略安排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自信的表现;今后党中央将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能否科学研判社会主要矛盾,是事关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研判都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党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从共时性出发,始终将民生问题视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从历时性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思想方法,准确把握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民生问题的差异性,进而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准确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26-31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是一种“需求一供给”矛盾。当前,社会需求已经完成了从温饱向小康层次的转换,决定了社会供给的模式、层次及其性质也将逐渐实现转换。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即出现了由“生产性不足”向“分配性急需”、由“基础性薄弱”向“发展性紧张”、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时性挤压”转换之趋向,这构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其中,“分配性急需”对中国社会争谐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合理提高分配率、不断促进消费率、积极改善薪酬制度,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福利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事关民政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的本质特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过去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那么现在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则是结构优化。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特征,着力解决在动力结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发展布局、发展状况、开放层次、共享程度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刘霞 《前沿》2011,(4):39-41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报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并不匹配,具有二重性。这一论断的内在矛盾性造成了实践中难以弥合的断裂,以致在随后的实践中不断地补正、重新解释,并为解决主要矛盾而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甚至隐约可见"左"倾思想的端倪。历史已经证明,当时确定的中心任务是正确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不一致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误判。本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定失误的原因给予分析,以求吸取深刻教训,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形态并未发生质变,但具体运动形式依次经历了“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当前则正在演变为以“和谐动力说”为标志的“现实形态”。和谐动力学说的动力机制是:利益驱动是主推器,竞争驱动是传动器,科技驱动是助推器,创新驱动是再生器,协同驱动是制衡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战略判断,真实客观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做出的新认识和判断,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规律做出正确认识的具体结果。新时代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依据、深刻内涵及其现实价值,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