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云南精神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共识。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坚定、担当、务实”。宣传云南精神,理解云南精神,实践云南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云南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为核心内涵的云南精神,概括出云南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风貌,得到云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本期“特别关注”推出的就是一组研究如何弘扬云南精神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云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是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就是坚定、担当、务实。云南精神的提出与加快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的确定并非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历史性的机遇和选择,是云南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4.
苍苍莽莽的大山,赋予云南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赐给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各族儿女,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培育了高原般高远、开放、包容的情怀,传承着大山般坚定、担当、务实的品质,实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深刻阐述了云南精神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山川秀美、资源丰饶而地处极边,耿直纯朴、粗旷豪爽而保守狭隘是云南给外界的直观、简单的印象;民族众多,美丽却落后,神奇而又封闭则是国人对云南固有的认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潮涌动之下,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提出“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云南精神,是云南千百年来人们融自然与社会形成的精神文化内核,更是未来云南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云南迪庆矿业是位于云南省最北端德钦县羊拉乡的一家国有矿产公司。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全体党员和职工,聚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于一身,融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于一体,不畏艰苦,勇于奉献,在藏区默默践行云南精神,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有形的物质财富,更在于拥有无形的文化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域也有一个地域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源于千百年来人们的历史传统、价值目标、精神追求。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广阔的云贵高原、茫茫的座座群山,给予云南各族儿女的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及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这种高原情怀与大山品质就是云南精神。它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它既内化于民众之心灵,又外显于民众之行为。它支撑云南人民从古及今、从当下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云南精神既是对云南人存在方式的自觉和反映,也是对云南人存在方式的反思和超越。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更应当被理解为云南人对自己的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批判性自省。体会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它的确是世代云南人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在总体上的真实写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和愧疚感,因为具体到个体的人来说,我们离这样的精神其实还差得很远。因此,从反思和超越现实存在状态的意义上看待和理解云南精神,有利于我们自觉到精神和存在的差距,本质和现象的区别。这也是我们树立和培育云南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创新的博大胸怀;大山精神就是坚定、担当、求真、务实的坚韧作风。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是我们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是一个经济社会先行发展和基础性工作的地勘事业单位,是一支与高原和大山有着特殊感情的找矿队伍。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弘扬高原情怀,发扬大山精神,特别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要把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运用在抓住和用好机遇上,运用在转变方式上,运用在深化改革上,力求地质找矿取得新成果,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取得新改善,云南有色地质经济取得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族群,因其历史演变、文化积淀、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兴衰变迁等诸多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红土高原的云南,群山耸立,沟壑纵横,民族众多,由于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特色,长期以来,形成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南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贯彻落实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我们应饱含高原情怀,秉持大山精神,心存高远,脚踏实地,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相似文献   

12.
云南各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红土高原上,千百年来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特殊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孕育了云南人的精神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把云南精神凝练为高远、开放、  相似文献   

13.
云南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用云南特殊的历史、自然、人文环境铸就的文化精神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合力。其中,坚定的信心是做好事业、谋求发展的前提,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区域的全体民众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只要具备了既坚定正确而又矢志不渝的信心,就易于有效地克服弱势、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得精神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战胜自己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云南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明这一重要问题,回答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南人民历史与现实的伟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于推进云南精神的传播、认同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作为对云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引领着云南省各族人民创造辉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征程中,大力提倡云南精神,必须着力强化全省各族人民对于云南精神的认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云南精神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云南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找准履职的结合点、力量的汇聚点,  相似文献   

17.
弘扬和践行云南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必须大力弘扬和自觉践行云南精神,扎实搞好云南精神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云南精神在红河大地家喻户晓、普遍认同、人人践行,成为引领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武警云南总队把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了践行"三个代表"、争当忠诚卫士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官兵积极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信心,夯实了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9.
阳光洒在脸上,幸福洋溢在心间。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我们与您新一年的约会,又如期而至。当前,“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强音在云岭大地激昂奏响;开创云南美好未来的坚定探索,迈开崭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意见,把云南对外开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科学分析云南的基本省情、现实省情和发展省情,以高远目光和恢弘气魄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描绘了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壮丽蓝图。一年来,随着桥头堡建设的加快推进,云南跨越发展风帆高扬,步履强劲。实践表明,建设桥头堡是云南跨越发展的总抓手;通过这一抓手,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书写彩云之南跨越发展的崭新历史,是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的历史任务。本期“特别关注”专栏就来回顾总结桥头堡建设全面启动一周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加快桥头堡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