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2日在云南大学召开,这是新成立的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举办的首次学术活动。省内外180余名学者与会,收到论文150篇,有多位学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后选编出版《学术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要政治使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问卷、座谈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信仰、掌握情况和马克思主义被弱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伟伟 《工会论坛》2010,16(1):66-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形象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题,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贵州民族地区问卷、座谈、访谈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贵州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接受、信仰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为贵州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顺应了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是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巨大作用的必然要求,符合科学理论发展创新的规律和走向,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追求和认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中,主流媒体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肩负着重大的职责和使命。强化主流媒体理论宣传引导能力,必须在重大理论问题的阐发上先声夺人,抢占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上及时有效,找准理论传播的着力点;在联系实际和特色上开拓创新,选好理论普及的切入点;在“三贴近”上狠下功夫,寻求权威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点;在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上加大力度,抓住资源整合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7.
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尤其要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年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针对当前在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方法、途径上入手,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不仅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指南。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决条件是创新发展两个交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其价值要义在于共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根基,并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其基本原则在于系统化、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相统一,理论斗争和人民利益实现相统一,同一性、差异性相统一;其基本路向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依托有效介体,重视学生群体。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此基础上,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注重用通俗的革命理论教育武装群众,从而达到“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效果。80多年前,他在中央苏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非凡成效。几百万苏区干群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苏维埃政府与红军的先进性,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先进性。广大革命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武装下,积极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用鲜血与生命铸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巍巍丰碑。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央苏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分析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央苏区加强机构建设、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化平台,在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等方面采取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以及这些对策措施取得的历史成效。毛泽东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留下的极为宝贵思想、对策措施等构成了当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厚经验,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与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给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一是普及化,二是通俗化。普及的难点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发展。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有利用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而且重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它作为党生存发展、履行自己伟大使命的重要保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党提出的理论工作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变革现实、创新理论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面临诸多困境和现实挑战。如何研究和认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规律,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学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学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重要阵地,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介传播在社会舆论中无限拓展,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发展契机和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何种路径推进大众化进程,是各高校推进大众化中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本文尝试总结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喜与忧,从培育队伍、监管制度和培育模式三个方面探索一条新媒介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延安整风运动原因,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和彻底肃清教条主义的需要;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包括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创作、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报在推进大众化的作用、对大众化对象的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纪律规范;延安整风运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有: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加强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新闻媒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分清大众化对象的层次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高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就必须针对高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载体,如: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大众传媒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