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党执政以来最为根本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反映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后得出的历史结论。当前党同人民群众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群关系,历来是我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针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强调,这个道理要反  相似文献   

3.
赵春福 《理论前沿》2004,(20):12-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个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通常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关口”。说它是“关口”,是因为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利益问题,实质是利益矛盾。如何妥善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利益矛盾,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把创业就业工作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来抓。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思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唯一宗旨。代表谁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这是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决定了党的性质。过去的一切剥削阶级政党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立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至上,回应人民呼声,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观点的客观要求。 人民群众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评判者和享有者。 党风廉政建设史就是一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说它是实践问题,是因为目前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说它是理论问题,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老祖宗”那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党的现代化问题,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敏感问题。必须慎重对待,研究必须有理有据。我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依据在于:(一)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客观依据。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2001年2月5日,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新世纪中国可能面临…  相似文献   

9.
构建健康政商关系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从"民本位"的原则出发,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处理政商新的重要着眼点,把人民摆在思考"政""商"的重要位置,有利于认清政商关系的本质内涵,有利于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警务改革的历史表明,警察机关是各种惯性思维、传统观念相对顽固、思想转变难度较大的部门。将警民关系中“民”的概念由“人民”转变成“公民”,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要跨过思想观念的千山万水。“警民关系”的内涵就是“警察和公民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厘清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厘清警民关系的内涵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回顾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理念;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强大政治优势,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在当前世情、国情、政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12.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涉及群众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源,执政之基,立国之本.人民政协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机构,由其所具有的组织特性,它应当成为党和人民血肉关系的纽带,成为国家和人民团结的纽带.政协如何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中去把握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既坚持党的政治原则和立场,又充分反映各个阶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党的意志和党领导的建设和改革事业能被人民群众认同并自觉地支持和参与,而且使人民群众在建设和改革中切身感受到利益得到最大的体现,从而努力去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这应当成为在"三个代表"指导下,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直接。农村基层干部的言行、作风,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声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干部只有厘清“轻民、刁民、愚民、伤民”四种错误认识,才能与群众心相连,让群众放心,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  相似文献   

16.
密切党群关系是控制化解社会矛盾、巩固执政之基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上都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但政策执行中的变异及干群关系的恶化败坏了党群关系。必须把代表、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评判党的工作的最高标准;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顿吏治,密切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并不富裕的生活水平与沉重负担之间的矛盾;围绕实际问题抓党风建设,逐一突破。  相似文献   

17.
国际警务改革的历史表明,警察机关是各种惯性思维、传统观念相对顽固、思想转变难度较大的部门。将警民关系中"民"的概念由"人民"转变成"公民",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要跨过思想观念的千山万水。"警民关系"的内涵就是"警察和公民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厘清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厘清警民关系的内涵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权力、国家权力、人民权力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三种权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党政关系问题,即共产党如何执掌、领导国家政权的问题。坚持和保障党的权力、国家权力、人民权力的高度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实现三种权力的统一,关键在于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根本点出发 ,论述“执政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 ,提出我党必须强化对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 ,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3月5日下午,戴秉国代表参加海南团审议时,希望海南发挥优势,发展成为世人向往的“天堂”。戴秉国说,总理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个迎难而上、提振信心、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做什么和怎么做都讲得很清楚、很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