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论坛》2010,(2):28-30
云南省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32.6%;  相似文献   

2.
《青海人大》2006,(1):61-6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海东地区上下抓机遇、调思路、求发展,促落实,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39124亿元升至2004年的6675亿元,年均增长1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4.12亿元升至2004年的30.54亿元,年均增长2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144亿元升至2004年的2.15亿元,年均增长1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4448元升至2004年的6391元,年均增长11.1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19元升至2004年的1764元,年均增长12.00%。城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200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13.94亿元,是“九五”前四年的3倍。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237公里;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历届云南省华坪县委、县政府艰辛培育起来的最重要的工业产业,也是成就华坪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支柱。2013年,全县生产原煤740万吨,产值46亿元;直接来源于煤炭的财政收入2.87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收入的50%;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每1元工资中,有0.93元来自煤炭;煤炭产业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就业等。煤炭在华坪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华坪被列为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7年,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要素制约。大力推进全市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农业、工业、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了产业发展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1.8亿元,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47亿元,增长2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21亿元,增长34.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以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从绝时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国债发行要把控制赤字风险和国债规模纳入当前财政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国债结构,健全和完善国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偿债基金,确保偿债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加强地方债券管理,建立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5年多来,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决策高瞻远瞩,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效。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946.14亿元增至2008年的1605.39亿元,年均递增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4年的72.57亿元增至2008年的174.99亿元,年均递增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4年的435.08亿元增至2008年的1050亿元,  相似文献   

7.
昌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建省二十年来,昌江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2008年前三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实现生产总值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5%,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跨人全省工业强县、财政富县的行列。在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在工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强势推动下,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培育了芒果、香蕉、香水菠萝、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县生产总值达2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在道路交通、市政建设、大项目引进和推动下,发展势头日益向好。但由于家底薄、基础差、发展模式单一,区位受交通的影响,后劲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1986年"革新开放"以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分权改革也不断推进。基于越南64个省市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对越南的省级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越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而且2004年越南《国家预算法》生效后的影响更加显著。然而,不同的财政分权测量方式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越南省级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大多显著为负,而财政自主性显著为正。同时,研究还发现,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财政分权严重不平衡,省级财政投资效益低,但劳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适度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整体上,越南在支出分权上取得了明显进步,而地方收入分权与财政自主性仍有待提高。随着越南国内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融入进程的加快,中越两国的合作共赢关系将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2011年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该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数额如此庞大,加剧了我国的财政风险。而地方债务是怎样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这些都是各级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楚雄经济开发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3.74亿元,增长17.52%;实现财政自收收入2.15亿元,增长69.5%;实现工业增加值77207万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治理土地财政:一个公共经济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特殊转型时期受财政分权、地方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格局的理性选择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本文在运用公共经济理论阐释土地财政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公共经济框架:优化公共财政体制,促进政府间事权财力再平衡;壮大地方公共收入体系;推进公共预算改革;建设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等。唯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土地财政泥淖,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作用日益上升。并形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格局。这种有限的地方政府竞争格局一方面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要重新调整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杜善学 《理论前沿》2001,(22):21-22
做好财政工作 ,一要围绕发展问题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财政增收的关系 ,建立稳定、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二要围绕改革问题 ,处理好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实现财政职能的根本转轨 ;三要围绕稳定问题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保持社会安定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最基本的单元,有效行使县乡财政职能,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省县乡财政体制初步健全,运行机制逐步制度化,管理趋于规范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县乡财政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全省县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促进经济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的思路,继续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不断壮大县乡财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芩菩 《社会主义论坛》2008,(6):30-30,31,32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与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云南的经济社会尤其是财政在改革开放30年中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同样是在一次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探索实践中,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使全省的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1.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11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水平。总之,只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制度的大变革,改革的大突破,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大跨越。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吃饭财政”的重要途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营造宽松环境 ,完善财税管理体制 ,建立非公制经济发展的财政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8.
镇沅是一个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17.1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7.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38元。但是,当前镇沅仍处于一个爬坡上坎、负重跨越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地方财政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演绎了“吃饭财政”、“投资财政”、“公共财政”三种不同的地方财政发展模式。回顾分析三种地方财政模式及其发展历程,透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建设新型地方公共财政模式将起到有效借鉴作用。构建新型地方公共财政模式应该从突出公共性特征、规范公共支出范围与收入保障体系、深化预算改革、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手段入手,这是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遵化市按照工业上规模、农业创特色、旅游求突破的总体思路,自我加压,县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2002年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定中,遵化市名列第76位。2003年全市完成GDP140.18亿元,同比增长18.8%;财政收入完成8.8亿元,比2000年翻了近两番,比2002年净增3.67亿元。(一)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