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十分必要,但是相关法律条文却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检察机关解决实践需求与法律禁止之间冲突的路径皆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客观立案条件”思想的存在衍生了职务犯罪初查无法克服的缺陷。检察机关应树立正确的“主观立案条件”思想,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之后的初步侦查,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可以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应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律监督属性,针对职务犯罪的现实危害性,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威观”,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对证人也可以采取强制到案措施。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须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4.
初查是指立案前的审查,修改后的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审查”,这是初查的法律依据。初查不是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但对于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来说,却十分重要。没有立案前的调查,就不可能保证立案的准确性。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是职务犯罪,一般来说,犯罪手段都比较狡猾隐蔽,社会危害性是潜在的。收到的控告、举报材料等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只有对此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调查,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只有经过认真…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并以此为据,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属于越权立法。初查中局限性的调查手段,根本无法适应查处职务犯罪的实际需要。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一种侦查制度,属于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刑事初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形成并发挥了打击犯罪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体系而存在诸多制度缺陷。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不能仅从完善初查制度本身入手,而应考虑改革我国的立案程序,建立随机型刑事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8.
刑事初查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立案之前的初查程序一直是困扰侦查机关的难题。对于初查可以采取的方式和初查的内容,理论界存在很多分歧,实践部门也各行其是。在用比较法角度考察初查程序的“应然”状态下,可看出我国的初查程序在法律属性上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存在根本性缺陷。为保证刑事诉讼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对我国的刑事初查程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刑事初查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刑事初查制度在司法实践形成并发挥了打击犯罪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体系而存在诸多制度缺陷,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不能仅从完善初查制度本身入手,而应考虑改革我国的立案程序,建立随机型刑事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初查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实践中广泛存在,虽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初查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但初查制度的合法性在学界仍饱受质疑。同时,由于受法律制约,初查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的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初查制度陷入困境,反思现行独立性立案程序是找到初查制度出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