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     
今年的审计报告为何“不点名”。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报告。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报告中没有对被审计单位“指名道姓”,而是更多地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面对有人质疑:“不点名”是否表明审计报告“温柔变脸”?审计署有关人士指出,“不点名”是从“风暴”过渡到常态。从2003年开始,在审计报告点名的同时,审计署开始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把被审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方式逐步对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可以把问题分批分散地向社会进行公告…  相似文献   

2.
廉政审计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 隔一年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的公开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6月23日 ,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代表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问题审计清单” ,特别是通过国家审计署网站全面公开发布之后 ,旋即成为各种媒体的“劲爆”新闻。很多媒体已经把上次的审计报告称为“审计风暴” ,今年的关注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个人认为 ,至少值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刚刚在我国掀起的“审计廉政风暴”。一、它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二、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三、如何加固我国的审计制度 ?一、审计廉政风暴的掀起 ,是我国反腐败斗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信号…  相似文献   

3.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该报告多处出现“一些部门和单位”、“部分地方和主管部门”之类的模糊表述,提出了强烈批评。比如,黄镇东委员认为:“审计报告不能遮遮掩掩,该点名的就要点名,审计工作不能太‘温柔’。”南振中委员也认为:“审计报告要坦诚,不能欲言又止,半遮半掩……审计报告不要让常委会组成人员‘猜谜’”;金硕仁委员则认为,该指出的东西、该批评的事情要提出来,审计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时不应该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有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计报告提出建议,认为报告不能“太温柔”。“审计报告不能遮遮掩掩,该点名的就要点名。”“审计报告要坦诚,不能欲言又止,半遮半掩。”  相似文献   

5.
审计署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又点名了。审计报告为什么要点名?这无需多说,是天经地义。第一,从审计报告的定义看,不点名还能"报告"什么?那就叫"审计情况统计表"了。要把审计的问题报告清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计署的汇报,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被媒体形象地称为“审计风暴”。这使得近两年审计之风越刮越猛,以至有人提出要将审计报告提交到人代会上去审议,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首先,从听取审计报告的目的来看,听取审计报告不是监督审计,而是监督财政,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财政监督而增加的一条监督途径。各级人大通常在下年初的常委会上听取上年度本级财政决算时,一并听取关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其次,从审计报告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相似文献   

7.
比较近几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不难发现,部分审计对象年年被审计,但私设“账外账”、“小金库”和乱收费等问题却年年存在。由于工作体制、机制的原因。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珠海:审计报告公之于众7月28日,珠海市审计局局长周昌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报告珠海市2004年审计情况,审计报告直指问题单位。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将该审计报告的内容通过媒体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9.
审计报告上人代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审计是独立地监督经济运行(包括财政预算执行)。通过审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审计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反映出他们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如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一块硬币的正面反映,审计报告就可以是其反面的反映。有了审计报告,能增加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代表从一头雾水中轻松走出来,改变许多代表对财政预“算看不懂、不想看、看不完”的状态,人大代表的审议和人大会议的决议就能更准…  相似文献   

10.
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违规的国家部委的名字赫然在册,违规事实和金额令人震惊。其实,早在一年前,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中就曝光了一批违规大案,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国的“审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07,(9):11-11
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今年“小人代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的四项创新举措,使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了真正实现:审计报告及审议意见从“圈内”走向公开,使老百姓明白政府如何花钱,打出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合拳”;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时通报代表评议政府工作情况,使常委会扩大会议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12.
阙立红 《湖湘论坛》2007,20(3):64-65
事务所“生产循环”主要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决策,审计业务是事务所收入之源。作为审计业务产品——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关系到事务所声望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基本此,本文在对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审计风险构成其过度竞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针对过度竞争状态提出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2-25
本刊去年第4期曾以《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为题编发了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所做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今年6月28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报告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这份报告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审计部门对政府预算的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大,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风暴”一饲也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审计和人大监督的不断深入,财政管理由于公开不够,透明不高带来的违法违纪问题频频见于报端。建立阳光财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审计风暴与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2003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出乎意料的是,这份22页的报告,在神州大地掀起轩然大波,媒体称之为“审计风暴”。 审计报告揭露出来的问题实在让我等百姓感到触目惊心:国家体育总局挪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兴建职工住宅;长江堤防隐蔽工程虚报水下抛石量,多结算工程款1000多  相似文献   

16.
李传卿 《中国人大》2010,(13):36-36
6月23日上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了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与会委员就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纷纷发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工作的改进提出许多意见、建议,其中不乏切实、独到者,现摘登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王永前 《半月谈》2004,(14):4-5
一份审计报告引发的“审计风暴”席卷全国.浮出水面的一桩桩乱管理、乱投资、挪用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令人触目惊心,也唤起了人们对暴露出的种种体制弊端、漏洞和缺失的关注与警醒。  相似文献   

18.
2020年6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胡泽君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长期以来发挥"经济体检"作用,审计报告亦有"国家账本年检报告"之称。  相似文献   

19.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2,(13):31-31
每年都有新发现,每年都有进步,这是公众对近年来审计工作的直观感受。今年的审计报告仍"不负众望",敢于审计,敢于公开,向公众如实揭示问题,致力于尽到"免疫系统"职责。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速览     
【审计风暴】 2003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了一批部门和地方违反财政预算和财经纪律等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并引发了社会对于审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何处理、如何加强监督,如何深入持续下去”的关注和讨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今后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外,将全部对社会公告。【行政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7月1日正式实施,此前,全国共清理行政项目18623项,行政许可依据16157件。行政许可法是一部控权或减权的法律,要求政府“削弱权力,触动利益,加重责任”;对百姓而言,是“自由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