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汶 《党政论坛》2008,(16):49-49
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拥有此刻的、美好的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无限期地推迟。我们总在说服自己:“有朝一日我会快乐的。”我们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2.
漫话 快乐     
时光 《学理论》2008,(13):96-96
许多的时候穷人总是羡慕富人的快乐,并深感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的人说:“哪怕让我享受一天特别富有的生活就死去,也是值得的;”熟不知富人同样也有他们的烦恼,如果真的让他享受一天富人的生活,到那时他也绝不会愿意死去。  相似文献   

3.
读书时间     
《侨园》2014,(8):5-5
《当下的力量》 推介词:外界的事物不会永远地满足你的需求,它们只会暂时地和表面上地满足你。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当你不再依赖外界时,你就不会有损失的恐惧,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安逸。如果你周围的所有事情都即将瓦解或倒塌,你可能无法快乐,但是你的内心却很平和。  相似文献   

4.
王蒙 《党政论坛》2009,(24):36-36
智慧的享受有五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博闻强记性的智慧。某些人可以做到博闻强记.可以把很多的具体知识记在脑子里。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智力只开发了很微小的一部分,就像一台电脑,它的硬盘可能有20G,但是你也许只用了其中不到1/20。而用得好的人,就会变得非常地博闻强记,  相似文献   

5.
享受     
徐新 《党政论坛》2009,(8):26-26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心静好读书     
周佩红 《慈善》2020,(2):62-62
这是我很久以来想做的一件事: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自己想读的书,要是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就写下来——别去考虑词句的表达和安排,以及别人看了会怎么想。也就是说,自由。自由地读、想、写、说。就像一个终于浮出海面的人,他会珍惜无边的新鲜空气、云朵、天。他会大口呼吸,而不考虑这呼吸的样子是否优雅。  相似文献   

7.
享受优雅     
晏屏 《党政论坛》2013,(8):15-15
在法国旅居,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服务行业的工作者,个个都高贵得像绅士,在他们面前,一不留心感到卑微的便可能是自己。某天,我急匆匆地走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忽然,在橱窗里看到了一款设计独特的手表,我走进店门,示意服务员想买下它。服务员自我介绍叫文森特,看我急匆匆想买下的样子,他慢条斯理地问我,对这款表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8.
享受疲倦     
老诚 《党政论坛》2010,(10):57-57
疲倦有多种,如果仅仅是体力的疲倦,我愿意享受。 一个人劳累了一天,夜来躺在藤椅里,或者靠在沙发上,温一杯暖茶,边和家人聊天边看电视:信手翻一两本消遣的书,随意看看当天的报纸;任那绵绵的倦意袭来,随那悠悠的睡意笼罩全身,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  相似文献   

10.
孙天仁 《党政论坛》2012,(18):29-29
学者胡适认为读书必须精读和博览。精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须字字认识,不可随便放过。“口到”须句句念出来。“心到”是每篇每句每字的意义须用心考究。  相似文献   

11.
读书好     
惠风 《学理论》2009,(1):94-94
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向人们提出了读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3.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4):14-15
二、毛泽东读书历程 毛泽东早年有个外号叫毛奇。关于这个外号的来历,一说是因为他崇拜当时的德国元帅毛奇,一说是他常讲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按后一种说法,毛泽东是把读奇书当作成为奇男子的第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14.
周放生 《党政论坛》2009,(16):22-22
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一个好剧本谈何容易。在我演艺事业最忙的时候,在我同时轧六部戏、演着六个不同角色的时候,我忘了演自己。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孔。“我是谁?”我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境界     
做事欲专精,岂可无境界?即如读书之事,不能入境界,又何能陶性情,拓胸襟,增见识,长才干?读书之境界,古人阐述良多,今借佛家“山水”之论,一表略识之感慨。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6):41-41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渭“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一二条规矩,它们是。  相似文献   

17.
周远斌 《学理论》2008,(7):93-93
中国古代有读书的传统,而此传统的维系和发展多得力于古代的读书教育。以私塾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以读书为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方髫之年既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被吴宓誉为“全中国最博学”的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像其他书香门第一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从马列著作中取经治党治国,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并予以弘扬,从外来西方文化吸取优秀成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是他一生读书生活的全部基本内容,其中包涵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极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傅国涌 《各界》2010,(12):79-82
读书和“革命学”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一生的信条之一。他曾对日本友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也不忘读书,可以说,读书伴随着他一辈子,尤其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一个落伍者。  相似文献   

20.
康超 《学理论》2012,(14):217-218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快乐体育的内涵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其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教育视为目标,强化感情、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出发点,达到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主动学习和愉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