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官能动与法院克制——关于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关于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审判管理体制。在我国当前的审判管理体制中,审判独立是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审判委员会制度导致审判分离,案件审批签发制度使得法官屈服于行政权威,审判解释制度突出了法院而抑制了法官。这种体制是在强化法院的地位而淡化法官的地位,具有明显的法院能动和法官克制的色彩。从理论上说,法官是司法的实质主体,应当能动司法,法院是司法的形式主体,应当对法官的能动保持克制,法院的克制服务于法官的能动。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这种思路,理顺法官和法院的关系,赋予法官能动的审判权,限制法院对法官审判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描述我国独立审判的现状入手,探析影响我国独立审判的因素,分析独立审判的重要意义,寻求完善我国独立审判的途径。独立审判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却因为法院体制和法官管理行政化、舆论媒体和涉诉信访压力的影响,不能完全实现。审判不独立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要重新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从保障独立审判开始。本文根据影响独立审判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法院管理体制和法官制度、规范舆论监督、改革信访制度等有效措施,希望对改善我国独立审判现状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锋 《经济与法》2003,(12):29-30
审判权独立行使已被现代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普遍遵从的基本法律原则确定下来。我国虽然在政体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从国家权力行使分工的科学化、合理化角度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角度出发,通过宪法、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以及三大诉讼法,已经确立了审判权独立行使的法律准则。然而,在审判实践中,法院独立审判和法官独立审判并未从立法上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人们对法院独立审判和法官独立审判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为此,笔者愿从有关立法状况和应有的确切含义角度对此问题做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判独立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 ,排斥外在的监督和干预是其独立的内在要求。而现行检察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院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本文在比较和评析国外民事检察制度的基础上 ,指出审判独立的内在价值和要求正是排斥外在的监督和干预 ,同时 ,针对我国现行检察制度困境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樊守禄 《河北法学》2003,21(1):70-77
从考察我国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的法律沿革、存在问题和困难着手 ,就正确认识和理解执政党、立法机构和法院的关系问题以及法院独立审判和审级独立、法官独立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进而提出完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法律科学》2015,33(1)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之争看似语词差别,实则价值之异.我国审判组织的制度形式与运作实践似乎都在支持“法院独立”的观点.但是,此观点始终没有说服所有人,特别是实务部门的法律职业人.因此,法律界必须对这些理论的误解加以澄清.无论从法院组织理论,还是从法律职业理论,都可以得出法官独立的观点.而且,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每一项司法改革措施都在促进法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通过对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认为该项法定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立法与现实之间存在严重背离的状况。为了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作者提出:以精英化和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确立统一和严格的法官任用标准;实施司法独立预算,革除司法权力地方化所导致之弊端;将审判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取消审判委员会和法院内部机构的多层次设置;以注重程序公正为指导思想,确立法官独立审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公开审判制度的切实实施,促使和保证法官审判独立的高质量实现  相似文献   

8.
审判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独立审判两个不可分离的完整概念。从中央到地方 ,司法改革措施层出不穷 ,取得了成绩 ,但也出现了问题。如何统一立法、统一改革 ,实现法官独立审判这一司法独立原则的价值目标 ,在我国业已加入WTO后 ,已成为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法官独立审判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 ,我国迫切需要逐步增强法官独立审判的相对独立性 ,但目前存在如下阻力 :地方党委、政府对法院人、财、物的控制 ,法院内部的行政式管理 ,法官队伍整体素质较差以及广大民众对独立审判有认识误区。据此 ,笔者提出逐步增强审判相对独立性的近期措施 :改革司法体制 ,增强法院的外部独立性 ;改革法院办案模式 ,增强法官办案的独立性 ;修改法官法 ,增强法官身份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结合中国审判改革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真正实现审判独立即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其中,作者尤其强调了法官的素质教育与严格遴选对审判独立实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结构分析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静尧 《法学研究》2004,26(3):52-57
完整的司法独立是由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上下结构构成的三重结构。外部结构的核心是法院独立;内部结构的核心是法官独立;上下结构的核心是审级独立。应该在司法独立的三重结构理念基础上,推进目前的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完整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成为一种专门且相对独立的活动,这不仅是分权制衡的必要和纠纷解决的产物,也是现代国家统治正当化的策略选择。由此,司法活动既受内在限制,也蕴含了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面对人们司法预期增长与法院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司法力量的铸成需以克制为基本立场,并依靠相应的制度和司法技艺灵活处理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和正当性的社会需求。相形之下,转型中国的司法尚未完成现代化就已经无法避免能动的角色担当,其力量的培育不仅需要在审判独立性方面着力,而且还要注重为法院"减压",并理性认识和评估法官实践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司法能动是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我国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法院在环境纠纷案件处理中司法能动的向度,落实司法独立,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努力培养环境司法专业人才,发挥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官任用机制:基于理念的初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法官任用机制日益呈现出从干部理念向司法理念演变的趋势,当然迄今为止司法理念也未完全取代干部理念。当下,两种理念在演进、发展中微妙互动着,呈现出既各行其道又竞争互动的格局,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任用标准国际化与任用程序本土化的独特的、二律背反的法官任用模式。对此,也许一种现代式的专业化与政治化兼顾且协调化的中国式理念与机制值得追寻,当然,其具体内容当有待通过实践来探索。  相似文献   

15.
The wording of major human rights texts—co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eaties—is very similar in those provisions, which guarantee everyone the right to family, privacy, protect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 and arbitrary detention, and the right to access the court. However, judges of lower national courts, constitutional judges and judge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often read the same or seemingly the same texts differently. This difference in interpretation gives rise not only to disputes about the hierarchy of interpretative authorities, but to more general disputes about limits of judici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ity of legal arguments. How it may happen, that the national courts, which apply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or provisions of national legislative acts, which are seemingly in compli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come to different resul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judges? Do they employ different interpretative techniques, share different values or develop different legal concepts? Do international judges ‘write’ rather than ‘read’ the text of the Convention? Who is, in Plato’s terms, a name-giver and who has a power to define the ‘correctness’ of names?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from the rhetorical and semiotic perspectives are exemplified by the texts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s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司法改革申一项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先阐述法官独立的内涵,指出法官独立应从司法权独立,审判独立和法官身份独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再分析影响中国法官独立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在中国构建法官独立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andes-Posner thesis on judicial independence using data on public law decisions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was the defendant decided in the New Zealand High Court over the period 1958–2001. We use survival analysis to examine whether successive New Zealand governments have promoted judges from the High Court to the Court of Appeal (which stands above the High Court)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the quality of the judge's decision-making or both.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has generally been important. Consistent with the weak form of the Landes-Posner hypothesis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governments have used their powers to punish judges who decided cases against them. On the contrary, we find some support for the strong form of the Landes-Posner thesis that governments positively use their powers to secure judicial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司法独立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 是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的必然产物。司法欲独立, 必先独立于立法与行政, 次须独立于社会, 特别是传媒; 上下级法院以及法官之间亦须相互独立。欲保障司法独立, 必使法官任期终身, 享优厚之待遇, 以及司法豁免权等。  相似文献   

19.
司法独立的另一种诠释:权、责、信的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玉霞 《现代法学》2000,22(5):57-60
作为一种独立的制度有机体 ,司法必然包含着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品质和取得社会认同与支持的价值亲和性。从对司法独立的制度及中国背景的实在考察中 ,检视出中国司法之独立的根本障碍在于各级决策层对司法权的独立缺乏信任和中国司法责任机制的缺乏。因而 ,作者主张以责任先行来引导中国司法的全面独立。  相似文献   

20.
梁迎修 《河北法学》2008,26(2):73-77
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法官的司法哲学是案件的最终裁决者。信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官倾向于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需求,而司法消极主义则将自己定位为立法者的代理人,反对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中,基于社会转型的现实,法官在审理疑难案件时应当秉持一种温和的能动主义的司法理念,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变迁,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