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我在设在湘西的一个偏僻小镇茶洞的国立师范读书时,喜欢看课外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些抗战前出版的《生活》周刊。刊物的内容,特别是《信箱》栏里的文章,把我吸引住了。听国文老师说,编《生活》周刊的韬奋是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地税干部,订阅《瞭望》已逾10年。看了今年前19期,我觉得改成彩版印刷的《瞭望》变得越来越好了:贵刊用准确、鲜明、生动的独家新闻和前瞻性的报道,使读者获得新知识。像第13期的《治警从严新策》、第16期的《新药审批玄机》、第17期的《“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第19期的《老北京的死与生》等文章,都非常具有权威性, 我们读者很喜欢。  相似文献   

3.
我是《瞭望》的忠实读者,贵刊的一些文章很具权威性、前瞻性,一些栏目办得很有特色,我尤其喜欢漫画杂感。该栏目文图并茂,言简意赅,切中时弊,令人过目不忘。这也体现了《瞭望》的风格。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观察深刻,把握准确,行文生动,配以精美的漫画,真是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4.
北京 《瞭望》2012,(33):4-4
从记事起,我就经常能在客厅茶几上见到爷爷订阅的《瞭望》杂志,上大学后,爷爷开始鼓励我看一些里面的文章。我觉得《瞭望》的文章偏重于政策解读和当前的热点新闻,视角独特,聚焦民生,追踪热点,透析政策。题材比较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读后对我的启发颇多。  相似文献   

5.
开篇前我先用一定篇幅谈谈2010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老人的《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句甸》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     
既白 《瞭望》1984,(27)
很惭愧,《山海经》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不过,我知道世有《山海经》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因为民间习惯于把喜欢编造故事或喋喋不休地说空话、大话的人讥之为“又在谈‘山海经’了”,那意思是把《山海经》作为海外奇谈看的。其实,《山海经》作为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书,自有其不朽的价值,民间的这种说法,大抵同原书无关。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良师和益友作为一个《党政论坛》的忠实读者和党的基层宣传干部,6年来,我从贵刊中得到了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接到新的宣传写作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参考材料就是《党政论坛》,可以说,《党政论坛》已成为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良师和益友. 我认为,《党政论坛》所开辟的栏目都是很实在、很适应我们需要的.我个人还特别喜欢《实践中来》、《国事大家议》、《资料库》、《历史长廊》和《思想漫笔》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的文章更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且文章大多短小精干,信息量大,常常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7,(8)
正我叫俎永湘,非常喜欢《侨园》杂志刊登的有关历史方面的文章,尤其一些涉及史事内容的见仁见智、考证的文章,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烘托出百家争鸣的氛围。今天,我也讲讲自己的故事。据说,本人祖先生活在明末,由一个老太太带两儿子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来,用皇绳牵来落户冀东永平府乐亭县冯家哨铁匠  相似文献   

9.
林蔚 《瞭望》2007,(35)
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当广电总局叫停重庆卫视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时,江西卫视的另一档选秀节目《中国红歌会》却引得越来越多的人由衷叫好。身边一些平常不喜欢看电视娱乐节目的人,都说自己一连数日天天准时锁定江西台的《中国红歌会》直到深夜。  相似文献   

10.
杨金龙 《民主》2009,(1):56-56
我很喜欢看书,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去看电视,但是,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一部反映“80后”的电视剧《奋斗》,说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80后”的思维方式,于是好奇,我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确实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1.
我常常翻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我看了近几期杂志中“酸甜苦辣”专栏的文章,从一些政工干部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感到大家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学习和实践,任劳任怨,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也感到我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原因,即能力和学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浮躁的风气正在影响着我们,使一些人想入非非,一味地强调抓机遇、碰运气,一不顺心就埋怨这埋怨那。我希望杂志发表些文章引导政工人员刻苦自  相似文献   

12.
很喜欢贵刊的文章,能够深刻地分析一些热点问题。读完贵刊第15期《农业补贴觅新策》一文,感触颇深。此文对农业方面、农村问题方面分析透彻。贵刊对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建议非常好,是针对现实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来自农村.因此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很有感触。尤其对贵刊所说的补贴结构不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看。第34期专题报道中的重点文章——《七项指标看社会和谐度》,以一组组客观的数据反映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凸显出的“不和谐之音”,关系国计民生,引人深思。文中,“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低”、“各种收入差距扩大”等情况,的确是相当贴近基层现状、贴近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在此,我为贵刊能有这样的专题报道叫好,并希望贵刊能够多登载一些贴近基层,反映民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26日《工人日报》第五版登载了我写的一篇批评以伪科学实验为气功大师张目的文章。题目是《对“气功外气作用于原子核并引起放射源衰变率改变”的质疑》。现补充一些此文的起因及发表后的插曲,以说明这类伪科学实验的不堪一击。1995年7月初,何祚庥先生给我看一份由高能物理所几位“科学家”完成的气功(外气)能影响原子核衰变的实验报告。该报告已成文,  相似文献   

15.
彭彬 《瞭望》1988,(42)
看了几篇讨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的文章,发现论者大多执行的是道德或政治批评,而缺乏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尺度,因此、发难或为发难者帮腔,都难免失之公允。 我首先不能同意何满子《对答:谈谈张贤亮的小说》一文的主要观点。我认为张贤亮的《男》立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Z1)
正每年年三十晚上,准确地说是在半夜,为了当夜全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红白歌战》,把榻榻米上的暖桌挪到客厅,两个孩子卡兹和卡奥理就歪在那里面看电视,那情景就让我想起高中时代一家人看春晚的情景。后来我和丈夫博奥还是熬不过,也是不喜欢,便去卧室躺在被窝里看我俩喜欢的节目或者睡觉,但到了11点30分,肯定是要起来,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6)
正企业经营一路走来20年,到现在只干了一件事,与许多商界人物相比,显得有些单调和无趣,但自己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却变得愈加充实,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细想上世纪90年代初,当青春洋溢、个性独立的我,面对人生的选择,虽有些茫然,但内心涌动着一种力量。国家改革开放一片欣欣向荣的变化,触动我毅然经营起了小个体,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自己事业的起点,很多年,我都不敢用"事业"这个严肃而崇高的字眼,因为我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喜欢把客人打理得美美的,然后,无限欣赏与享受这份工作,内心充满了美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日前,读臧克家同志的《毛泽东同志的新诗观》一文,颇有点感触——当年毛泽东同志曾就新诗说过这样的话:"我不看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块大洋".此言不乏幽默,却也足见毛泽东同志对新诗的不够喜欢.但是否可得出贬抑新诗的结论呢?臧老的回答是否定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给臧老和《诗刊》编委同志的信上曾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他还说过:"新诗的成绩不能低估".显  相似文献   

19.
读者建议     
瞭望周刊编辑同志: 看了2005年4月4 日出版的读者反馈文章《应讲究版式设计》,我比较赞同。但是我觉得作为中华新闻第一刊的《瞭  相似文献   

20.
不以我为贪     
韩羽 《瞭望》1993,(45)
邮递员又送来一包书,是上海福眠兄所寄。一是《南亭四话》,一是《清代文字狱档》。文字之狱,招祸以笔,读书人感之甚敏,比如我,就有点近似看杀鸡的猴子。过去读过一些文字狱的资料,多支离片断,难得其详。戴名世《南山集》案、汪景祺《西征随笔》案,虽具始末,亦尽为罗织罪名既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