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志公先生谢世而去,倏忽已经一年。先生睿智、豁达、纯真、执着的品貌,时刻萦回在我的脑际。由于工作的关系,和先生交往近20年,常能听到他的高论,受到很多教益。先生的溘然长逝,使我痛失了一位崇敬的长  相似文献   

2.
柳和清  王悦阳 《各界》2008,(12):32-33
我(本文作者系影星王丹凤丈夫)第一次见到林风眠先生是在1948年,那是在关良先生的家里.当时林先生虽然已经辞去了国立杭州艺术院院长之职,但仍在杭州艺专任教.如今,回想起几十年来与林风眠先生的相识、相交乃至相知,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3.
章志诚 《侨园》2006,(3):6-7
原旅荷华侨总会副会长夏俊杰先生,爱好书画、收藏墨宝、广交文人墨客,通过著名金石家方介堪先生的关系,于1982年1月赴台湾台北市拜谒了驰名中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次年春,当夏俊杰夫妇准备好一切礼品即将从荷兰启程赴台再次拜谒张大千先生时,噩耗传来,张大千先生已在台湾不幸仙世了。他俩无比悲痛,万万没有想到,上次与张大千先生的见面,竟是最后一次!(一)夏俊杰,生于1924年,祖籍浙江省永嘉县七都乡(镇)樟里村。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夏俊杰,少年丧父,成年失母,由于家境困难,读完高小课程后就辍学了。在抗日期间与从上海逃到樟里村的姑娘陈宝…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先生是笔者先姨夫邹彭年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的恩师是有名的李叔同先生,就是后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抗战胜利后,1947年他回到杭州,在里西湖静江路(现北山路)租居了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着哇!好意见     
宏图 《瞭望》1991,(40)
1957年7月面世的《收获》(季刊)创刊号,刊载了老舍先生的扛鼎之作——《茶馆》。 老舍先生早就想以北京茶馆为题材写一剧本,“第一幕”先生在美国时即已酝酿。1955年左右,在一次会见外宾后,先后请与会者刘白羽、郭小川、严文井、康濯等作家“再坐坐、聊聊”。聊的就是孕育中的《茶馆》。“难办的是,几乎一幕不如一幕,”先生颇激动,“最主要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Z1)
正辽宁省中国画写生协会首届一次会员大会,于2016年12月16日在沈阳辽宁会馆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了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画院副院长、葫芦岛籍著名画家王元石先生为协会会长。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先生、辽宁省东方书画院院长刘东元先生为名誉会长。会议同时选举刘志奎、路民、李泽、赵洪星、王忠伟先生为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的一个下午,我到北大朗润园去拜访邓广铭先生,想请先生为我正在编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创刊三周年纪念册”写一篇“笔谈”。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来看望先生了,但却一直和先生保持着联系。邓先生见我来了,很高兴,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非要从椅子上站起来。虽然几年没见了,但先生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看不出已是年届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9.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7,(1)
<正>1948年,散文家、藏书家、书话家黄裳先生因为一本书,给著名的出版家,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的张元济先生写了一封求助信,内容是想得到商务版马叙伦先生的《读书小记》卷六、卷七。因此书在抗战初期出版,印数很少,黄裳先生久访未得,故大胆求助于张  相似文献   

11.
李士杰 《民主》2004,(4):33-35
2003年5月17日,一连数日阴睛不定的北京天气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抓紧时间拜访了弥松颐先生。虽说弥松颐先生是老北京人,个头可像山东人,又高又大。我是山东籍的北京人,却比他矮了半头。我们共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不同的是,弥松颐先生特别有学者的风度。当然,我们俩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喝豆汁、聊天、侃大山、热爱政协、热衷于参政议政。我对弥松颐先生是从心里非常地敬佩。称呼他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先出生(他1939年2月出生),长我十三岁,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程度相差太远,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很敬畏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王轶楠 《学理论》2014,(3):49-50
冯友兰先生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尤其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的学术研究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所带来的近乎毁灭的打击,而冯友兰先生正是在这种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这同样也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以《新理学》为主要材料入手,来对冯友兰"新理学"之"新"在何处做浅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之做出的卓越贡献,有利于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神圣大业,加快第三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圣陶先生谢世,倏忽已经十四个年头了。每当捧读《叶圣陶集》,品味圣陶先生的谆谆教诲,在那宁静淡泊、平实精辟的文字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先生的辽阔胸襟、宏观博识,这25卷书是先生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成果,是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面对当今充满诱惑、浮躁的社会现象,静下心来研读《叶圣陶集》,可以荡涤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侯德仁 《民主》2008,(2):39-41
为纪念柴德赓先生诞辰百年.苏州大学在2007年11月10日至11日召开了纪念柴德赓先生诞辰百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柴德赓先生的家属、亲友和学生集聚一堂,共同缅怀柴德赓先生的杰出学术成就和高尚人格。11月10日开幕式当天,何荣昌、张承宗、柴邦衡主编的柴德赓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百年青峰》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樊大荣 《民主》2010,(3):24-26
<正>初识霍懋征先生是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9年,我调入第二实验小学时。当时,只觉她身材伟岸、谈吐温和、文雅,颇有大家风范,对先生的认识,仅此而已。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陆续听到他们对先生的评论、评价,谈到她曾与苏联专家合作、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传承之举     
说来惭愧,直到不久前我才知道,史量才先生与我是同乡。他于1880年1月2日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县龙都镇杨板桥村,离我家所住的前三岗村很近,应该说是道地的同乡。这是家乡的领导来上海告诉我的,并说要为史量才先生生平事迹作调查后加以弘扬,教育后人。从此,我也就开始搜集并阅读了一些有关史量才先生的事迹材料,对先生的为人和敬业倍加尊崇。史量才先生是现代报业巨子,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1921年10月出资盘下了上海《申报》,自任《申报》总经理,把《申报》办成了被誉为“正义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袁鹰 《民主》2013,(3):44-48
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9日病逝在上海。10个月以后,"八·一三"事变爆发,热血沸腾的中华爱国儿女记住鲁迅先生"以牙还牙"、"血债必须血偿"的遗训,发扬韧性战斗的精神,慷慨高歌走上民族解放战场。1937年11月,上海沦于日寇之手,安葬先生遗骨的万国公墓,从此在荒岭枯草中渡过八年冷清的岁月。在延安和大后方,甚至太平洋战争前的香港,  相似文献   

19.
1972年,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病重期间,中国政府从在阿尔及利亚援助的中国医疗队选派了一支医疗小组奔赴日内瓦,到斯诺先生寓所为他治病,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吴晓辉 《民主》2007,(1):40-40
原全国人大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著名教育家、诗人、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民进长沙市筹委会主委、毛泽东同志的同窗挚友周世钊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周年了。周世钊先生的一生是爱国革命的一生、诲人不倦的一生、助人为乐的一生。先生从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同情革命,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就加入我国著名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在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时期洁身自好,入污泥而不染,坚持走“教育救国”的道路,立足三尺讲台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纬之才。1949年8月,以先生为首的省会教育界人士通电响应参与湖南和平起义。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