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处理中国各民族关系上,毛泽东特别强调民族平等和团结。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民族政策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强调民族平等,并把这一原则写入党纲。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共同努力下,围绕着党和红军的中心工作,逐步确立了当时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些基  相似文献   

2.
金钊 《理论前沿》2003,(15):22-2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这种蕴含着无穷魅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未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十分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大力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观点,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贯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繁荣,立下了丰功伟绩,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族观。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涉及民族平等问题、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及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问题,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首先要正确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群众利益的结合问题;其次要很好处理民族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问题;再次要解决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意蕴,如何正确对待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是构建中华民族认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平等”作为自身民族观的核心理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凝聚中华民族认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阐述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差别化发展政策,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重心。面对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最新成果。通过百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愈发深刻,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和主张的核心原则之一,经典作家对此多有论述。马恩主张所有民族在一切方面平等,提倡通过民族间友爱,达到国际主义联合;列宁提出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希望通过民族自决、民主政治实现和维护民族平等;斯大林进一步深化了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理论,但同时将其化约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不平等”,存在一定局限。重新回顾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平等的论述,有利于廓清现实中关于民族平等的迷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既有凝聚力、又具包容性的超大现代国族。面对不同历史阶段和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采取不同方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表现为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整体解放,对内寻求各民族的平等联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社会结构加速变迁,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合力和张力呈现出平行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大为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理论内涵和建设逻辑。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国家、民族、国民、国际关系四个维度。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历史形态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初心与使命是行为主体的价值倾向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奋斗目标的核心环节。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是指: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保障单元民族平等权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产生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指导,继承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因,以及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能够有效保障单元民族的平等权利;凝聚来自56个民族的磅礴力量,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曲折发展、恢复发展臻于完善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着完整的体系建构.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些政策团结了各民族群众,完成了党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总结梳理这些政策,于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新世纪满怀期盼中迎来了自己的50华诞。回顾过去,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不平等的民族关系,逐步开始走上发展繁荣之路。展望21世纪,中国的民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只有紧紧把握住平等、团结、自治这三大民族发展的主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中国的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不分大小、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繁荣和进步,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制定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于民族工作的论述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文化的政策与主张是一个丰富发展、逐步深化、创新完善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思考,丰富发展了民族文化观;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七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深化民族文化观,形成了新格局;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完善民族文化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民族政策是国族建构的方法和手段,二者在多民族国家内须臾不可分离。在中国古代,王朝国家通过民族政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国近代,中华民族由自在变为自觉,民族平等理念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建构的核心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前,在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下,需要不断地对现有民族政策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在中国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反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团结御外的民族魂,而且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的统战政策,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回溯与研究这一政策,对当今统战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逐步形成了科学准确的中华民族观,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以及历史上各民族的总称,是生死相依、利害一致的共同体。通过革命的洗礼和广泛的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种观念转变为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观。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早期便注意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联邦制以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语言等重要的思想,为以后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二是共产国际的影响,三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使得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期间制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长征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政策,不仅是党和红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而且也为党日后制定成熟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初步经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