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军 《政协天地》2010,(4):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利用闽台“五缘”的优势,建设两岸交流沟通平台,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加强同台湾基层民众的交流交往,为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两岸以高校开放招生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切入口,开创了两岸交流合作的新局面。两岸学生群体是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应突破当前两岸学生群体发展的种种限制,促进两岸学生的大交流大团结。  相似文献   

3.
白洋 《两岸关系》2009,(8):54-56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的深入开展,互换学生成为两岸高校界公认的一种交流模式,“交换生”也因之成为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排头兵。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真实的台湾大学。作者带着一颗发现和学习的心品读台湾大学和台湾社会的种种,并比较两岸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台湾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9):111-111
我们将始终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采取务实举措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出席两岸经合会第六次例会时表示120年来的历史启发我们,两岸同胞要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往来,可以扩大共同利益,增进精神纽带的互联互通。——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5.
“凡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力去做,而且要做好。”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有力促进了海峡西岸的建设发展和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和台湾省农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两岸乡村座谈于7月22日在上海朱家角镇温馨落幕。经过两天多深入的座谈交流,海峡两岸57个乡村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自主结成了30个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对子,并签署了“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备忘录”。这是两岸乡村首次采用这种“结拜”的交流合作形式,使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真正推向乡村基层。  相似文献   

7.
陈学贵 《政协天地》2010,(11):17-18
抓住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日益活跃的机遇,漳平市政协将目标对准了“大陆阿里山”,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要以高山茶叶、花卉为基地,策划好、建设好、运作好品牌产品,以此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基地的发展,确保创业园的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现代农业示范、  相似文献   

8.
自1987年11月两岸打破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民间往来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后,伴随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人员交流日益热络。在两岸官方交流渠道还不畅通的今天,两岸民间交流以其广泛性、直接性、灵活性和亲密性等优势和特点,日益成为两岸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8日,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主办的“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两岸相关主管部门、产业界人士近200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岸携手拓宽国际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以来,两岸关系有了长足的进展,政治交流不断增多,许多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也有望被逐步拆除。同时,两岸协商也实现了制度性突破,“两会”商谈的成功开创了两岸协商的新模式。总的来看,两岸交流与沟通开始走上多渠道和制度化的道路,在经历了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之后,两岸关系的新模式正在浮出水面,这对台海局势的发展无疑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海峡两岸恢复文教交流以来,福建充分利用“五缘”优势和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表明两岸关系已经从“两岸经贸”扩展到“两岸文教”。福建应发挥与台湾开展文教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2.
今夏,为扩大两岸青年交流,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省市举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自七月暑假伊始,祖国大陆从北至南,自西向东遍地都是两岸青年交流联谊的身影。本刊本期谨摘取几个精彩热闹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28日,两岸同胞首次携手举行了主题为“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祭孔活动,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孔子。这是两岸的骨肉同胞用事实向全世界宣布:海峡两岸同根一脉,两岸亲情血浓于水,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有着孔子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孔子思想这一文化基石,搭起了两岸交流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8,(5):4-9
焦点胡锦涛博鳌会见萧万长 4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尽管“胡萧会”只进行了20分钟,却并非如媒体此前所料,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相反,代表双方充满善意的尝试,两岸关系已迈入务实的新时代。 会谈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表示,两岸经济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一直发挥着稳定两岸关系的正面作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取得进展,得来不易。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尽快启动两岸周末包机,并实现大陆居民来台湾旅游。希望能尽快恢复两岸协商,以利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9,(8):4-9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更需要文化动力。如果说文化是立国之本,那么文化的传承与扎根须靠教育。诚如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论坛上表示,非常赞赏成思危先生的话,“经济能罅帮助我们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们后天”。短短两天的论坛上,凝聚了这一共识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和时代脉搏,呼应两岸同胞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的迫切要求,汇集530多位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经贸界的代表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和智慧,擘画两岸文教交流与台作的历史新篇,为两岸协商签署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16.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交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工作中,苍南县在我省具有"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在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两岸  相似文献   

17.
两岸同胞同根同脉,是一家人。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既深刻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也为深化两岸交流交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19.
唐金栋 《台声》2013,(11):79-79
10月18日,首届桂台农渔业交流合作恳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议以“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为主题。中国渔业协会会长齐景发及台湾海峡两岸农业渔业交流协会理事长林享能、台湾渔会理事长黄一成等两岸嘉宾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0.
吴师 《两岸关系》2009,(6):16-18
5月15日-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每峡西岸的福建省隆重举行。与以往两岸大型交流活动不同的是,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本次大会,在突出经贸交流的同时,还将两岸民间交流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包括两岸民间习俗、传统文化在内的对接和互动活动吸引了两岸同胞和媒体记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