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员工情绪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正视、引导、调解职工情绪,强化对员工情绪的管理,是实现员工人生价值、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正视、引导、调解职工情绪,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凝聚全员智慧、提升核心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敬伟 《中国工运》2010,(10):47-48
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层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构建和谐企业,工会组织要全力提升员工素质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民主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能够提供制度化的、常规化的渠道让员工在不同环节、不同层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通过这种参与,使劳资双方能够进行相互的利益表达、沟通和协调,从而提升员工满意度及企业内在组织团结,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推动企业组织的创新和发展.调查数据也确实表明,员工参与对员工满意度的解释力度非常大,这也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与否与员工素质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在构建创新文化中,必须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和使命感,进而达到员工与企业目标同向、信念共守、价值同构,实现与企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需要新模式--以法律契约和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双重纽带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用劳动法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应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彭英 《中国工运》2008,(10):49-50
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和驱动器。要进一步创新发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工会干部应该努力提升素质,在助力企业发展中有新作为。一、工会干部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确保工会工作方向准、思路清、任务明 一是弄懂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与维护员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在具体工作当中,要注意把握好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对企业利益与员工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工会工作就不会走入歧途,就会保持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压力考验员工的心理承受力,拥有心理健康的员工无疑是企业重要的竞争力.心理资本的出现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对象是全体员工,教育方式是教育咨询一体化,要以机制和积极的企业文化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成为后危机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劳动关系的调节实质上是劳资双方力量较量与平衡的过程,"劳弱资强"背景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节,需要能够平衡双方力量的机制与理论来指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实质是责任与效率的平衡,具体机制设计应当考虑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的利益驱动,应当兼顾三方特别是有利于企业通过承担员工责任,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今的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一线员工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如何有效挖掘出这部分创新力量值得认真思考。班组在基层创新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班组建设引导员工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是必然的路径。在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有群众性创新的丰富经验,积极从学习型班组建设入手、为员工搭建必要的创新平台将有助于基层员工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1.
在劳动关系领域,集体谈判被认为是维护劳工权益的有效制度.但中国的经验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工人,特别是基层工人的充分肯定.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及其与之耦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所致.因此,关注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并建立与之一致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中国集体谈判制度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工人权益,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员工沉默使得信息被过滤和扭曲,影响组织决策质量、纠错及创新能力,引发员工工作倦怠和低工作满意度。而职工民主管理的理念和举措,缩小了组织权力差距、保护了少数派、增进了组织信任和员工满意度,能够有效地消减员工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13.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立法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立法获得了快速发展,各地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出台,使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在立法体系、内容、程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是,综观当前的立法状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立法中有关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人数比例、任职资格、薪酬、法律责任等不断进行完善,提高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立法层次,从而使其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企业改革与重组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体制和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单一经济结构发展成为多元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与利益格局的变化,要求工会女工组织和干部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全力做好新时期的女职工工作。  相似文献   

15.
《Labor History》2012,53(4):423-458
Well known is that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 (NLRA, 1935) in the United States places a largely per se ban on nonunion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ER) groups which deal with employers over a term or condition of employment. Much less well known is that America’s other labor law, the Railway Labor Act (RLA, 1926),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permits employers to operate such councils and committees as long as they do not perform a collective bargaining function or interfere with workers’ free choice of a bargaining agent. Thus, under the RLA Delta Air Lines is able to operate what is today the closest living approximation to a 1920s-style ER plan while hundreds of other companies (e.g. Polaroid)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NLRA have been forced over the years to disband similar groups on grounds they are a proscribed company union. No study to date has explored the history behind the RLA and NLRA’s divergent treatment of nonunion ER groups so this article takes a first look. The main part of the story covers the 1920–1935 period and examines the events, people, and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company unions and ER in, respectively, the rail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why the legislative outcome in the former was a permissive stance on nonunion committees but prohibitive in the latter.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fast-forwards the RLA-NLRA story from the 1930s to contemporary law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how “history matters” when it comes to what employers can and cannot do with nonunion representation groups, such as works councils,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committee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forums.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铸就的文化.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劳动关系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劳动关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职工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一致的时候,劳动关系才是和谐的;否则就是不和谐的.构建优秀职工文化,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17.
酒店服务工作环境对员工在心理上的边缘化和行为上的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影响。员工在性别、婚姻、学历和工作年限上的差异对员工边缘化和离职倾向也影响显著,而年龄、职位等方面则对边缘化和离职倾向影响不明显。应从打造工休皆宜的硬件环境、构建公正合理制度环境、营造和谐关爱的人文环境和建设愉悦向上的心理环境等方面提升酒店服务工作环境的建设,以期通过对酒店服务工作环境的改善来防范员工边缘化和离职倾向的产生,从而为酒店维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工会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之一。工会抓好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抓手"和"入手点"。职工文化是工会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利用职工文化平台提升职工素质,让更多职工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职工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为职工争取合法的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先进企业文化是构建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劳动关系矛盾与冲突最深层的文化根源在于企业价值观与职工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工会组织抓企业文化建设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途径,应以此为基点,通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将职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职工代表作为职代会的主体,是否充分履职,是否确切表达民意,对职代会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而记名投票表决方式是对职工代表履职行为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本文从对一院职工代表表决方式现状分析人手,重点论述职工代表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与职工代表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相匹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