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6年1月12日,中国正式批准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批准该公约将进一步明确国家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的责任,促进我国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推动我国构建完整的反就业歧视机制,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将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贾东岚 《工友》2013,(11):14-15
"同工同酬"概念最初是有关性别平等的,已包含在191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中。30年后,第100号公约确认了男女之间在包括基本工资和产生于工人就业的任何额外现金或非现金报酬或津贴在内的报酬平等的重要性。该公约保证了"同等价值工作"同等报酬,而不仅是"同样或类似的工作"需要同等报酬。  相似文献   

3.
我国禁止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和禁止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的突出和重要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大背景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采取制定《反就业歧视》,成立专门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机构,确立工会在反歧视中的职责,加强国家和政府责任等措施禁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不少国家在促进男女就业平等、保护女性经济权利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经济全球化也给女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带来新的挑战。 一、从立法入手,赋予女性平等的就业权利 目前已有一套国际标准,规定男女应平等获得就业机会,消除职业隔离,禁止性骚扰,同工同酬,受到虐待的妇女能得到赔偿。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利。日本 1997年修订《平等就业机会法》、《育儿假和照顾家庭假法》,禁止雇主在征聘、雇用、派任和升级方面歧视妇女,同时废除对18岁以上妇女在加班、节假日工作或夜班方…  相似文献   

5.
黎建飞在《工人日报))2007年3月28日撰文,对就业促进法立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1.禁止就业歧视,保障平等就业。就社会成员而言,公平的就业机会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以及获得平等的就业条件。就业平等是开放性的全方位的平等。以劳动报酬为例,一个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在该项工作中得到的劳动报酬却低于同岗位的其他人,则其就业仍然是不平等的或者说是被歧视的。这种不平等更多地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者、供给过剩的劳动类别中.如大学生就业中的“零工资”现象、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条款实现差别工资等。  相似文献   

6.
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国家的国际法义务。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但国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将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制定政策框架,还是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无论是对农民工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还是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都离不开政府。农民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出面加以统筹研究解决。因此,反农民工就业歧视,国家仍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性别……不同而受歧视。在我国人才市场与世界接轨的今天,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容貌歧视、年龄歧视等等形形色色的就业不平等现象。有关人士指出,就业歧视的现象不容忽视,尤其是我国入世后进行人才市场的规范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与 WTO的一些基本原则有相抵触之处。  相似文献   

8.
浅析就业歧视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打破原有界限,日益活跃的今天,就业歧视问题也凸现出来,成为阻碍劳动力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就业歧视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不公,而且对劳资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雇员和雇主双方都受损。应当制定相应的反歧视法律,以维护社会正义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损害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本文结合反就业歧视的历史和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了加强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途径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的劳动者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歧视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相当比例的劳动者遭受过就业歧视,但寻求救济者则甚微.对就业歧视救济路径的反思揭示出,看似多元的现行救济体制,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成本高昂但收效甚微的奢侈的“义气之争”,令绝大多数受歧视者望而却步.因此,建构以行政救济为主导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救济制度格局是完善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结束"两种城市化"的对立,一直是困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状况、影响我国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当前阶段我国促进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的户籍政策效果以及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发生了改变并对未来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部分放开户籍管理制度,这将对未来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积极影响,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新生代农民工及在校大学生等将是主要受益者;然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放宽户籍制度大规模促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要特别防止部分城市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来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ork of a forgotten novelist, Anne Duffield, whose early novels set in China merit re-examination. Utilizing but also subverting the romance novel formula and alert to the utopian appeal of entertainment, Duffield’s The Lacquer Couch and Lantern-Light create a dream of China that invites intercultural connection, friendship and understanding. As China in the 1920s was rocked by anti-foreigner violence, the vision of these two novels was an appealing and hopeful alternative to the resurgent fears of malevolent fiends reminiscent of an earlier ‘Yellow Peril’ discourse. In addition, Duffield’s China, though romanticized, is also a modern and cosmopolitan one—an important counter to a tendency to imagine China as antiquated and entombed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要想中国化,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90多年历程中,党不断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路径、新经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党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给定条件.中国工会的给定条件=E要体现在宰制性、后发性和积淀性三个方面.中国的工会要有所作为,也必须基于这一前提.只有树立信心,防止原生性倾向,确立转换理念和采取衡平措施,才能使中国的工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还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较,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我国长期处理劳动争议实践经验的总结。适应协调劳动关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应当立足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践经验和本土资源,比较借鉴国外调解制度,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格局,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全球地区与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中附带劳工标准的协议内容在逐渐增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反对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但在中国与新西兰2008年4月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却附加了<劳动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表明中国在面对人世后市场经济地位、劳工权益保护等问题都不可能避开劳工标准的问题,寻找共同的基点和解决方案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同时,我国的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而且结构不合理,这充分说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在劳动者技能素质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及技能型人才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善,为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可以达到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生存赢得了合法的地位,并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和低生育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给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充分利用51-64岁年龄人口将会有效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实现二次人口红利。在分析当前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潜力及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灵活就业、加强老年劳动力培训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开发老年劳动力市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