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史·贵州土司传》载,思南、思州田氏土司乃宋宣和中田祐恭之后,“世有其土”。明时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谚,是思州田氏为当时四大土司之一,地位颇为重要。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州土司改流,然只改掉宣慰司,其所属长官司仍长期存在。其中不少也为田姓,乃田祐恭之后。今川东南、黔东北和湘西地区有不少田姓居民也  相似文献   

2.
孙长松 《协商论坛》2006,(10):57-57
舜帝乃上古时期一代圣君,他修五典、定九州、征三苗,礼贤下士,孝感动天,以二十四孝之首著称于世;舜帝文化与儒家思想相得益彰,与当前提出的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1998年以来,以濮阳县政协为依托成立了濮阳舜帝文化研究会。该会先后组织省内外史学界、考古界专家学者,对舜帝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认定舜帝出生地姚墟就是濮阳县的徐镇。研究表明,濮阳不仅是舜帝的出生地,而且也是其重要活动地。2005年7月,濮阳县政协邀请30多位国家级历史与考古界专家在北京大学举行舜帝文化研讨会,根…  相似文献   

3.
刘强  卫光辉 《创造》2001,(8):31-32
“江外”乃红河县历史上的俗称,地处红河南岸,是一个美丽、富饶而神奇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土司文化和马帮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后,红河县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挖掘红河县所蕴藏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开发、利用土司文化以发展红河县旅游业的战略构想。但是,土司文化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红河的土司文化在全省是否具有代表性?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如何开发利用?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到红河进行了实地采访。   古老的土司文化   说…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峨昌(阿昌)与中央王朝及周边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162-170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与峨昌(阿昌)民族上层建立起政治隶属关系,峨昌(阿昌)土司倾心归附,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统一的政治前提下,中央王朝与峨昌(阿昌)土司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部分峨昌(阿昌)与内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逐渐出现一体化趋势。异族土司统治下,受汉族、傣族等强势文化影响,峨昌(阿昌)族体进一步向着同源异流的方向发生分化,部分发展为阿昌族,其他发展为景颇族中的载瓦、喇期等支系和彝族支系莨峨人。在民间,峨昌(阿昌)与其他民族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各民族间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复合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义马 《今日民族》2014,(10):42-44
<正>潞江安抚司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授长官司至1956年国家开展和平协商土改,共有21任傣族土司在位,统治时间570多年,是滇西延续时间最长的土司政权之一。在这个"土司王国"的历史里,末代土司线光天是一位深谙民族大义的抗日土司,成为滇西抗战中怒江沿线抗战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贵州长期为土司统治。在若干土司中,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最有势力,被称为“贵州四大土司”。所谓“思播田,杨,两广岑、黄”,说明了田、杨二氏在贵州土司中地位显赫。田氏统治黔东地区达数百年,明永乐十一年平思州、思南二宣慰司,以其地置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黎平、乌罗(后省入铜仁)、新化(后省入黎平)八府,合贵州宣慰司及安顺、镇宁、永宁、普安四州,建  相似文献   

7.
五日京兆     
[京兆尹張]敞使賊捕吏絮舜有所案驗。舜以敞劾奏當免,不肯為敞竟事,私歸其家。人或諫舜,舜曰:“吾為是公盡力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敞聞舜語,即部吏將舜繫獄。是時冬月未盡數日,案事吏晝夜驗治舜,竟致其死事。——《漢書·張敞傳》[譯文](簡體字) [京兆尹张]敞派遣贼捕吏(主管治安的官吏)名叫絮舜的去办案。絮舜因为张敞已经被人弹劾理应罢官,不肯为张敞把事情办完,私自回家。有人劝告絮舜,絮舜说:“我为此公卖力气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3)
正卓尼县将生态"颜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在促进全县人民群众吃上"生态饭"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卓尼的美更加立体、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山雄石奇,水丽林秀,集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蓝韶昱 《传承》2011,(21):70-71
土司社会的认同研究是人类学认同理论应用于历史学的体现,是历史人类学又一个崭新的课题。以广西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为例,试论壮族土司社会的阶级认同与制度认同,并得出相关结论。龙州县域土司社会中的各阶级只认同本阶级。土司始终认同土司制度。在土司社会前期和中期,土民认同土司制度;至土司社会末期,土民逐渐放弃对土司制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路街道人大工作室成立的时间虽不长,但各项工作却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赢得了驻区各级人大代表和广大选民的一致称赞。这一切都得益于舜玉路地区为加强人大工作而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 (一)夯实基础。舜玉路街道  相似文献   

11.
清代水西彝族土目和彝文田契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省毕节地区所辖各县,是黔西北彝族人口居住较多的地方。其中大方县,是清初改土归流后大定府治所在地。历史上,大方彝名慕卧格,是明代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氏统治的住地,由于安氏土司统治的地区,位于乌江上游的鸭池河(六广河)以西,故称水西。文献记载,水西土司安氏的远祖济火,早在蜀汉时献粮通道,协助诸葛亮南征,受封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4)
正关西镇是台湾新竹的古镇,也是当今台湾的旅游休闲养老胜地。风光优美、人文高雅、民俗敦厚,尤其是这里的乡风民俗,更是源自中华大家庭中客家人传统的典范。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初到台湾的先父王伯骧(河南禹县人)结识了原籍为河南颖川、关西镇名绅陈傑昌先生。陈傑昌先生邀请先父举家从台中市区接到他在关西乡下的"上橫坑"(属坪林区)一个只有6户陈姓人家在半山腰的小村。一排房子围绕着族长陈傑昌先生(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众多的英烈中,佟麟阁将军是战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一位高级将领。先父黄寿祺 (1912—1990)大学毕业后曾投笔从戎,投身佟将军麾下。这段军旅生涯,虽是短暂的,却使他终身难忘。先父1935年7月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毕业后,在北平嵩云中学、燕冀中学等校任教。 1936年8月,在全国抗日爱国运动热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将军下令,通过考试选拔平津保各大学毕业生, 以培养抗日干部。抗日的爱国激情在先父的胸中激荡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而奋斗—迎接一九九六年 本刊评论员一n)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统战干部奉刊评诊舜二牡)缝战千部一鑫要讲政治奉刊评论舜真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末村评舱舜四仕)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多党合作本刊评诊员五妞)统战工作事关大局本刊许怡觅六(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本刊评论员七妞江加大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力度本刊评论员八〔1飞坚持完善发展多党合作本孤评论员九舰)努力建设高素质统战千都瓤伍本刊许论苛十‘1)宗教界人士也要讲政裔未刊评论舜十一丈功开创我省统一战线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新局面 本刊评铸爵十二(1) 纵横谈当…  相似文献   

15.
在东南亚殖民地化之前,掸傣区域“非中心化”边疆政治体制发展的历史表明,明清时期,在王朝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国家通过土司制度和外藩朝贡的实践来实现其“天下”宇宙观的建构,随之在明、清王朝和缅人建立的洞吾、雍籍牙王朝之间的掸傣土司地带逐渐形成了土司之间互相牵制的政治联姻体制。获得明清王朝国家的授权,是土司职权和土司在地方上建立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在清缅战争之前,就制度而论,土司承袭是国家不断更新其对土司政权合法性授权的关键步骤。在土司承袭的过程中,随同承袭申请,土司衙门还必须向朝廷中央出具宗枝图谱、由邻封土司具署的具结等证明土司父子继嗣的申请证明文件,并通过临近区域的流官知府具文,转交省府核实后送交朝廷。在土司承袭制度的规范之下,土司之间的政治牵制与联姻网络,致使土司政权难以进一步集中,土司之间相互牵制的分散化发展,得到了国家体制的长期保障与规范。因此,掸傣土司之间通过联姻来分享土司政权、并不时互换嫁妆地作为经济补偿的政治文化制度逐渐发展起来,婚姻成为土司结盟来应对利益对立的重要政治手段。于是,作为女婿的土司与作为丈人的土司之间,通过土司的“掌印夫人-出嫁女儿”的联接,在土司之间结成政治结盟的同时,也延续着相互间持续的代际分化。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滇、缅、泰、老边疆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分散性的地方政治体制。至19世纪80年代,由于欧洲殖民体制在东南亚的扩张,原先的许多嫁妆地之间的界线,就成为分割国家边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8,(3)
正舜,历来与尧并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尧年老时没有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留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舜,史称禅让制。"禅让"并非简单的礼让,而是经过长久观察、严格考核而后决定的。这一举动既体现了尧的伟大,也凸现了舜的非凡。那么,舜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他的人格魅力何在呢?孝行闻名成为帝王人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又称虞舜,国号有虞,也称有虞氏,活动在今山西南部、河南西北一带,后来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一带)。  相似文献   

17.
军事领导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机构有中央、地方(包括土司衙门)两个层次三种形式。土兵调发,主要涉及发兵权限和制约手段,二者历来相辅相成。国家军事领导机构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地方军事领导机构起着配合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 ,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 ,但到民国时期云南仍有土司存在。本文根据国民政府对土司的几次调查 ,拟从民国时期云南土司存在的原因、国民政府对云南土司的调查及调查总结 3个方面进行探讨 ,说明民国时期云南一直存在土司制度 ,云南土司的存在体现了民国时期云南政治统治的两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土官底簿》(以下简称《底簿》)的形成,《四库全书·史部·职官类》《土官底簿·提要》说:“凡明正德以前,云贵诸省土司爵代、因袭皆载焉。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由此可见,《底簿》是明王朝在西南边疆推行土官统治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明代推行土司制度的产物。明代设置土司的地区主要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广东的海南岛,西北的甘肃和中南的江西也有少量土司分布。《底簿》所录土官,都属文职系统的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主簿、土巡检一类,则《底簿》实出自于吏部验封司。方国瑜先生在《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说:“是书所载者为土官,而土司不在内,则出自吏部验封司案牍之文,即编缀土官袭职存档,以备稽查者,故名为底簿”。  相似文献   

20.
郭灿金  张召鹏 《传承》2009,(1):54-55
"先母""先父"已作古现代社会上"后妈"、"后爸"的称呼,无须解释,其意自明。在汉语词汇了还有另外一对词语,那就是"先父"、"先母",需要注意的是,"先父"和"先母"和"后爸"、"后妈"之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