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14):7-7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依据,实践证明符合国情、完全正确。要充分认识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全面科学阐释其鲜明“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制度自信。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民族高等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高等教育效能.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来助推民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指导工作,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提供了新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悉心感悟总书记关怀,时刻铭记总书记嘱托,立足云南多民族边疆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切实把党的民族工作制度和体系优势转化为边疆民族事务的治理效能,谱写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路军 《党史文苑》2020,(2):52-55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p4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p43,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史和文献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导向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6.
要闻     
《支部生活》2015,(2):10
李纪恒: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只有和睦相处,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做好城市和散居民族工作,加强维稳和反恐工作,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要讲法治、守规矩,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治方式来处理民族问题、协  相似文献   

7.
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必须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取向。对于党领导的西部民族地区治理,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关键作用。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组织部门要全面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组织路线更好服务政治路线,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贯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全过程。在组织工作中,临清市积极解放思想,找问题、查原因、谋对策,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头雁领航""归雁助力""雏鹰计划""党性锤炼"等一揽子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亚联 《前线》2020,(1):31-3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由理论、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领导力量等因素汇聚而成,在与中国传统的民族地区治理体制、苏联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以及当今世界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案相比较中显现。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进一步研究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0,(2)
正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目的和实质都是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示出来。为此,我们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强化制度意识、准确把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现实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要有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勇气,要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坚持中国做法走中国道路,要坚持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傅奎 《新湘评论》2020,(6):10-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把握纪检监察工作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发挥制度优势、提升监督效能上下更大功夫。坚决扛起保障制度执行这个重大责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制度的践踏。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聚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强化刚性约束,严防“破窗效应”。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纠正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行为,坚决查处制度空转背后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腐败问题,以有效问责强化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1):13
<正>——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切实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必须要牢记时代使命,争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社区存在治理“行政化”的情况,导致社区治理绩效的边际递减,甚至影响社区治理相关工作的完成。推动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提高社区治理绩效的根本之道,而如何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的制度变革则是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在借鉴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并在S省D村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应用。研究提出推动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平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一是要从顶层设计明确公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合法性,即明确社区治理的主客体。二是要提升党建引领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即解决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划分。三是要以村规民约和信用制度体系等制度规则为依托,实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平合理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规范与程序规则相结合,突出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结构、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组织纪律约束,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体系完备、运行高效、民主科学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治理方式不断丰富,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高层次美好生活需求,又要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党为核心统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治国理政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政府领域各项制度改革,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规范与程序规则相结合,突出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结构、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组织纪律约束,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体系完备、运行高效、民主科学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