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中大地     
川滇合作成绩显著我省和云南作为相邻的两个西部大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显著,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川滇两省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两省的合作具有长期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便利条件。我省已成为西部地区的排头兵。而云南则拥有大量的待开发资源和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云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产品进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川滇两省的合作务实进取,成效显著,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01年川滇两省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继续呈现良好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新教在不平等条约的帮助下强行深入中国内陆传教。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川滇黔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展开活动。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对川滇黔三省彝族社会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彝族民众困苦的物质生活;促进彝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彝族近代知识分子的培养;促使彝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彝族的宗教观念、生活习俗、社会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高产农作物传入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彝族社会的影响潘先林17世纪中叶清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这两种高产农作物由内地汉族移民带入滇、川、黔交界地区,从此这两种农作物在当地迅速传播,并开始普遍种植,这不仅大大缓...  相似文献   

4.
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三百余万,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其中一百多万聚居于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自称“诺苏”,讲彝语北部方言,直到解放以前,其社会发展还处于奴隶制度阶段。关于彝族族源和凉山彝族来源的问题,至今还无一致意见。对凉山彝族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人口三百二十余万人,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彝族已有二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对祖国西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彝族人民不断以英勇的斗争,反抗剥削阶级的统治,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以后,彝族人民在党的领  相似文献   

6.
云南、广东两省经济发展各具优势,互补性很强,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东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结合两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不断拓宽合作  相似文献   

7.
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地区,是迄今彝族人民主要聚居之地。境内群峰耸峙,山势峻峭,河流纵横,峡谷深遽,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彝族人民生息、繁衍于此,已有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集体的智慧,向大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周智生  李伟 《求索》2005,(12):17-19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迎来了自治县成立50周年华诞。被称为“小凉山”的宁蒗,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县域面积6025平方公里。全县辖14个乡1个镇,居住着以彝族为主体的12种民族,总人口24.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72%,彝族占总人口的63%。境内有以泸沽湖、青龙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为代表的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有以彝族毕摩文化、摩梭人母系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为内容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以彝族火把节、摩梭人转山节、普米族吾昔节为载体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服饰、民居…  相似文献   

10.
彝族奴隶社会在其近两千年历史期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直到解放前夕,还存留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地区。马克思指出:“奴隶制度因其为一个经济的范畴,经常在各民族底诸制度中间现存着”。长期以来,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和托洛茨基的文人墨客,总是否认奴隶制度这个经济范畴,否认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阐明彝族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回击否定奴隶制度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对上述资产阶级谬论的批判斗争中,我国学术界对怎样划分彝族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尚存在着不同意见。为了深入讨论,我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认真研究这一制度下的法权的思想、道德规范,对于进一步弄清法的起源、本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不过,由于古代社会距今历史悠远,一般说来,今天我们只能从有关文献、史料和地下发掘的文化遗存去进行探索,因而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局限。解放前,我国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还基本上处于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尽管它和所谓东方及古典古代的奴隶制比较起来有自己的若干特点,但在奴隶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材料。本文试图就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2.
沈伟 《今日浙江》2001,(13):10-12
为了加大浙江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力度,更好地做好对口帮扶工作,6月5日至14日,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四川、云南进行学习考察,同时组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经贸团一起前往。期间,浙江同川、滇两省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就  相似文献   

13.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在战胜洪水之后,由始祖笃慕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形成古代南中具有影响的民族。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弄清“六祖分支”的史实,对于编写彝族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约五百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份。怎样较快地发展民族经济的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从川滇凉山彝族的消费观念和彝区经济发展关系这一角度,探讨加速川滇凉山彝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朱飞镝 《人民论坛》2012,(35):178-179
在乌江发源之地的滇东北地区,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既保持了自己的传统,又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研究包括婚俗在内的彝族风俗,是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应有之义。探究滇东北彝族的婚俗,对于深入研究彝族文化,乃至西南民族文化都能提供极大的参考、佐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鲁成龙 《今日民族》2006,(12):32-33
今年2月16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教授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先生的安排下,深入楚雄市彝族山区进行社会历史及民间传统文化调查,专门到三尖山北麓一个名叫依齐嫫的彝家山寨,就有关彝族毕摩传统文化等课题,对彝族民间老艺人鲁世藩进行调查采访,并对他个人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和中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有545万多(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四川彝族约有130余万,大部分居住在大渡河以南和安宁河两岸。一般称安宁河以东、黄茅埂以西为大凉山区,黄茅便以东、金沙江西岸和大渡河南岸之间雷波、峨边、马边及屏山为小凉山。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约有彝族110多万。云南约有彝族335万多。以金沙江、元江和哀牢山、  相似文献   

18.
石城山遊记     
从宜宾出发,沿金沙江畔的公路行驶3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横江镇。横江镇坐落在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的横江河边。整洁的街道两侧,多为乌瓦白墙、檐角上翘的平房,有些房屋的墙身泛着灰色,古色古香。新建的高楼大厦,窗台上摆着花盆。镇后,石城山巍然耸峙,环列如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横江镇即为川滇交界处的著名大镇。抗战期间,它又是中国西南交通干线“川滇驮运线”上的重镇,镇上有商店、货栈、作坊、旅店、骡马店、茶楼、酒楼近800家。镇  相似文献   

19.
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面积约35,00O余平方公里,居住着一百余万彝族,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及资源丰富。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这个地区的侵略。英、法等国首先派遣文人墨客,以“探险”、“考察”为名,深入这个地区进行活动,为其侵略制造舆论。这些文人肆意破坏我凉山彝族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胡说他们属“高加索人种”,是所谓“雅利安人”,他们的宗教“非常接近天主教”,他们是所谓“独立罗罗”等等。在他们制造的一系列旨在侵略、分裂我凉山彝族的奇谈怪论中,“独立罗罗”论可说是集其侵略思想之大成者。此论鼓吹三个不同的论点:其一是凉山“未曾受中国人征服过”,是“在中华帝国腹心之地建立的国中之国”;  相似文献   

20.
丹业  李锐 《今日民族》2007,(9):F0003-F0003
赵家店乡位于大姚县东北部,地外川滇交界。作为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金马碧鸡故里和孔明南征故地,赵家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