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京内外二十九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会议期间还酝酿成立了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的问题;现代中国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8,(2):104-105
最近两年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其最早的发端是0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重写中国哲学史学术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副标题就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有些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哲学是无概念化、无规定性、无确定性的幼稚、浅薄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不是自足的系统,不是自行规定的理论体系。五四以来我们研究中国哲学,都是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分析、剪裁和归类中国哲学。所以中国哲学是不合法的,不管你是搞中哲还是西哲,其实都是在搞西哲,所谓的“中国哲学”其实是“西方哲学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方法论的反思阶段。这种反思的本质是要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书写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只有在文化哲学的范式内探讨和建立起历史理性,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王向清 《求索》2022,(2):87-93
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性经历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工具与价值结合的三种类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以工具理性全面地诠释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则以价值理性解读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形上智慧。有鉴于仅以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相对不足,为消解知识与智慧的对立,冯契开创了以工具和价值相结合的理性诠释类型。冯契的创新性探索为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任何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它的执政都必须有社会民众的认同、支持和忠诚,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这也即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否则,它的执政地位将难以维系和巩固。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对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的现有研究却更多地偏倚于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传统学科的视角。这些学科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经济因素研究“纯”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些方面弥补和丰富了这些学科研究视角的不足,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的行为特征,这为解释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为了正确地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很有必要回过头来研究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哲学史里我们研究的是哲学本身” 哲学史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黑格尔从回答这个问题开始创立他的哲学史观。他用联系的观点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从“什么是哲学”的研究进入到“什么是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物研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步骤.哲学史人物研究就是要将被研究者“客观还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被研究者哲学生命、精神生命和学术生命的“重生”.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几种方法的“合力”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这样的研究效果.这个“合力”就是哲学史人物研究的“四位一体”法,即哲学史与思想史相统一、时间发展与空间拓展相统一、文本与话题相统一、主动创造性与客观逻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可以认为,黑格尔是哲学史比较学的先驱。而黑格尔的巨著《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就是进行哲学比较的一种尝试。在这里,他不仅把东方哲学放在一定的历史上作纵向考察,而且还在空间上与西方哲学作横向比较,从中揭示其基本特点。因此他的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是哲学史比较学研究的一个成果。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在论东方哲学中贯彻的哲学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取之精华、避其糟粕,对建立哲学史比较学的科学的方法论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新儒学百年(续)还学文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的体系唐君毅:关于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说明牟宗三:中国哲学是可能的吗?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1.冯友兰和他的《中国哲学史》:30年代有许多“中国哲学史”问世,大大推进了中国关于“哲学...  相似文献   

10.
张轩 《新东方》2014,(2):29-32
以冯友兰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植根于当代社会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创新式的开拓,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贡献的核心表现为促进中国哲学自身的现代转换。具体说来,则包括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形成、恢复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本位地位、重塑儒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借鉴西方哲学资源来推动自身思想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换,还需要相应研究范式的确立。然而,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借助西方哲学建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在新世纪前后遇到了激烈的讨论,需要建构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对此,学者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在此路径上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更是对中国哲学现代转生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常常自叹自己在读书上不用功夫,终于静下心来读完了北大版的《中国哲学史》,继而读着《西方哲学史》。在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虽说有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味道,可那难解的命题,一直谜样的吸引着我,索性豁出去了,于是大把大把地花着自己的光阴。  相似文献   

14.
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已经形成了某些学术流派和有众多科研成果的领域。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李泽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等著作代表了学术界对近代思想史构架的几种主要解释“范式”。然而郭国灿著《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一书却另辟蹊径,从材料到理论框架都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首先,郭著提出了一个关于近代思想史的新的解释“范式”。如果说李泽厚是突出近代思想史的三大社会思潮的递嬗转换,冯契突出从古典哲学向近现代哲学转变、李华兴着重思想史的叙述的话,那么,郭著则从“人文精神的重建”即中国人的观念转型这个角度切入,从而以“戊戌”至“五四”作为一个基本时段建立了“人文重建”的近代思想史的解释范式,即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视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集中体现了其哲学史观,对于中国哲学部分,黑格尔从自己的判定标准出发,否定了东方文明中存在哲学的可能性,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通过把中国历史上对于哲学的理解与黑格尔相比较,挖掘黑格尔批评东方文明的背后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九江  韩琳 《前沿》2013,(3):51-53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哲学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障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自中国哲学学科建立时起就形成了中国哲学需于经学中求的传统思维定势,并且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并采用了这种观点。这种定位是奠基在上世纪初对“什么是哲学”和“什么是中国哲学”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西方的学科分类标准对其亦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对“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合法性”等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对经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先前的这种定位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兼论辨识有误的所谓列宁定义宫哲兵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读中国哲学史的书,比起读欧洲哲学史的书,哲学味道没那么浓。笔者认为,原因是目前中国哲学史的体系泛化了,哲学混淆在非哲学的杂质中,所以味道不浓了。哲学从其本质上说应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海南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做战斗唯物主义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代表,大都是著名大学、党校和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发来祝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黄楠森教授还以《把战斗唯物主义旗帜举得更高》电传来书面发言。会议由中国哲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振霞教授主持。与会者认为:当前正进行的反对“法轮功”的斗争,实质上是唯物主义同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认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已被替换为先秦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中国先秦哲学之合法性构成问题,往往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和标准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中国哲学”,当然也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西方哲学。哲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度成了严重的问题,这可看做是西方哲学的合法性焦虑。但是,西方哲学的这种合法性焦虑却产生出肯定的结果,产生出存在主义哲学、生命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等纷繁多样的哲学流派。因此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乃是一伪问题,真正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现在如何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