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从1925年起她6次访华。1958年来中国定居,1970年3月在北京逝世。她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会谈。本文节选了她建国后第二次1964年与毛泽东主席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22年,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22年,她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妻子"二字的内涵;22年,她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她就是十师北屯市幸福社区居民陈琛蓝。喜结连理千辛万苦不抱怨1959年,13岁的陈琛蓝跟随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支边。19岁时,经父亲介绍与父亲同单位的柴树薪结识。异地  相似文献   

3.
<正>沈平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她一直努力工作,在科室中与其他同事关系和谐,被大家认可,终于在工作10年后竞聘上所在科室的科长。但成功后的喜悦没享受多久,她就陷入了迷茫与苦恼中。一些同事说她当上领导后架子大了,一些同事说她工作要求过高,渐渐地疏远了她。甚至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冷战状态,丈夫经常会责怪她:"别把科长的架子带  相似文献   

4.
<正>她放弃了在外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成为泸县首个当选村党组织书记的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回到黄土地,她曾面对村民的责骂而哭泣,也曾一度陷入矛盾与挣扎,但她却用坚持与努力让全村人的收入翻番。有人说她是"女强人",但她却更喜欢自嘲自己为"女汉子"。在形容担任村官的这5年时,她说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质感"。她就是韦方利,泸县大水坝村党总支书记。"不搭调"的女村官韦方利是土生土长的大水坝村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出去后再回来的大学生。2009年8月,23岁的她辞掉了成都一家  相似文献   

5.
<正>15年,她精心伺候身患脑瘫的婆婆和患脑溢血的公公;15年,她不仅照顾好家里每个人,还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15年,她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用孝心铸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林管站职工周荣兰。  相似文献   

6.
文娴 《广东党史》2014,(3):20-22
正民国时期,她以时尚俏女郎登过《良友》画报的封面;她是茅盾小说《虹》中所描写的新女性"梅女士"的原型人物;她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写出了影响世界的《在德国女牢中》;她与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成为挚友,被斯大林钦定为高尔基的棺木执绋人;抗战时期,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这位四川美女与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陈毅还有一段"互等三年"的恋情……  相似文献   

7.
蔡畅同志溘然与世长辞了。她的遗言,她的功勋,她的道德、文章,永留人们心中,与世长存。蔡大姐在她90年的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奋斗了70多个春秋。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真理,坚韧不拔,大公无私,艰苦朴素,是当之无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女革命家。缅怀革命先辈,学习蔡大姐,我们就要很好掌握蔡大姐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方面是她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则是她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是领导中国妇女运动实践中科学总结出来的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蔡大姐的一生是与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分不开的。1937年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就称  相似文献   

8.
1987年8月,著名作家白薇这位从不向困苦屈服的女性,走完了她94年漫长的人生道路。熟知她的人,都想不到她历经磨难后会如此长寿。白薇,作为一个作家,她写了大量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作为一名战士,她为革命苦苦奋斗了一生;作为一个人,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她是让人敬重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9.
<正>1965年出生的田园(化名)是南京市人,2007年7月她应聘到市区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入职后,单位一直没与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一晃两年过去了,除每月享受1200元的工资外,社会保险等相  相似文献   

10.
人物线索:她,参与了美国火星探测项目的全过程:她,和她的团队找到了“火星上有水”的证据;她,提议在火星上用中文名称命名部分地名,为国际声望日渐高涨的祖国置办了一份特殊的贺礼……人物简介:王阿莲,1949年生人,祖籍山东青岛,197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专攻量子电子学与波  相似文献   

11.
她,曾连续多年被团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会积极分子;她,从1995年至今帮助职工贷款和借现金达10多万元;她,曾帮助多家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她就是农五师九十一团三连工会主席、女工主任张学萍。今年40岁的张学萍,不怕苦、不怕累,以对工作的执著与  相似文献   

12.
<正>27年来,她始终秉承"铁人"精神,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被誉为"油井华佗";她用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带领着自己的团队,铸造和实现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光荣与梦想。她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9)
<正>她以柔弱的身躯撑起风雨飘摇的苦难家庭,她向命运发起挑战,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都说血浓于水,怎比得她与养父母的患难真情。她,就是通辽职业学院2016级护理系学生周艳梅。周艳梅曾是弃婴,是养父周全将她捡回来,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然而不幸的是,2003年11月,养母李淑英遭遇严重车祸,高位截瘫,照顾养母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和小艳梅身上。这一年,周艳梅刚刚9岁。在母亲住院的一年里,懂事的小艳梅帮父亲一起给母亲端屎接尿、擦洗身子、换洗被褥。一年后,李淑英出院回  相似文献   

14.
<正>舒婷,从1971年发表诗歌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创作。她应该是朦胧诗群中创作诗歌时间最长的诗人之一。她祖籍厦门,生于泉州,又长居厦门。这个空间为她提供了诗歌创作的灵感与素养,也是她的诗歌主要表现内容。她诞生于闽南,而自己的诗歌却走向全国。她是一位女性诗人。女性为她提供了特殊的经历,也提供了特殊的体验。她具有女性的敏感与细腻,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表现别人不常表现的,善于在细腻温柔的文字中,涌动着一股股生命的激  相似文献   

15.
<正>她性格开朗、勤劳能干,她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在三连只要一提起她,连队的男女老少、左右邻居都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她是一个好媳妇。她就是四师六十七团三连42岁的普通农家妇女陈艳荣。2005年,勤劳朴实的陈艳荣满怀着幸福嫁给了同一连队的青年周英哲,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当年10  相似文献   

16.
19岁时,她创造了一项西藏女子3000米跑的新纪录;1999年5月27日,她和丈夫成为中国,也是世界迄今唯一一对成功登上珠峰的夫妻;2008年5月8日,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首棒传递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13日,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我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帅孟奇同志,在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之后,静静地走了。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历经风霜雨雪;她为革命奋斗了一生,是令人崇敬和爱戴的革命先辈。人们敬她爱她在敌人面前从不屈服;人们敬她爱她心底无私,一心为公;人们敬她爱她为人刚正不阿,热情诚恳;人们敬她爱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更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在农二师陶瓷厂工作的王汉桂因为厂子减员增效下岗了。这一年,她40岁,丈夫病退在家,孩子面临高考,欲哭无泪的她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却在群众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工作无怨无悔。她就是农一师一团十连农工、共产党员黄花俊。近3年,她承包的44亩棉花依靠科技投入、精心管理获得了好收成,3年中亩均单产达到400多公斤。她本人也成为连队的一名富裕户、小康之家、勤劳致致富的女能人。  相似文献   

20.
<正>她家五口人——公婆、丈夫、她和儿子。周荣兰用孝心铸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深刻体味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乐着。1986年,踌躇满志的铁厂沟姑娘周荣兰与农九师一六三团四连职工巨克胜喜结良缘。结婚后,婆婆待她像亲女儿一样,经常帮助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