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评介刘统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1936年初,陈云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英勇的西征》一文,介绍了红军长征的部分情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7年撰写的《红星...  相似文献   

2.
陈云曾随红五军团踏上长征路.1635年6月,他受党的委派离开长征队伍,由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在赴苏前的日子里,陈云在上海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过四川史实考证两则何成学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长征过四川飞夺泸定桥,在泸定县召开了有名的泸定桥会议,会议上决定派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同志去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然而,关于泸定桥会议召开日期和陈云奉命离开长征队伍去上海的时间或者...  相似文献   

4.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5.
英勇的西征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红军姐妹分离六十年后重逢余宗琼(羌族)陕西宁强县政协委员、老红军陈亚民,当年她父举家参加了红军长征。陈亚民的父亲陈锦章烈士,是陕西汉中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阿坝州茂县土门时,陈亚民在当时条件下,不得不把年仅4岁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记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实的早期文献中 ,署名施平的《英勇的西征》一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文首先发表于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 (中文版 ) 1 93 6年第 1— 2期合刊上。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 0周年 ,《党的文献》杂志根据中央档案馆藏件于 1 996年第5期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 ,并加“编者按”指出 :本文根据 1 93 5年 1 0月 1 5日至 2 2日间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署名“施平”是陈云当时在莫斯科的化名“史平”的谐音。文字整理者情况不明。2 0 0 1年《党的文献》第 4期发表了根据新发现的陈云向共产国…  相似文献   

9.
1935年6月中旬,陈云接受党中央的派遣离开长征队伍,前往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并设法恢复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同年7月到达上海.此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鉴于上海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来信指示取消上海临时中央局,并将我党在上海的一些人员接到莫斯科.9月下旬,陈云一行秘密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在甘肃柴玉英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10个省份。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作为长征红军的主力部队,在我省许多地区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本文对红军长征在我省的情况作一些重点介绍。跨越...  相似文献   

11.
苏若群 《党史文汇》2016,(10):55-60
正一般认为,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之后,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才有了解。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内,连同陈云的报告在内,至少有六种信息来源让共产国际了解到红军及其长征的情况。一、1934年11月《真理报》的文章1934年11月14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署名"Α·Γ·于上海"题为《争夺四川的斗争》的文章,系据《中国评论》周刊、《上海日报》《密勒氏评论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关于长征的史料中,很少提及陈云。长征途中,陈云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要职。但在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不久,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陈云却突然"消失"了。于是,部队里出现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他究竟到哪里去了?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临危受命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13.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指导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红军及其它苏区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白区党的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2月和7月,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两次被敌人破获,迭受重创。本刊去年第6期发表了有关上海临时中央局第一次被破获情况的报告,现将第二次被破获后老秦、老萧给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一封信刊印出来,供读者研究参考。信中所用化名很多,经初步查证得知:“老秦”是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书记刘仲华的化名,“养三”、“养生”指临时中央局秘书长王养三,“小K”是潘汉年的化名,其余化名待查。信的标题是编者加的,标点略加改动,原文模糊不清的字用□标出,错别字用〔〕标出,漏字用〈〉标出  相似文献   

14.
英勇的西征     
英勇的西征施平编者按:本文根据1935年10月15日至22日间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署名"施平"是陈云当时在莫斯科的化名"史平"的谐音。文字整理者情况不明。原文见载于1936年春第三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第1-...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在党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27日,云南省威信县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徐策同志诞辰100周年。徐策是鄂东南早期革命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也是长征时期的著名红军将领,1935年7月在威信县与敌作战时牺牲。中共大冶县委第一任书记1902年5月27日,徐策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八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09年,同村塾师徐维何看他聪明伶俐,免费收他入学读书。徐策15岁入柳林高等小学就读。192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在师范就读期间,受到训育主任兼国文教…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34年10月,陈云参加长征,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他既是长征的经历者,也是长征的记录者,留下了多篇关于长征的珍贵文稿,主要有《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随军西行见闻录》《游击队如何组织群众运动》《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等,  相似文献   

18.
长征勇士写成的第一本长征故事辛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然而,早在是年春,红军抵达陕北的消息便出现在上海的《字林西报》上。这篇报道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红军穿越半个中国的远征,并将这次远征...  相似文献   

19.
范长江西北行探讨黄剑庆1935年夏,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由北平到成都,然后赴西北考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讯,首次报道了红军长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范长江为什么要去西北?目的是什么?他到过哪些地方?所写通讯作品有哪些...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杨立三的情谊杨立三,湖南长沙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创始人。在长征途中,他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达毛尔盖之后,身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大病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不能进食。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