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军西行见闻录》是陈云同志(当时署名廉臣)于1935年写作的一篇记录自己长征经历的文章,是一篇比较珍贵的资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年后重读此文,仍觉受益匪浅。陈云在长征途中陈云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的。长征开始时,他又被指定为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以后又担任军委纵队的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是长征的领导者之一。1934年10月18日,陈云随红五军团从曲利出发踏上长征的征途。当时,红五军团奉命担负全军后卫的重任,但只有红十三师和红三十四师两师…  相似文献   

2.
叶心瑜 《世纪桥》2005,(11):31-31
毛泽东慷慨赋诗颂长征 毛泽东于1935年刚到陕北不久,就 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的阐 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 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 长征吗?”  相似文献   

3.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有关长征的汇报,对于促成共产国际认识转变以及对于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陈云有关长征的文献主要涉及《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在长征文献的研究中,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发现及价值已有充分研究,不过有关《随军西行见闻录》著述时间地点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说法,分析探讨此疑问,对于学界深入了解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价值意义,加深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了解,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共收入文章55篇,都是第一方面军的红军将士在长征结束以后不久写的回忆录。开卷篇《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巨。廉巨是陈云的笔名。长征开始,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当时红五军团军团长是董振堂,政委是李卓然。193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  相似文献   

5.
1934年,由于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中央红军在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损失惨重,只能被迫撤离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处境之险,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未曾有过。但英勇的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实现胜利会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分不开的。它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这是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参照有关长征的史料,重温60年前陈云同志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臣),受益非浅,记之如下: 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谱写的一幕最威武雄壮的史剧。陈云同参加长征的十余万红军将士一样,亲身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是这幕英雄史剧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陈云还不只是长征的普通参加者,他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记》(亦名《二万五千里》),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真实纪录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程的回忆录,也是由长征亲历者撰写的一部史诗性伟大著作。该书的主编是丁玲。  相似文献   

8.
吴必文 《世纪桥》2009,(16):16-1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长征中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非常熟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到长征这一段历史时却很少提到陈云,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陈云也参加了长征,但是由于中央的特殊安排,陈云没有走完全程。  相似文献   

9.
即使是声名显赫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很少有几个人能够在长征路上留下几张照片,那么参加过长征的十余万红军将士就更是无此殊遇了。长征中的红军不是不想照相留念,而是因为当时的确太没有那个条件了。长征的艰苦卓绝、险象环生,既有生存条件的极度恶劣,又有敌军咬紧不放的围追堵截,粮食、衣服等物资相当匮乏,生命日日遭遇危险……这些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肖占中 《党史博览》2006,(10):52-53
军队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地图。由于地图对于军事的重要作用,军人把它比作“军队的眼睛”。中国工农红军踏上长征路后,这时的地图,不仅关系着红军的命运,而且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长征一开始,周恩来就指示测绘人员:一要管好现有地图;二要调查行军中道路的情况,并绘制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彭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和毛泽东一样,出身农民,少年在农田劳作,熟知农民的疾苦,18岁才进高等小学学习。他没有象周恩来、陈毅等著名革命家那样留过学,既没有到过欧洲,也没有去过莫斯科,是在中国革命人民斗争中土生土长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党史纵览》2006,(10):27-28
《红星》报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红军长征后,在敌人前堵后截的险恶环境里,《红星》报仍坚持不定期出版,手刻蜡纸油印,先后由邓小平、陆定一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13.
李喆 《党史纵览》2011,(4):32-3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  相似文献   

14.
刘明钢 《党史博览》200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它以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关于长征最早的记录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但实际上,就在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红军指战员的同时,不少长征亲历者也曾拿起笔撰写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于1937年2月结集成书,并于1942年出版,这就是《红军长征记》——一份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自传》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两本既"畅销"又"长销"的领导人传记类图书,影响广泛而深远.两部作品的出版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堪称通俗理论读物中的精品力作.它们揭示了领袖的成长历程,总结了领袖的成长规律,追溯了领袖的思想原点,改善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形...  相似文献   

16.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机关报,它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当时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份重要报纸,在遵义会议以前是由邓小平同志任主编,遵义会议以后是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用当地生产的毛边纸印刷,不定期Ⅲ版,最短两天出一期,最长半月出一期(长征途中)。一般每期出四版,遇特殊情况一期出八版,有时还出《号外》或《红星时刊》,在江西苏区发行量达17300份。  相似文献   

17.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最近,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北京市西郊八里庄的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找到了《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76岁高龄的李遇秋老人,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19.
刘永辉 《红岩春秋》2014,(12):15-17
<正>情系长征,日记伴险途虽然没有与童小鹏前辈见过面,却有幸和老人家通过3次信。后来又与童老之子丹宁伯伯相识并多有交往,并聆听他讲述童老的人生故事,讲述童老的红色摄影之路。"其实我父亲原名叫童大鹏,因为个子比较矮小,所以同学和伙伴总是‘小鹏、小鹏’地叫他,他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童小鹏’。"每当回忆父亲,童丹宁的脸上都充满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姚群民 《党的文献》2022,(3):124-127
《少年真理报》有关红军长征的报道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1934年11月20日,该报即对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军事行动进行介绍,此后又有连载报道及有关评论出现,内容涉及长征中的重要战役、红军北上抗日目标等。这些报道是目前所见中共报刊在国统区关于红军长征的最早报道,扩大了长征在国统区民众中的影响,也为后来深入研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等长征早期报道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