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元旦,一对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来到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区公安分局明秀派出所报警称:他们的双胞胎孩子中的一个被别人抱走了,现在他们找不到孩子的下落,心急如焚,请警方帮找回孩子。接警的警察见他们还满脸稚气,不禁非常疑惑,看他们小小年纪怎么会有了孩子,而且还是双胞胎呢?通过仔细询问,他们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三家医院的三次B超诊断都说孕妇吴玉娥怀的是双胞胎。 然而,等到医院实施剖腹产手术后,却只接生出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哪去了?是B超出错,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祥 《法治纵横》2011,(21):58-59
广东提出二胎试点申请。试点申请是否获批尚未确定。放宽二胎政策利弊也存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夫妻想多要个孩子。于是生双胞胎成了不少孕龄夫妻的选择。网上“多仔丸”热销催生“人造双胞胎”。  相似文献   

4.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哥俩儿(双胞胎婴儿)做梦也不会想到,因父母无力支付他俩早产而欠的医疗费用,让自己成了医院的“人质”。由于夫妻俩经济条件不好,无力结清孩子的治疗费用,梁先生夫妇希望能先将孩子带出院,然后再攒钱还医院。但该提议遭到了医院的反对,于是,孩子就被扣留在医院里了。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北京一对双胞胎少年带着他们的女友虐杀了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女子案进行终审宣判,部分支持了检方抗诉,将被告人中双胞胎哥哥苗大光的刑期由有期徒刑17年改判为无期徒刑,法院同时维持了其他3名被告人原判的刑期。  相似文献   

6.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8-19
重压之下的母亲 张妍看到那则“东莞母亲溺死双胞胎脑瘫儿”的新闻时,第一感觉是为这个母亲“心疼”。她说自己完全能体会那种绝望和痛苦。庆幸的是,自己毕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因而没有走进生活的死胡同。但张妍和杨雨都坦言,他们的情况在有特殊孩子的家庭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庭面临千疮百孔,“高离婚率已经不是新闻,很多父母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7.
他们是北大清华的高材生,育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他是一名舞蹈教练。曾为多名明星编排舞蹈。  相似文献   

8.
阿红 《公民与法治》2010,(21):16-18
刘某是一位闯荡大上海的安徽妹:2009年8月1日,她在上海某著名保健院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因提前53天剖腹产,孩子受到感染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生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9.
这一次,丹永安用短信发给我的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他的双胞胎儿子中,名叫丹澎的孩子上学了。进入201O年,丹澎和他的弟弟丹湃已一脚迈进了17岁的门槛,他进入学校读书的时间比同龄的孩子晚了整整10年,而且是就读一家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学校。但这并不妨碍一种叫做欢欣的情愫,在作为父亲的丹永安的心海翻滚。  相似文献   

10.
双胞胎儿子2岁以后,再出门玩儿时,被问及的问题不再是“谁大谁小”,而是“你们上哪家幼儿园”。 问者无心,听者有意。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就禁不住愁肠百结起来——两个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困扰我已久。  相似文献   

11.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2.
15年前,蔡瑞田的妻子顺利地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将儿子看个够,就接到医院的通知,孩子意外死亡。经蔡瑞田仔细辨认,发现太平间的死婴并不是他的儿子。对此,医院解释说:你的孩子已经掩埋了。蔡瑞田不死心,扒开坟墓,他大吃一惊,坟墓里的死婴也不是他的儿子。为了寻找儿子下落,蔡瑞田倾家荡产,耗费了15年的时光。如今,15年过去了,儿子是死是活,依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市两个家庭,在养育了孩子14年之后,突然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而是在医院抱错了。这犹如在两个家庭投下了“原子弹”。为了让孩子“认亲”,他们做了种种努力,然而一直未能让亲生孩子回到身边。为此他们共同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等9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年仅17岁。她们,是双胞胎兄弟的女朋友,一个19岁,另一个15岁。她,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儿子的好母亲,是弟妹的好姐姐。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杂志关注丹永安案始于2003年12月。在一个雨夹雪的日子,本刊记者杜智娜走进了丹永安的家。那一年,丹永安的双胞胎儿子10岁。十年前,双胞胎出生时,因医院存在过错,导致两个孩子患上脑瘫,至今未愈。医院方不承认有过错,不愿赔偿。丹永安为给两个孩子治病倾家荡产,他的妻子承受不了打击与他离了婚,他的父母也因照看两个病孙子累倒,一前一后去世。1994年,丹永安走进法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两个孩子的权益,至今已走过漫长的20年时光。本刊关注此案至今,转眼间过去了11年。这期间,丹永安不断申诉,引起32名人大代表和有关领导的关注。《法律与生活》记者盛学友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反映该案,引起张立勇的高度重视。如今,丹永安终于等来了"医院存在过错"的判决!  相似文献   

16.
罕见兄妹     
伍迪 《法治纵横》2011,(11):40-40
英国贝奇班夫妇3年前的2月27日迎来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同一天新添一对双胞胎女儿。专家说,一家同一天诞生两对双胞胎的几率是1700万分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机构确认,这在英国是唯一。  相似文献   

17.
赵文琴 《江淮法治》2008,(24):18-18
这是一群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他们有着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情感,为高兴的事情欢笑,为悲伤的事情难过。但是,他们却有着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为了生存在异乡奔波。当其他同龄的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撒娇,享受着浓浓的亲情时,他们却独自面对着一切,他们孤单的身影、寂寞的心灵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他们就是“留守子女”群体,而生活在芜湖市三山区境内的“留守子女”,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1日凌晨,北京一对双胞胎少年带着他们的情侣虐杀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子。他们用尽手段折磨受害者一个多小时直至其死亡,死状惨不忍睹。两兄弟落网后,称自己是没有事情干,想找点刺激,听到受害者受虐待的惨叫自己感觉“特别舒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判处4少年有期徒刑,最高17年,最低9年。  相似文献   

19.
献计     
李主任近来感觉身体特别爽,心绪异常。他心想吸毒的感觉莫过如此吧。原来他为县纪委白书记办成一件大事。如果白书记得知此事是他手下办公室主任我李某一手策划的,虽然明着不能嘉奖我,心中也得欣赏我——脑瓜儿够用。白书记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白云鹤、白雪鹤长得亭亭玉立,一模一样,几乎无差异,人称白家双鹤。今年孩子高考,正在省党校学习的白书记,很惦记这码事,但他心中有数,孩子的母亲去世一年多了,家务落在俩孩子身上,姐姐怕误了妹妹的功课,把话计全揽给自己,把时间让给妹妹。所以成绩远不如妹妹雪鹤。雪鹤是全校的尖子生,云…  相似文献   

20.
一对来到这个世界仅8天的双胞胎男婴被其父亲和奶奶亲手闷杀——他们是剖腹早产的病婴,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