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哲学是关乎教育价值的学问,依据价值达成设计美好教育生活的路径,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要义。实践哲学表现为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实践境界,价值干预张力的发挥使实践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图景融入一体。实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加强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教育情怀的敞开;教育向善的实践活动是教育价值本然的诉求。好的教育需要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向善的教育实践化,源于教育哲学具有实践哲学的实践品性。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开山之祖,他把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继而从伦理学的进路上创立了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西方实践哲学史的一个最亮眼的点,马克思提升创制的地位,走实践哲学的本体化进路,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历史证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财富的增长,也危害到人类的生存方式,在科技哲学视野下我们的道德教育将何去何从?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和谐社会,沿着改革开放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历史背景下,必须重新构建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建构了邓小平的实践哲学。邓小平的实践哲学不仅解释着世界,而且改变着世界,它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独到的实践观点和不同的实践模式,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原有的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由此形成了邓小平实践哲学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构建美好生活,我们需要通过马克思哲学对美好生活加以分析,更好地认识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以及实践路径。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个体意蕴,人与人之间和睦有序是美好生活的社会意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好生活的自然意蕴。美好生活的实现,要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社会环境的构建、和谐美丽自然环境的复归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哲学教育意义的认识模糊不清,错误地理解了哲学对人的价值、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及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哲学教育尴尬局面。由此而来,笔者试图从哲学的本性出发,探讨哲学教育的使命及当代哲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哲学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培养人们的哲学观念,进行反思批判能力的训练及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哲学”,不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特性,而且是指相对于这种哲学的应用而言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实践逻辑和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应于“实践的哲学”,而且是指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一种哲学所具有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之间内在的张力和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才不会停滞于某一点、某个时期及某个代表人物和流派上。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用和意义。当前条件下,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动力价值与导向价值、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透过“识别模式”,智力表现不平等总是可以被观察到。教师被教育传统所规定的典型角色,是凭借需要或能够将接受识别分类者提升到知识和理解的更高层面。且筑基于学生是“无知的”教育体统之上。由此,它容易转化为大学体制化的智力封闭力量。而在知识观方面,对人与人差异视而不见也往往导致智力非平等主义。有教无类的思想有助于智力解放。特别是在哲学教育的思想实验下,当今我们的问题不是证明智力是平等的,而是在那样的预设下哲学教育能做什么。把这一思想的规定真正当作原则树立起来,必须有更多的人实实在在地成为人民的教师,裨使哲学的思想形象凸显其永恒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主要观点、历史局限等方面展开论述,进而对其教育思想的实质进行解读,认为实践即是生活、生长,也是社会实践,要以活动为载体,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必须主动融入社会、认真体验生活、创新活动载体及强化工学结合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发展哲学必然能够扬弃和超越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合理形式,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发展哲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矛盾是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发展理想与生存现实、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相互作用。只有发展哲学才能实现当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自然提升 ,是哲学系统的有机构成。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基本上具备了完备的哲学责任感 ,表现了对人类现实与未来命运的态度 ,从而维护了自己属于哲学的本性。研究和借鉴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 ,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教育哲学理论 ,指导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这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杜威从教育目标、教育的社会向度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阐述."在做中学"的思想体现教育与生活的深刻联系,为开放式教育、平民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教育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思想内涵。从理论渊源上看 ,历史唯物主义是“三个代表”的哲学理论基础。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有利于增强我们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把传统哲学的消解为现实的归属,从而合乎其然地引出实践本体的预设。预设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后,不仅从现实层面取得了突破口,同时,也为理论逻辑批判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本体的设定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进而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潮流中打开一条生存论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往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两大板块"和"四大部分",从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这样的解读也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个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的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21世纪生长点三方面进行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能沿着马克思的思想道路前进,传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上,主要有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哲学"之争.笔者认为,上述三种理解各有合理性又各有其缺点,辩证的实践观是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合理理解的根本途径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之争的钥匙.在辩证的实践观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实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特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特质的统一,是以关于实践的概念逻辑体系为其基本理论形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本理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这种理解在辩证实践观的基础上综合统一了上述三种理解中的合理性因素,并在辩证实践观的基础上消解了上述三种理解之间的分歧与争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是杜威思想中最为独特和新颖的维度。杜威教育哲学在西方教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实践哲学的观念、进步和民主的信念、现实主义的考虑和实验主义的方法,使得杜威企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其改造生活世界的哲学宗旨,并以此作为判断一种哲学的实际价值的重要标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是经验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实验主义和民主主义。杜威教育哲学弥合二元论的努力是哲学改造、社会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综合。讨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既要肯定其建设性,又要看到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研究已持续三十年,这期间展开了多次争鸣,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新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学术界的实践哲学研究做了回顾与反思,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