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制度变迁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垂生 《求实》2002,(1):28-31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市场问题 ,主要从制度与组织两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来解释转轨政府与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的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利益表达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表达结构既受一国制度环境变迁的影响,又反过来推动制度环境的变迁.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利益表达结构由倒"丁"字型转变为倒"漏斗"型,就深刻反映了我国市场化改革前后的制度环境变迁特点,在利益表达范围、利益表达渠道以及利益表达主体与决策枢纽间关系的变化等方面都凸显出新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我国意识形态变迁大体上经历了从强调批判和斗争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型意识形态,再到凸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和谐型意识形态转变,发生这种变迁的深刻基础在于我国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最直接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对于这种变化着的利益关系的自觉程度.这种由利益关系发展变化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变迁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功能、内容、方式、任务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自身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4.
胡杨 《学习论坛》2010,26(3):52-55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借鉴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冲突,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借鉴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着力消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路径依赖,有助于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地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核心问题,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变动频繁.针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困境,本文试图从国家(或政府)与农户两个利益主体对各自利益追求的角度,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描述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通过从历史角度的分析,得出当前农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结果及权利的分配造成利益的分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利益格局转变为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利益格局,中国利益格局变迁的动力、方式和目标等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形成了系统性的变迁模式:从侧重利益分化到侧重利益整合的利益关系调整;分配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成为调整利益格局的主线;利益格局变迁的动力量围绕着"国家与市场"的分层和合理定位;利益格局变迁的目标寻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竞争性农产品在短期内发生价格异动会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受到规制,但政府如何规制以及整个规制的作用机理如何却一直未被研究。文章经由对多数据来源的三角测量法的运用和对访谈、文字信息进行的内容编码,分别归纳竞争性农产品的短期价格异动原因、规制动因、规制措施以及价格异动原因和规制动因,规制动因和规制措施间的两两关系。文章的主要发现是,受供求因素、小额农产品禀赋和经济利益的带动,竞争性农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发生异动。政府主要是出于维护国民福利的规制动因考虑,采取干预措施,而政府在干预时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的方式。最后,文章得出了农产品短期内价格异动引发政府规制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效率增进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可以发现在中国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并力求增强土地制度的绩效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笔者认为 ,家庭承包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终结 ,而仅仅是改革的开端 ,家庭承包制本身要完善 ,要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非帕累托创新” ,只有在土地制度立法 ,稳定土地承包制关系 ,培育农民利益团体并增强其谈判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才能真正增进土地制度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梁浩 《唯实》2001,(2):19-23
本文试图通过对强制性变迁模式与诱致性变迁模式的理论分析,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制度变迁模式.中心观点是,我国当前应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并以诱致性变迁为主的企业制度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范畴的制度变迁。然而,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和伦理问题,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制度伦理分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维护海外经济利益能力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过多元主体的主动参与、多个领域的不断扩展、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维护了海外经济利益。但是,从整体来看,治理能力的建设上存在系统性仍略显不足、内部机制不完善,市场尚未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等诸多问题。因此,提升海外经济利益维护和拓展的治理能力,应致力于加强战略的系统性、制度和机制完备性以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性。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企业家的净利益是一国制度变迁函数的自变量之一,对具有不完备政治市场的集权政治结构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作者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模式定义为政治企业家主导型,并用政治企业家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政治行为来解释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用政治企业家的效益、成本函数来理解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渐进性、强制性、盈利性、边际性、局部性、试验性等特性。这一模型内在矛盾的充分展现部分导致了制度变迁的停滞乃至逆转。从政治企业家主导型转化为企业家主导型,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变迁和意识调整,是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深化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魏文军 《求实》2004,9(7):51-54
中国以授权试点和财政权力下放方式进行制度改革 ,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 ,这标志着我国制度变迁方式已由初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中间扩散型转变。但是 ,这种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能否使微观主体的经济实力增强到足以独自承担制度创新的成本 ,并成为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 ?本文的结论是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仅是实现诱致性产权制度变迁方式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不断替代地方政府部分功能的更有效率的经济和政治组织 (结构 )的形成、竞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其制定并实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经历多个阶段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总体上可归入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两大层面。党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变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生存危机问题、腐败问题和存在于经济领域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形势判断失误;制度完善速度慢于现代化进程;执政举措失误。根据中国共产党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变迁规律及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现状可推导出这一变迁的发展趋向,并获知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过高的国企市场退出壁垒是造成我国经济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文章运用利益结构分析法剖析了国有企业市场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而提出,以法律手段来规制国企市场退出壁垒,即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法》,实现国有资本的“安全退出”;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独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晰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刘守英 《前线》2014,(5):17-19,2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整体、系统的改革部署。改革方案既牵涉土地权利制度安排,也牵涉到土地市场形成与发展以及征地制度改革,尤其牵涉到城市化进程中最关键的利益问题——即土地增值收益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平分配,这一改革将对我国发展模式转型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土地制度改革与全局改革的关系土地是牵扯利益相关者最多的一个载体,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廉政制度变迁方式存在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而不注重以诱致性变迁为补充、廉政制度强制性变迁的后续推动力不强、廉政制度诱致性变迁缺乏内生动力和外部引导、不注重廉政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时机等不足.对廉政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影响了廉政制度的反腐败效果.导致廉政制度变迁方式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廉政制度变迁方式的原因;廉政制度变迁者的主观原因;反腐败机构的原因;观念的原因和制度环境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8.
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诸多社会行为主体的利益.因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供给过程,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本文基于对义乌土地流转现状的考察,比较了义乌市2007年和2008年的土地流转状况,分析了义乌市政府、各镇街、村级政权等基层组织为推进土地流转所进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各流转主体在利益极大化原则下,采取的多元博弈策略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行政学研究的重点。随着我国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迈进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差异日渐凸显。在利益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的今天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为此 ,本文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方法分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动与均衡过程 ,并针对转轨时期如何降低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 ,提高政策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制度创新分析。一、我国政府纵向权力的调整历程纵向权力的配置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 30年中 ,为了适应不断变…  相似文献   

20.
理念与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坤 《实事求是》2012,(2):64-67
新制度主义中的历史制度主义指出,结构意义上的制度是指关注制度、利益与理念之间的结构性互动来寻求导致某一政治后果的因果关系。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以结构意义上的制度观为基础,构架理念——制度的互动关系来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以后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党的领导集体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认知来实现理念的更迭,在理念与制度“均衡——非均衡——重现均衡”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实现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