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确认权具有国家公权性、程序前置性、行使单一性、生效权威性。确认权属赔偿义务机关,存疑错捕案件的确认权属检察机关。刑事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侵权确认赔偿原则,而不是无罪赔偿原则。判定错捕只能用确认方式,而不能用推定方式。判定疑案是否错捕的标准应依法定标准而不能依无罪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对于存疑案件是否能够免除国家赔偿问题,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在刑事赔偿工作实践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本文指出有必要对此进行实践分析和理论探讨,统一规范检法两家的司法活动,促进司法公正,以期达到依法保障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韩东  张艳 《天津检察》2006,(1):51-53
200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22人提出的刑事赔偿申请,经审查后决定给予赔偿的11人9件,总计赔偿金额28万余元。从给予赔偿的9件案件看,职务侵占案3件,受贿案2件,抢劫、伤害、诈骗、走私普通货物案各1件。给予赔偿的原因均为人身受到错误羁押。形成错误羁押的原因主要是:(1)因提起公诉后证据发生变化,而最终引发赔偿的4件。如刘某职务侵占案。  相似文献   

4.
刑事赔偿程序是开展刑事赔偿工作应遵循的步骤和方法,对于保障刑事赔偿的顺利进行,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国家赔偿法》对赔偿程序仅作概要的规定,而对检察机关的刑事赔偿程序更缺乏具体的规定。为弥补立法空白和指导办案实践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7年12月发布《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基本上属于程序性规范,为检察机关办理刑事赔偿案件提供了统一的准则和操作规程,在刑事赔偿实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暂行规定》也存在欠缺和…  相似文献   

5.
刑事赔偿是对刑事司法权力的违法行使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给予的一种救济,表明国家对不公正司法行为从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刑事赔偿在维护社会正义、实现法律价值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关于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缺陷,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重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已经成为实务界的迫切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刑事赔偿归责原则是国家确认和承担司法侵权行为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其反映了国家在某一时期对刑事赔偿的法律价值判断,同时还对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赔偿范围和赔偿程序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自我国实施《国家赔偿法》以来,刑事赔偿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赔偿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这都与其所采用的归责原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逐渐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网络热点与政法机关有关,与案件相关的信息总能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检察机关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又担负着对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提起公诉,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贪污受贿案件的侦查,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审判监督,公安的侦查活动和监狱监所监督等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流程也相对复杂。某个环节或细节上稍有不慎,经过网络持续发酵,就可能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检察机关则被推入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预防和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收到最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兴的司法实践,其存在的原因、合法性以及在施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仍然值得去关注与分析,以更好的发挥刑事和解解决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法制统一的重要手段.对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规定存在缺陷,影响了民事行政监督的实际效果。笔者针对我国现行民事抗诉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5,23(8):111-115
阐述刑事赔偿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科学内涵,阐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具体范畴,并对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责任免除作了阐述。认为刑事诉讼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符合刑事追诉的认识论规律,刑事赔偿是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重要途径。指出被追诉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是刑事诉讼动态平衡被打破的标志,对遭受侵害的合法权益本身进行救济,实质是对动态平衡被破坏的刑事诉讼程序的间接的救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范畴包括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救济、侵犯生命健康权的救济以及侵犯财产权的救济等。  相似文献   

12.
公正司法要求树立正确的刑法解释理念。正确地解释刑法,应当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兼顾罪刑均衡原则,采取以主观解释论为主,客观解释论为辅的立场。解释刑法一方面要求解释过程符合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应重视解释结论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13.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彩虹 《河北法学》2004,22(7):112-114
制约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但在亚洲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我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针对犯罪被害人补偿的法律制度均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启示:经济的因素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检察机关的建议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合理配置检察权,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就要明确检察机关建议权的概念。检察机关的建议权包括纠错建议权、整改建议权、处置建议权三项权能。检察建议应当成为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基本权力,应具有国家权力的一般特征。检察建议的内容、范围、行使方式等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向泽选  LI Wei  李伟 《现代法学》2001,(1):124-127
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刑事赔偿的原则、功能以及归责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保护人权、依法、迅速赔偿成为指导刑事赔偿的基本原则 ,促进司法权力的规范化运行、调整社会整体和公民个体利益以及预防犯罪是刑事赔偿具有的功能 ,作者主张在判断侵权行为能否承担赔偿责任时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和严格责任为辅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法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延安 《法律科学》2008,26(2):54-59
历史分析,作为法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刑事法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当代刑事法进行历史分析,并非去发现所谓的“民族精神”,而是寻找刑事法律制度得以形成的脉络,以及在法制演进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刑事法学研究中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比较研究、历史的社会研究以及历史的价值研究。对中国刑事法发展作历史研究,应区分不同时代,并有目的性地进行研究,进而挖掘其中可为当代刑事法发展利用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争论较大,对这些争论进行归纳、分析后,认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从被害人权益保护角度出发来设立,补充性原则不能绝对化;补偿对象和条件应主要根据被害后果和被害方生活困难的情况而定,以家庭为单位一次性货币补偿;在我国的监狱罪犯劳动收入分配体制下,国家财政理应成为被害人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补偿机构的确定要足以实现对不同阶段被害人补偿。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后,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即告终止,也就在法律上(而不是从事实上)排除了犯罪嫌疑人的存在,致使被害人无法通过诉讼程序获得赔偿。在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既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归责原则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有学者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学者主张适用违法责任原则,还有学者主张适用结果责任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在解决应否赔偿的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刑事赔偿制度与一般侵权赔偿制度有重大区别,刑事赔偿程序由国家向受害者支付赔偿费用的程序以及追偿程序两大程序构成,这两大程序应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前一程序应适用结果责任原则,后一程序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应当进行彻底重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刑事责任的若干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旭 《法学研究》2005,27(1):97-110
虽然刑事责任理论早就引起我国学者关注,并被引入到刑法学体系之中,但关于刑事责任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未明晰。特别是关于刑事责任的体系定位与价值认知的冲突、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解分歧严重影响着刑事责任理论的深入。应当用"改造模式"协调刑事责任的体系定位与价值认知的冲突,用梳理不同范畴关系的方法化解分歧。研讨刑事责任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刑事责任及其丰富的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