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尤其是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以来的晚近10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同经济、社会建设一起不断成长进步,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主要论述该方略的由来与发展、科学含义与争论、理论依据与重大意义及其主要标志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治国思想,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对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本文对这一治国方略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旨在加深人 们对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的 ;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基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以及国际环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注意营造并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的变化,确立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综观历时十余年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制约权力、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司法公正和权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同等重要等法治意识和相关制度正在逐步形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法治的兴衰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法治立而国运昌,国运昌则法学兴。因此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全体中国人民将根据现实情况,精心规划、勇于实践,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理论的新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就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创立新思想,形成新方略,引领新实践。八个明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十四个坚持精准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位和基本方略。如何将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创造性地运用于法治领域并转化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实践路径,是当前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性地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方略新实践概括为保持法治定力、发展法治理论、提升法治方略、拓展法治道路、深化法治实践、统筹法治改革、建设法治强国、加强法治领导。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  相似文献   

10.
刘双丰 《法制与社会》2013,(28):152-1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新表述、新提法,这预示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是一时的提法.也不只是行政系统的任务,更不是执政党空喊的口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将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全民守法等各方面全面统筹,才能彻底贯彻落实这一基本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面对执政方式因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诸多问题,党逐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建构执政体系的必要性。在实现执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仅是执政方式转变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依法执政方式贯彻与落实的思想保障。同时,执政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出党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决心与魄力,也体现着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党执政方式上的具体要求与实行。而树立法律权威则是依法治国与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志泉 《行政与法》2005,28(3):53-55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公民普遍缺乏法治信仰,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为此,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立法、司法及普法教育等各方面积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把握执政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客观需要。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关键是依法授权,核心是依法用权,保证是依法监督。依法执政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从事执政行为的依据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而不只是或主要是执政党自己的政策;要求执政党通过法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执政,而不是直接通过执政党的组织形式执政;要求执政党应依据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权力运作方式来执政,而不能打乱国家政权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铁川 《法学论坛》2003,18(1):5-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重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动力与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与所要实现的目标 ,依法治国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党的领导 ,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就要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协商与民主表决相结合、“多谋”与“善断”相结合、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不断提高我党运用民主的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向主要依靠法律办事转变 ,不断提高我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5.
依宪执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依宪执政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依宪执政州确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方针、原则、途径和任务等具体要求,而落实依宪执政的关键环节,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和宪政体制执政。  相似文献   

16.
三种法治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先秦法家所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 ,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法治观。虽然这三种法治观都被称作“法治” ,但在治国目的、政治基础、人性假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法律手段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法律手段,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自身对经济运行起着调控作用,同时也是其他调控手段得以实施的基础性框架。法律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应综合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林 《法学研究》2014,36(5):3-17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民众法律认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民众的角度来理解法治,认为民众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的根本问题。如果法治是以确立民众在法治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民众对法律的真诚的信仰作为最终的目标,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和观实的压力下,要实现这一目的,民众的法律认同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本文初步探讨了民众法律认同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意味着生态文明法治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却也面临新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以及建设何种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坚持整体谋划思路,提升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科学化水平,坚持现代化方向,推动生态文明法治体系迈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