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一生勤奋,著作等身。其中有两部书影响深远。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温公家范》,简称《家范》。司马光自己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范》总结了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以总论"治家"的意义开篇,从祖、父、子、兄弟、叔侄等各个方面,为家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有一部《圣经》,这是人所皆知的。在中国,是否也有一部可以与《圣经》相提并论的“圣书”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记录了孔子言论、事迹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千百年来, 这部出自孔子学生之手的小册子屡经荣辱炎凉。褒之者捧上天,贬之者打入地,它历经沧桑,终与历代其他思想家的长篇著作并存并传,非但不见逊色,甚而有凌驾众书之势。历史上有关《论语》的注疏、评述汗牛充栋,直至现代,人们仍被《论语》深刻而平易的思想魅力所吸引。前些年,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  相似文献   

3.
葛韵 《法制与社会》2010,(24):289-289
历代刑法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律史著作,各篇《刑法志》记载和阐述了各个朝代的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儒家自然法思想在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由此揭示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历程和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帛书,以及附有的几种古佚书,是一个重要发现,不仅证实了西汉前期黄老之学的盛行,而且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道家思想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启发我们透过当时政治思想斗争的复杂现象,去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本文想就道家与西汉儒法斗争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一、从《老子》谈起《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这本书,文字简短,内容丰富,论及政治、济经、军事、文化、伦理各个方面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谈政治,研究“人主”  相似文献   

5.
1994年12月、1996年11月、1998年10月故宫博物院分别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粹》、《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上、下册)和《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三部图书。三部图书的主编分别为冯先铭、耿宝昌、李辉柄和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6.
蔡邕重经史,精研礼乐。他作后汉《十意》、《十志》,特别是其中的《礼意》、《乐意》、《祭祀意》、《东服意》、《朝会意》等,是全面总结了东汉的礼乐制度,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汉以来礼学家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古人概括地方志的作用为“资治、存史、教化”。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自西汉以来,地方志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和地方官员了解和掌  相似文献   

8.
《唐律疏议》是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它吸收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法律原则,涉及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多方法学领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一部治国安邦的法典,因而成为以后各代立法的蓝本。《唐律疏议》中礼法结合的思想尤为突出,本文主要阐述礼与法的完美结合、礼法结合在国内外的影响及礼法结合对当代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王莽被骂的原因很多,其中尤以“篡位”和“改制”最为人所不齿。笔者以为,王莽的“篡位”是其“改制”的政治前提,因为封建社会的历代变革,一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来实现的,没有相应的地位和权力,一切变革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一、张晋藩先生之前的刑法史研究及其特色近代以降,学者对中国刑法史多有研究。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是近代系统探讨中国刑法史的开篇之作,其所用的方法仍是传统经史考证的方法。民国时期对于中国刑法史做专门、系统且深人的研究作品,主要有三部:一是徐朝阳先生的《中国刑法溯源》;二是黄秉心先生的《中国刑法史》;三是蔡枢衡先生的《中国刑法史》。这三部作品是用法学方法研究中国刑法史的奠基性作品,为后来的研究者构筑了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11.
《国朝忠传》收录于《永乐大典》,编写于明初洪武年间 ,目的是为了应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 ,为文臣武将树立忠臣榜样。为了能够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武臣听懂与阅读 ,编写者将历代忠臣的事迹都编构成生动的故事。故而 ,《国朝忠传》为一部“讲史”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由于有点皇室血统,竟然通过"摸彩"的方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历史上的真事,《后汉书》与《资治通鉴》对此均有记载。这是西汉与东汉之间发生的奇事。话说王莽篡取西汉政权后,苛捐杂税日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绿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确凿之史实证明我国在西汉时代首先发现西沙群岛,享有先占权。其后又经地理测量,郑和命名,水师巡视,升旗勒石,行政区划,列入我国版图。该岛乃我国历代出使与商航南海的必经之地。岛上早有我国土著渔民,且有我国古代货币、生活用具与航海指南《水薄》,凡此种种,足以铸成铁证,进一步证明我国对西沙群岛拥有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14.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易》是西周晚期卜史之官从大量筮辞中抽选出来并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模式编辑整理而成的一部书。春秋以后,卜史用它占筮,使《易》成了占筮之书。尔后儒家作《十翼》(即《易传》),用自己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加以附会。西汉以降,《易》成了正宗儒学的经典之一,故称《易经》。《易经》原文系经过整理的筮辞。它们有的是独立的,彼此无干;有的有联系,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表现出后人连缀的痕迹。它们是西周社会生活和人们思维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中许多涉及当时的法律制度,为我们研究古代法制提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与其宾客集体撰著的一部学术著作,《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本书宗承的是道家思想,而附益以阴阳家之言,并对儒、墨、名、法各家的学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目的在于"弃其畛挈,斟其淑静,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淮南子·要略》),为西汉王朝的政治服务.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伦理、政治、经济、历史、故典、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法律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程政举 《法学评论》2007,25(6):142-149
《奏谳书》包含了春秋至西汉初期22个案例,这些案例在性质上可分为侦讯案例、初审案例、复审案例和乞鞠(再审)案例。在案件事实的查证方面,注重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逻辑证明关系,循实情断案,是这些案例所体现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哲 《中外法学》1991,(6):48-51
<正> 西方社会的法律文化十分发达,历代都留下了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法律理论或学说被后人所称颂和继承.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一大批世界名著,都闪烁着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彩.一般说来,西方政治学和法学著作往往反映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周有贵 《政府法制》2013,(26):18-18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为历代文人所向往。  相似文献   

19.
<正> 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编纂的《法经》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被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编纂法典的规范,李悝也被尊为封建法典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20.
20 0 4年5月10日,西北政法学院科研处和离退休管理处组织部分老师,举行“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历史功过”座谈会。自我院南区建设中发现了西汉御史张汤的墓穴后,学院青年学者及离退休老同志都高度关注,积极查阅史料,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吴孝先老师写了近两万字的《对张汤的初步论述》,从张汤的生平、张汤的功过、张汤的法律思想及其在法学上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石文炎老师以《史记·酷吏辨》为题进行研究。会上,吴孝先、石文炎、邱世华等老师积极发言,谈及了西汉大臣张汤在盐铁国有、货币专铸等方面对西汉政治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