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语体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法律语体风格是法律语体对法律语言的风格要素的综合归纳。它是一个稳定、完整而又自足的系统。法律语体具有庄重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简明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公安秘书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特殊的语言风格。其口头语体风格具有坦诚、真实 ,原则、得体 ,简明、机敏的特征。其书面语体风格则不仅简明 ,而且平实、庄重。公安秘书人员应研究公安秘书语言风格 ,以便在运用语言表达时 ,遵守风格规范 ,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介     
<正>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亿和副教授吴荣军在《原初、实践与习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三种基本形态——基于〈矛盾论〉文本用语形式的分析和启示》一文中认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奠基性论著之一,其用语形式的独特性形成了一道别具风格的语体景观。作为这种语体景观的三种语体样式,原初语体、实践语体、习得语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4.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奠基性论著之一,其用语形式的独特性形成了一道别具风格的语体景观。作为这种语体景观的三种语体样式,原初语体、实践语体、习得语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基本形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原点理据、实践检验和风物支撑。三种语体之间虽形式各异,但统一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体现出同向型、同质型和发展型的关系面相。深刻分析认识这三种语体形态不仅具有透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备启示当下"三化"工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体的基本结构由体制、语体、体式、体质四个层次构成 ,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态、面貌、构架 ,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体质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家对各种文体的体制、语体、体式和体质 ,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精到的论析 ,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的文体形态学。文体形态学是文体源流学、文体分类学、文体风格学、文体文化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所谓语体,是指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的特点的总和.政论语体属于书面语体,它的功能是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的阐述,动员广大群众,为本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事业积极地进行工作.由于政论语体更直接地为政治服务,其宣传鼓动作用极强,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比较复杂.它同口头语体中的谈话语体、书面语体中的科学语体及艺术语体都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表现出独特的语体修辞风格. 第一,论证的逻辑性.任何语体的构成和使用,都必须遵循思维逻辑.但思维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政论语体则是遵循正向思维即常规思维方式的.政论语体为政…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在传播大众信息、交流私人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用目的和语体手段看,手机短信的话语文本具备了公文事物语体的基本特征,应属于公文事物语体中的函电体,但由于信息承载工具、语用功能等不同,手机短信与一般函电体在语体特征上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李岚 《前沿》2010,(10):142-144
晚清域外游记里跨体式语言的大规模发生,对新文学的文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记体形式和"政论化"散文语体是文体变化萌生的基础,而"大叙述"的言说方式、内容导向和时代特征是这种文体特征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在这些游记中出现了文艺语体内部的跨体式语言,和文艺语体结合实用政论语体的跨体式语言并存的多层语体流变,促进了新文体发生。  相似文献   

9.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以其特有的文风和格调 ,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而立法语言作为法律法规内容和条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对语言体式的选择运用是由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笔者认为 ,立法语体具有以下特色和风格。(一 )准确、规范准确 ,是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的生命 ;规范 ,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所谓准确规范 ,首先是立法的词义、语义准确 ,不生歧义。法律规范的任何含混或歧义…  相似文献   

10.
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现象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礼 《求索》2008,(4):190-192
文艺语体词是文艺语体的专用或常用词,但在科技语体、演讲语体、时评语体、广告语体等实用功能非常突出的语体的言语成品中也有运用,形成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现象。在这些语体中,文艺语体词发挥其描绘、怡情特性,帮助它们完成各自非常实用的交际目的,表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就语体的交叉渗透而言,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是语体的交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森 《湖北社会科学》2022,(10):164-168
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语体不断涌现,并且几乎每一种网络语体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流行。网络语体的产生,在于某种情绪的表达,而网络语体的流行,深受群体力量的影响,群体力量则源于集体心理的建立。青年为代表的网民群体借助网络语体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更好地传情达意、完成交际,同时,网络语体的娱乐性可以帮助网民们缓解压力。但作为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网络语体,它的流行,直接导致了大量“失语者”的出现,是一种缺乏语言创造力的表现。此外,网络语体开始渗入现实交际,与其他语体相互渗透,这会进一步扩大“娱乐至死”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权威。  相似文献   

13.
语体是目前修辞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但绝大多数学者都以单一语体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交融语体。笔者认为,交融语体也是现代汉语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就提出了“三境界”说,其中“糅合的境界”正说明了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以后出现的许多修辞学著作也有人阐述了语体间  相似文献   

14.
毕耕 《求索》2005,(1):163-165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滥觞时代、文言时代、文白时代和白话时代等四个历史性的时代。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当代文学曾经几度繁荣,但目前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跌进了历史的低谷。当代文学变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文学语体的多元化,即通过文言文的复兴、白话文的分化、欧化文的独立和网话文的崛起等,彻底打破白话文的语体垄断和普通话的话语霸权,从而迎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语体多元化的新时代,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虚拟对话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语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阈中的虚拟对话具有预设性、封闭性和可控性等特征,能够调节课堂节奏,密切授课内容之间联系,引发积极思考,增进官兵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虚拟对话要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元植 《小康》2006,(10):80-81
毋庸讳言,由于文化语境、展览机制和艺术市场等多方面原因,当今画坛的写意精神和写意画风处于一种不尽人意的低谷状态。尤其是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大写意这一最具主体性、创造性和艺术生命活力,最能体现中国画艺术本质和文化内涵的画风体格却日渐凋敝。而在这种背景下,陈鹏的大写意花卉创作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佳绩。他所创造的挥洒自如、开合有度的大写意花卉新体格和新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当代中国画坛的写意精神之复兴。大写意的画法,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出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能。墨象的浓淡干湿、笔…  相似文献   

17.
刘旭华 《公安研究》2011,(10):28-33,36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中,通过研究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方式和被害对象、作案地点、作案工具的选择等犯罪指向,以及行为人在作案时间上的风格转变、案件中尸体摆放的形态和方式等,可以对犯罪行为人的居住范围和身份特征、性格和性活动特征、年龄范围和既往犯罪、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家庭特点及交通工具甚至着装风格等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征进...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特征与领导风格性别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男女两性管理者在个性特征、领导风格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男性化特征上,男性表现的更为明显,但在女性化特征上,男女管理者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领导风格方面,男性更注重以任务为导向,但在以关心为导向方面,两性管理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化特征与以任务为导向的领导风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女性化特征与以关心为导向的领导风格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组织挑选合适的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象类介词“向”的分析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薇 《湖北社会科学》2006,(12):132-135
对象类介词“向”是对外汉语介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面向”是“向”的核心子范畴“,单向”是其基本语义特征“。向”和另一个常用对象类介词“对”相比,二者在核心子范畴和语体色彩上都存在差异,不能完全替换。  相似文献   

20.
从叙事文体学的角度对读贾平凹小说《极花》与韩斌的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对源文本中语言陌生化的现象进行了有效处理,体现出颇为独特的翻译风格。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体和语义等六个层面的偏离。陌生化语言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抗阻式翻译,无论目标文本与源文本的陌生化程度吻合与否,只要合理保留陌生化语言,就能突出源文本中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从而为目标读者营造出新的阅读体验和新的审美认知,引发其阅读兴趣,最终获得接受度较高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