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城 《学理论》2013,(9):138-139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日耳曼人和天主教会共同控制之下。日耳曼人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的同时也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在整个中世纪期间,西欧基督教会与封建王权一直是相互利用并斗争的关系。教权从受制于王权到地位逐渐上升,直至13世纪达到顶峰。自11世纪开始,持续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作为中世纪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教俗权力的斗争提供了竞技场。至第四次东征时,教皇权力达到顶峰。在这二百年间,教权与俗权相互利用,并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2.
郭佳丽 《学理论》2012,(12):95-96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于欧洲中世纪,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西欧封建制主要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作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西欧当时的外部条件和一系列内部因素造就了西欧封建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王汇钰 《学理论》2013,(14):167-168
教皇革命是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一书的研究主题,教皇革命导致了近代第一个法律体系——教会法体系的形成。伯尔曼的学术贡献正在于,其提出了"教皇革命是西方法律传统生成的基本因素"的独特观点。教皇革命形式上是对抗国王和王室控制的革命,实际上却导致了教会法系的形成。教会法系是近代第一个西方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3)
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11、12世纪教皇革命期间,在教皇与国王此消彼长的拉锯战中,城市作为了一个筹码,既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又可以提供武装力量,所以城市的发展成了顺时之事。此时的政教之争和内部改革往往两败俱伤使得教皇贵族与世俗王权都无暇去管辖城市,城市共同体在宗教权威和封建权威的对抗中既保存了实力又获得了发展特权,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它对中世纪西欧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契约精神起源探究,着重分析了契约精神在中世纪封土制、农奴制和商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这些深入中古西欧社会方方面面的契约精神,使得西欧社会开始向民主宪政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鼓励劳动者为国家贡献聪明才智的正确方针,这在农村改革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城市改革中,同样应当坚持这一方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这就消除了人们之间对立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福利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模式之一,也是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实践。“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以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在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以后,“福利国家”则具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概念,即特指西欧社会中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09,(18):7-7
在我的眼里,罗马是一座让人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瑰丽的城池,只能沉浸在2800年历史遗迹带给我们的无限震撼和想象之中。在罗马城里,几乎每个广场和十字路口都有喷泉,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许炅动之美。喷泉在古罗马是作为提供清洁水源的公共设施,这些喷泉中涌出的汩汩清流来自千古罗马水道.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修复了水道,并在喷泉中建造起精湛的塑像。  相似文献   

9.
“欧洲共产主义”(以下简称“欧共)”,是七十年代中期在西欧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是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将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它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它所从事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刊这一期《中南海纪事》专栏发表了《同舟共济肝胆情》一文,值得一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它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西方多党制的孕育和试验,民国初年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互相攻讦,拉拢收买,搞得乌烟瘴气。1927年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它根本不允许其它政党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不能允许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的政治生活领域.近来有些同志对这一命题提出疑问,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事实上已经侵入.但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并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因为"不允许论"并不否认事实上的侵入,恰恰相反,它正是以事实上的已经"侵入"和这种"侵入"的非法性为前提的.本文想从作为经济基础的商品交换原则是怎样"侵入"(暂且称  相似文献   

12.
解放以来,我国同西欧的关系出现过错综复杂的局面,呈现出曲折变化的态势,我国对西欧的外交政策也已有过两次大的调整。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以合法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325页)一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我对西欧诸国的外交政策正是遵循的这一基本原则。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西欧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13.
旨在促进西欧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加强合作的“尤里卡”计划,经过西欧国家领导人七个月的酝酿与磋商,已经逐渐明朗。最近在西德汉诺威召开的“尤里卡”计划第二次部长会议,使它初步成为西欧加强科技合作的一个比较具体的计划。“尤里卡”计划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今年四月十七日政府内阁会议上宣布的。这个计划一提出,立即在西欧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国政治家进行频繁接触,协调彼此对美国“星球大战”的立场,探讨西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党国际自1951年成立,现已有成员党和组织88个,遍布五大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引人瞩目的国际性的组织。但西欧是它的中心,而西欧几个发达国家的社会党又是影响社会党国际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认真分析西欧几个主要社会党对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对于了解社会党国际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政策及实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平 《瞭望》1990,(42)
斯德哥尔摩专电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西欧经济会不会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衰退?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海湾战火不爆发,西欧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瑞典国家能源局的经济学家兰德尔·博韦埃说,此次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急剧上涨。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7、18美元上涨到40美元左右。但从目前的态势看,把此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与  相似文献   

16.
康志成 《学理论》2013,(19):149-150
宪法作为根本法,当下位法违反宪法的基本精神或者法律规制出现空白,就应当允许其发挥功能和作用。如何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实行违宪审查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从现实情况出发,借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制度进行构架,既保障人大的地位,同时又使违宪审查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0.1、以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在中国历史上标示了一个新时代的“五、四”运动,迄今已历70个春秋了。1919年,曾在西欧社会大显身手的“民主之神”来到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它就好似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封闭已久的空间一样,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多少善良的人们寄希望于它来挽救危亡的生灵。但是回首眺望这风风雨雨的70年,我们的民主进程仍步履蹒跚,以至今日民主的呼声再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民主何以千呼万唤难出来呢?比照西欧民主化进程,不难发现,“五、四”从西欧招来的“民主之魂”,在中国没有附着在它应有的主体——中产阶级身上,而一直是同知识分子相伴随的。这就不能不造成我国知识分子和  相似文献   

18.
欧洲共同体为建立“统一大市场”,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它的建成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统一大市场”的特点 欧共体筹建的“统一大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将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西欧是西方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一谈西欧,往往以欧共体为代表,它拥有3.2亿人口,1988年国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于8月25日以所谓中国向巴基斯坦进行了与M—11导弹相关的转让为由决定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实行“二级制裁”,即禁止向受制裁的国家出口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又演了一出仗势欺人的闹剧。近几年来,美国在军售军控问题上对中国等国实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已不止一次,而且每次似乎都振振有词:什么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什么“不能向敏感地区出售武器”、什么“不能破坏美国所关切地区的均势”等,俨然一付“世界和平”卫道士的面目。然而,当人们看一下美国的实际做法时就不难发现,美国在军售军控问题上扮演的是一个国际“州官”的角色——它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允许别国做任何合理合法的事。  相似文献   

20.
海湾战争似乎唤醒了西欧人:没有强有力的防务力量,西欧不可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西欧各国首脑或单独发表讲话,或相互磋商,或以欧洲共同体名义集体研究,力图使西欧摆脱“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和“军事爬虫”的形象,以实现“欧洲人的欧洲”这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