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用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诠释了中西两种思维模式对于孝廉关系这一议题的思维程式、逻辑理据和核心观点。中式思维沿着“一本始源-家庭本位-斗孝为首德-德才外推”的理路,最后得出“孝可生廉”的结论;西式思维则从“个体本位论”出发,借助“领域分离”的理论与现实,主张孝廉无关(“孝廉分离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念的形成路径和内在逻辑的探讨,阐明马克思实践思维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气质。认为实践本体化的思维取向,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逻辑,而是纯粹思辨哲学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只是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抽象。对待马克思实践观念必须持一种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与中国文化接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此后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科学界及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许多探讨.近期,楚渔先生出版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再次触及这个问题.在目前儒学热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楚渔先生的见解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全新 《发展论坛》2003,(10):80-80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当代世界,如何研究和认识人的存在方式,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之一。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存在方式”是极为古老的命题,又是极富分歧的命题,也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极为现实的命题。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万光侠博士主持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该书紧紧抓住一个继往开来的哲学主题:当代人类生存矛盾问题,展开研究,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色,是一部论述深刻的成功力…  相似文献   

6.
孙亮 《探索》2006,1(5):161-166
衣俊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一文,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实践哲学范式"及"意识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变是否具有可比性;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本真性"、马克思晚年及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意识哲学范式与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西马化"的问题;文化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范式选择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何中华 《理论学刊》2006,17(11):36-40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体现在它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观立场上。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采取了与马克思哲学立场不同的物质本体论立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不是修枝剪叶、充实完善,而是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并对原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朱晞 《探索》2008,25(1):154-160
马克思说:"在古代世界,商业的影响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总是以奴隶经济为其结果".恩格斯说:"或者是像古代那样,城市在经济上统治乡村".上述经济情况是存在的,但只是雅典、罗马的一种局部现象,所以,奴隶制,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只是雅典、罗马的一种局部现象.除雅典、罗马外,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毫无疑问,农奴制和依附关系并不是某种特有的中世纪封建形式……例如在特萨利亚很早就有了";赫罗泰"处于农奴地位".肯定了农奴制和依附关系在古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陈新夏 《前线》2011,(11):61-61
论证学习哲学的作用、阐述学习哲学的方法,向来对于哲学工作者是个难题。近日拜读了韩震教授为领导干部所著的《哲学思维与领导力》一书,觉得这个难题似乎被破解了。  相似文献   

12.
丁立卿  胡海波 《新视野》2007,1(3):72-74
在当代,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在超越研究《手稿》的“两极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而确立此种理解的逻辑依据是蕴涵在《手稿》“对象性”理论中的辩证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及其实现的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革命。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辩证法首先是由黑格尔提出来的,马克思则把它们在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上统一起来,历史与逻辑的张力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彰显.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无论是对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有"学术性",也有"现实性".不能以"学术性"特征排斥"现实性",也要纠正对"现实性"理解上的种种误区.坚持二者的统一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经济、民生、维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的助力,社会工作助力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以基层工作为依托的社会工作的持续开展,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和具体社会工作发展环境,事实求是地利用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优势视角分析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相 《发展论坛》2003,(4):79-79
面向21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近来哲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更加关注的课题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更要优化人的存在方式,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并进行探讨,但多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万光侠博士撰著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基础上重椒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必须以对资本生产方式的当代领会为前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社会生产方式的揭示展开对资本社会的内在批判,并以劳动范畴为核心完成对资本社会的内在克服。罗骞先生力图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部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然而他无法区分作为贯穿现代社会的“基础”原则的资本与作为特定活动(经济活动)的资本的差异。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由此被“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所遮蔽。因此。罗著回避了最重要的问题:对资本原则的生成机制作出切合当代人类生活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本质上就是探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探讨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上。基于唯物史观形成的视角,系统审视人的解放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逻辑,需要把握实现政治解放向人类解放话语转换的理论起点、破除异化劳动桎梏的理论关键、推动生产实践革命的理论核心三要素,并将其作为一个有机体内嵌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中,实现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指向,推动其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崔永和 《唯实》2007,46(8):5-9
现代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总是同人的发展和独立程度紧密相联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我国的市民社会建设,本身就是一次带有根本性的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说明,市民社会建设与人的解放是正相关关系.在当代中国,尤其要警惕对传统政治定势的过分依赖,认真地完成建设市民社会的任务,而不是要去"克服"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