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皇权统治,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经略措施来维护西北的边疆安全.其中北宋后期王韶等人的经济开发成效显著.他们实行屯田、营田等土地开发方式,在西北地区引入内地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稻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们设置市易司,发展经济贸易,运用经济力量维护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族际融合和社会发展,增强了西北民族对北宋王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力量向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渗透的朝代.  相似文献   

2.
晏建怀 《侨园》2014,(7):42-42
一介书生姚嗣宗,侠肝义胆,诗才超群,比武夫多一点文采,比书生又多一腔豪情,他以任侠之风,卓然独立于北宋文坛,人称"关中诗豪"。姚嗣宗是陕西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北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不甘屈服于宋朝,反叛自立为皇帝,建立"大夏"国,不断向东侵略扩张,一时间,陕西前线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3.
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所谓“熙宁变法”,贯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历时8年,延续至元丰年间,其最高领导者和第一“推手”是宋神宗赵顼,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贤相王安石,还有王安石推荐的其他大臣.从1069年至1077年,宋神宗赵顼降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反腐、防腐和治腐结合,依法严打“苍蝇”,增加公务预算科目,持续追加财政预算,给编外吏员发薪俸,综合治理“苍蝇”乱政腐败之害.  相似文献   

4.
据史书记载,北宋神宗时,郑獬任开封知府后.没几日,神宗便夸赞他;“为治甚好,百姓使之.郑獬听后,很吃惊.因  相似文献   

5.
贾娟 《学理论》2013,(14):185-186
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一 宋徽宗宣和七年的秋天,风狂雨骤的一天,陆游出生于淮河的一条官船里.风声,雨声,和着淮河的浪涛声,仿佛预示着陆游的一生风雨漂泊. 就在陆游出生前后,刚刚与北宋合力破灭辽国的女真族金国,从东西两路合击北宋,拿下东京.女真军队占领燕山府,包围太原.宋徽宗仓皇南逃.陆游一家返回祖籍浙江山阴,今天的绍兴.陆家是山阴望族,藏书之富,独称江浙.虽然由于胡骑南侵,陆家避难东阳三年,但陆游天资聪明,勤于读书,加上家学渊源,十二三岁就能诗善文.面对破碎的河山,加上父亲的教诲,师友的影响,陆游于诗书之外,读兵书,学剑法,立志匡扶国危,驱除胡虏,能文能武,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7.
风险意识     
《求知》2018,(12)
正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8.
《各界》2009,(9)
岳飞(1103年-1142年),北宋民族英雄、著名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  相似文献   

9.
浏览《古文观止》,觉得北宋欧阳修先生之《朋党论》颇具现实指导意义。兴行建业,似治国安邦,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否则,再好的大政方略,也会走型变样,失之初衷。  相似文献   

10.
刘珍珍 《学理论》2013,(14):233-234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紧,国民政府不得不考虑做长久备战的准备,如何建设西北之地,开发西北,以此来巩固后防,提上了国防建设的日程。而在此之前,民间的一些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西北一隅的重要地位,纷纷发表言论,为开发西北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宋廷对吐蕃的招抚发生于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之中。北宋对吐蕃的招抚具有军事、经济、政治综合经制的鲜明特点,"抚而有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宋王朝招抚吐蕃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却规定着宋蕃关系发展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2.
殷晓章 《侨园》2012,(2):52-53
游梁书院仅存两块碑刻在破落的开封市钢窗厂里,游粱书院仅存的两块碑刻,被镶嵌在一个角落里.昔日书香瓢飘、古意悠悠的圣贤汇聚之地,如今让人感到荒凉凄惨.公元前320年,周游列国的孟子带着弟子,来到魏国国都大梁游说.为纪念孟子游粱,北宋时在开封城内修建了孟子游梁祠.明万历年间,当地重修孟子祠并建游梁书院.康熙三十三年,布政使李国亮捐款扩建,于正殿悬康熙御笔"昌明仁义"匾.聘中州名儒张沐主讲书院.张沐修订学规,倡明理学,著《游梁书院讲语》,从学者数百人.  相似文献   

13.
康熙驾崩后,远在西北军中的十四阿哥、“大将军王”胤禵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五雷轰顶,方寸尽乱.想到半年前自己还曾和父皇共商平定西北之大计,自己也满心希望能够承继大统,可如今却已是斯人己去,换了人间.三十五岁的胤禵捧着谕旨,手不停的颤抖,一个巨大而悲怆的念头向他压来他失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相似文献   

14.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日:‘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  相似文献   

15.
狄青之死     
余耀华 《各界》2010,(6):57-60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文水)人。他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为北宋大将。  相似文献   

16.
王元 《各界》2013,(10):45-48
北宋言论环境宽松,优待士大夫,涌现了很多能言诤谏的言官,号称"殿上虎"的刘安世,就是这样一位耿耿硬骨之人.殿上之虎刘安世是河北魏县人,其父刘航是当时少见的良吏.刘安世少小好学,素有大志,还很关注国政.刘航的好友文彦博当枢密使时,遇到事情经常叫刘安世来商量,听听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最近,西北电业管理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提出一个战略设想:加快西北电力基地的建设,把煤炭、水力资源就地“消化”,变成电力,跨大区向外输送,支援全国,振兴西北。并提出采取小联网的办法,一九八六年即可向外送电五十五万千瓦,电量二十二亿度,以缓和川北、豫西、晋南等地用电紧张的局面。我国电力事业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几大电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有就地平衡的传统观念,头脑里缺乏全局,很少有全国这个“大网”的概念,以致造成全国几大电网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网与网之间不相关联,要想进行调剂更是困难。西北电网自给有余,而与之毗邻的华  相似文献   

18.
彦生 《各界》2008,(12):13-16
一   说起来,真是有点不可思议,从清朝同洽年间,一直到1949年,曾经控制甘肃命脉(1928年前的甘肃,还包括今日的青海、宁夏两块地盘)近百年之久的西北"三马"家族,居然都出在甘肃南部偏远闭塞、贫瘠之极的弹丸之地上.具体说,是出在河州(今临夏)西乡莫尼沟、阳洼山这么两条黄土丘陵层层围裹的山沟里.……  相似文献   

19.
正泉州港开埠于唐代(其时例属广州),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被朝廷正式批准,成为与广州、交州、扬州并列的四个中国贸易港口之一,并以"刺桐港"驰名世界。五代时期,闽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偏安于海宇,注重民艰,安定生产,发展经济,倡导教育,重视海交。王审知当政时,更加积极奖励海上贸易,积极招徕海中蛮夷商贾,外贸扩大至朝鲜、日本等国。北宋建国之初的50年间,政府垄断海外贸易,禁止民间与外商交易,仅开广州一口,处理"番贷海舶贸易征榷",后因朝廷转酬香药于商人得利,才逐  相似文献   

20.
再过几天,就要进入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是这个千年的最后一年了。在世纪之交、千年之汇的当口,横看世界,纵览历史,不禁感慨系之。一个国家,要寻找一条符合于本国实际的发展之路,振兴之路,是多么曲折、多么艰难啊!从今天上溯一千年,正是北宋真宗年间。延续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