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是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涉法涉诉信访传承至今.处于社会转型期是中国涉法涉诉信访高发的根本原因之一.缺乏对涉法涉诉信访行为的准确定性,制度建设滞后是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从实现涉法涉诉信访与法治的衔接入手,继续健全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机制,从而使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更趋于完善和谐.  相似文献   

2.
涉法涉诉信访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客观现象,有着它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本文探讨了涉法涉诉信访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力求找出规范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涉诉信访是当前法院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与热点问题,在我国司法权威还没有真正建立和民众法治意识不够高的现实情况下,对于涉诉信访宜疏不宜堵;应该从提高审判质量,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搭建统一的涉诉信访处理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引导民众合法信访、理性信访。  相似文献   

4.
公安信访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总量居高不下,大量信访人常年流落在外,部分信访人员采取极端手段向行政机关施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鉴于云南公安信访工作实际问题,就目前云南省公安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的特点,对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直是我国信访案件的主力军。这既是司法救济制度的尴尬,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有其特定的客观因素和深刻的主观诱因。现有条件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加强外部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功能是适合我国转型期需要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涉法涉诉信访是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十个方面,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应把握坚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甄别性质分类处理、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坚持依靠党委政府解决问题、坚持责任追究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涉诉信访是当前司法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现行的司法与政治制度、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危机,以及当事人与法官对司法过程的不同期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涉诉信访的高发状态;对此,实践中通常会采取领导干部接访、经济补偿等多种平息措施。但信访是实现公民权利的一种行政途径和方法,以信访监督司法,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使本就权威不足的司法进一步丧失坚守法治底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涉法涉诉信访作为一种权利救济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这一特殊权利救济方式的存在,也给当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司法独立的形成和司法权威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为了能提出更有效规范和完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建议,笔者针对涉法涉诉信访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信访"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体制,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暂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涉法涉诉信访作为整个信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值得关注。然而在实践中,整个信访体制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体制的规范架构与运行秩序混乱,其职能并未充分发挥,社会效果也并不理想。表现在:信访机构设置庞杂,定位混乱,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信访程序规定不统一,其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较低。要完善信访体制,应在体制自身层面、权力机关层面、民间机制层面上下工夫,使涉法涉诉信访体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涉诉信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救济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实践中出现了异化倾向,引发诸多问题,如冲击司法解决纠纷的终局性,影响司法权威,妨碍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问题对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包括建立诉、访分离机制,改革与优化涉诉信访机构,构建涉诉信访的听证制度、终结机制、事后疏导机制、恶意信访惩戒机制等系列机制。涉诉信访改革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包括推动诉讼程序改革,增强司法公信力;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优势,实现诉讼案件的有序分流;培养法治意识,形成信法守法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信访制度具有政治属性和法律/准法律属性双重属性,因而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双重功能.从制度现实和发展可能性看,这两种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良好融合、相互促进,本文初步给出了一个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的整体设想.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信访条例》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信访条例》对于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思路和理念的完善与进步,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对于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这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由此应该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虽然信访并不能解决所有信访者的问题,甚至实践中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但是信访最大功效在于公民借此获得权利救济的可能.如果信访得到最高司法机关的关注甚而实现受损权利的修复,则更可能使得信访者重新产生或增加对司法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尽管因信访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但是信访在我国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信访制度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其功能、规范其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弱化,甚至废除。本文试图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进行剖析,并借鉴日本苦情制度的经验,探索我国信访制度的“脱困”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法制建设进程中,涉法信访成为法治进程的强大阻滞力量,要实现法治就必须解决涉法信访的困境问题.而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联系起来,采取渐进方式实现以法治为内容的信访制度改革,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应当是中国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我们应深化信访体制改革,完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畅通提供必要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构建与反思批判的关系,即必须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第二,和谐与差异对立的关系,即必须树立差异和谐观,把握好差异的度,处理好对立面之间的关系;第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即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性和阶段性,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主体性的限度,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公安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如今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转型时期,我国政府机构设置、公安机关现行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全新利益格局下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和救济制度,加之信息传导的失真和失灵,民众的情绪形成了"蝴蝶效应",并在一些地方最终升级成为与公安机关的对抗。群体性公安信访问题的解决,在于开通利益诉求渠道的安全阀,防止民众情绪升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治安调解:建立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治安调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追求秩序的和谐、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持是治安调解存在的正当性理由,它更符合人性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与诉讼相比更符合人性的尊严和社会的福祉;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及治安调解的便捷性与经济性决定了治安调解在维系和谐社会秩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那么应当从何入手构建和谐社会呢?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运用辩证方法解决问题,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