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27日至28日.中国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多个方面的法律专家、学者对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呼吁我国应从反对虐待动物开始逐步健全动物保护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反对虐待动物和保护动物逐步成为近现代动物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潮流.我国目前动物福利现状虽不乐观,但福利保护意识已经觉醒.本文以动物福利的法律归责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在保护动物方面所建立的法律规范,并明确虐待动物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当动物福利保护由一个边缘性话题,成长为拟立法的层面时,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们更需要探究,应该以一种怎样的能被最大可能信仰和执行的反虐待动物法,来保障法律不流于过度动物福利保护的误区,也不流于高来高去的法规不可行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现的严重虐待动物行为的增多,动物疾病的频繁爆发以及西方国家动物福利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动物保护立法已经势在必行。针对我国动物保护法的立法构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有关动物保护法律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主要有三点缺陷:一是忽视动物自身利益,功利性强;二是相关法律规定少,立法分散;三是监督机制不明晰,执行力差。针对这三点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提出三项建议:一是以保护动物福利为前提,明确动物法律地位,二是结合国情规划动物保护立法框架,三是整合社会公益组织力量提高执行力。因此,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构建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而真正达到维护动物福利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5.
于改之 《法律科学》2013,31(3):172-181
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日本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中国,由于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之不足,儿童虐待故未得到有效抗制;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刑法中也无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虐待儿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在加强法律的监管同时有必要提高社会各界人群对儿童虐待的认知度。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度和关注度越高,社会就越可能为预防儿童虐待,进而为保护儿童合法权益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来频繁出现的残酷虐待动物的非道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不安,也唤醒了人们对动物福利立法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动物福利内涵的基础上,从协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下一代爱心、避免动物福利贸易壁垒及保护人类自身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并提出我国必须尽快为动物福利立法。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我国首部<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就开始在网上公示,正式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但由于有不少民众对"动物福利"提出质疑,对此,法律专家经过讨论,决定改变提法,起草<反虐待动物法>,20lO年4月份向相关部门提交专家建议稿.经相关专家透露,"禁食猫狗肉"已经写进了这份新的建议稿,旋即引起极大争论.  相似文献   

9.
溺亡、虐待、性侵——这些残酷的字眼,在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新闻中与未成年人紧紧关联在一起。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事件折射出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层面仍存在不足,即有效监护制度的缺失、"虐待儿童"的无罪名可定等问题,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动物保护法制建设和动物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保护动物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分析其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运梁 《法律科学》2013,31(3):75-83
在我国许多虐待儿童的行为,由于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评价,由于加害被害双方不是家庭成员不能定为虐待罪,也无法以其他罪名有效规制,至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这样未充分体现对暴力行为的打击以及对人身的特别保护.为了惩罚和预防虐待儿童一类的暴行,为了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全面严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我们应借鉴日本、英美刑法的立法理念及法律规定,将暴行罪引入我国刑法,将以殴打或其他暴行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评价视野,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公民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媒体报道《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中有禁食猫狗肉的规定,旋即引起极大争论。综合考虑来看,我国制定《动物保护法》已成必然需求。填补法律漏洞,其本义是改良与进步,反对伤害动物,这一点没有谁会否认,但从立法精神上看,禁食猫狗肉此一规定难言理  相似文献   

13.
刘金露 《法制与社会》2013,(29):236-237
虐童行径的频发,折射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周,对虐待行为的责任追究不利。对立法和司法机关而言,应当通过完善法制及其运作过程加强对虐童行为的规制。结合我国法律保护现状,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本文认为一方面应当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尽量充分利用已有条件,通过类推适用、完善审理程序等措施实现儿童权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虐童行为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罪名定罪处罚。但这些罪名并不具有保护儿童的针对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关于定罪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论,导致对儿童利益刑法保护的混乱。鉴于虐童行为的本质更倾向于虐待罪,立法可以通过扩大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并适当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来实现对儿童更为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儿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飞 《法学杂志》2012,33(10):56-60
儿童虐待是一种严重侵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我国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主要有专门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与非专门性的《宪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儿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形式分散,缺乏系统性;儿童虐待报告制度残缺不全;调查与处理制度暂付阙如及受虐儿童保护制度设计不合理等缺陷。借鉴域外经验,我们应将儿童虐待定义明确化、制定儿童虐待强制报告制度、设立儿童代理人制度、改革儿童收养与寄养法律制度并设立儿童虐待调查与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曼倩 《法制与社会》2010,(28):284-285
《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规定:“动物不是物。”因此引发了关于动物是否已经上升到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的讨论。关于动物的法律地位现今有三种观点,完全主体、有限主体以及不同意赋予动物主体资格。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并无意赋予动物的主体资格。动物由于自身的特征限制,其不能成为人类道德关系的主体;而法律是人的法律,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保护动物的前提。所以,保护动物不一定需要把动物上升为主体来保护,而应该通过规范人类的行为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动物资源因兼俱经济、生态、文化及科研等价值而进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成为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我国《物权法》确立的动物资源所有权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用益物权制度,对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意义深远。但从动物资源的价值及法律应有的保护分析,《物权法》和现行相关法在动物资源保护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完善动物资源的物权保护不仅是法律发展的必然,且对于保护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动物的法律定位及分类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的法律地位及保护问题。本文认为,动物是物,但并不是法律上一般意义的物,而是具有生命的特殊的物。我们对其应该进行特殊的保护,除了对动物生存资格等一些基本权益平等保护以外,应该按照动物的不同种类、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类保护。  相似文献   

19.
动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对动物的保护是否必须通过改变动物的客体地位 ,使其人格化、主体化的方式方能实现 ?笔者通过对《德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和国内外学说的考证 ,以及对动物主体化观点的剖析 ,认为动物不可能成为人类道德和法律的主体 ,动物在法律上仍是特殊的物 ,动物保护立法是动物商品价值与非商品价值、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冲突的产物 ,对动物的区别对待 ,实质上体现的仍是不同动物对人类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20.
裴斐 《检察风云》2014,(11):15-15
在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目标就是保护儿童免受伤害,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拥有一套完整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受理登记和调查程序、寄养和监护临时措施或长久安置、家庭维护以及将儿童从家庭迁出的司法审查程序。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报告的方式向地方法律执行机构或社会服务机构发起对儿童受虐或被忽视的调查请求。经过调查,如果发现有证据证明存在虐待行为,这些机构将采取措施保护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