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而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中等收入阶层占主体的菱形或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通过对上述理论的演绎推理,笔者提出社会建设和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的逻辑关系,即中等收入阶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中等收入阶层培育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建设是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对我国要开展的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提供了精神支撑。“中国梦”丽买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中等收入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仍然很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还存在一些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高农民收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发展教育,加大对人力资本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评判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学者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评判标准存在争议,或者缺少具体的量化标准,或者给出的评判标准模糊不清,这不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正在形成和发展壮大中的中等收入阶层。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确定评判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标准,目的是为了明确确定中等收入阶层并对该群体的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4.
温飞  李强 《新视野》2007,(3):13-14
中央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例”的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要优化阶级阶层结构,扩大社会中间层,使社会从“金字塔”型转变为“菱形结构”或“纺锤形结构”。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调整收入结构的问题,但收入结构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实际上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其意义远比仅仅调整收入深刻得多。实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至少要关注八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的调整、城乡结构的调整、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6.
刘培林 《党建》2012,(9):24-26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发展中国家的宿命。通过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全球人口收入分布格局将会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这将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应然变为必然。党的十八大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突显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它与"中等收入者"、"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能同等使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进人转型发展期——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要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并且二者紧密关联、唇齿相依。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长期严重不均衡,众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复杂交集难解的现状而言,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显得更为急迫。这就需要确立一种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我们可以考虑,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让其成为另一个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是古今思想家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人民的生活目标。20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陈斐  康涛 《求实》2004,(3):47-49
中等收入者是贫富间的“缓冲器” ,社会的“稳定器” ,经济的“助推器” ,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大力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 ,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好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玉华 《党建文汇》2010,(12):32-32
10年来,人们从没像现在这样掂量起“一腔热血”的分量。武汉、太原、重庆、长春、青岛……血荒在十几个城市蔓延,全国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血荒。一座座城市,都在等待干瘪的血袋鼓胀。整个社会得了“贫血症”。我国的献血者只占人口的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4.54%和中等收入国家1.01%的比例。而如果有一份社会化验单,那就会显示这一次患的是“制度性贫血”,简单说,社会肌体,缺的不是爱心,而是公众对公共卫生体制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肖卫东  孙文华 《唯实》2014,(1):51-53
<正>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内需发展战略基点的重要支撑,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内容,也是江苏全面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11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以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调整大变动,计划实施的时序进度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中等生活水平、中产阶级、中间阶层、中间阶级和中等收入者的不同涵义,明晰了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并从生活稳定性、社会认同感等方面定性分析,从收入、人口比例方面定量分析,指出我国发展中等收入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道勇 《前线》2015,(2):54-56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通过中外记者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党行动的永恒指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社会和谐为己任,每一个具体政策的出台都直接影响着  相似文献   

17.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许多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挑战会接踵而至,快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矛盾会集中爆发。如果处理得不好,经济社会可能长期深陷困境。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国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研究重心仍然是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界定标准、成长状况、社会功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对中产等收入者阶层的消费行为、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个体或群体特征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研究中等收入者阶层社会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学者们关于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也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是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中等收入阶层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中等收入阶层之所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主要由于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以及社会先进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仍然相当缓慢,亟需我们从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