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4):93-93
吴忠民在《江海学刊》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乃至确保中国未来长远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全面阐述了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构成,分析了现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职责范围与权限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4,(2):192-192
产业经济研究所邓子纲副研究员撰文指出,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结构相对滞后于经济结构,社会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特别是公众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社会冲突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1):91-92
熊跃根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社会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舆情的监测与调节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社会舆情监测与调节机制是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必要前提。正面舆情会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负面舆情则损害政府的公众形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对舆情采取监控、研判、引导、应对四大措施,并使各环节联动协调,从而维持舆情的平稳,避免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4):91-92
何雪松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工作在中国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不仅进入了官方话语体系,也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存在较高期待。但毋庸讳言,在中国社会工作缺乏强劲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贾绘泽 《前沿》2013,(19):14-16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实现其良性互动的规律化模式,它在具体运行中呈现主导性、整体性、动态性、择优性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优化要求党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确立系统辩证的思维方式、寻求适应实践诉求的优化思路、探索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下的整合方式.分析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的特征及优化途径对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成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条件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要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需要具备下列条件和运行机制:政府能将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效地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对社会各界利益的整合,政府的合法性不断得到增强,政府有效地克制自利性动机,协调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努力把政府建设成为真正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发挥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郭文婧 《前进》2012,(6):56-56
一项对780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7.9%的人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人好事的环境差,其中39.1名的人认为非常差;71.0%的人表示会被怀疑动机不单纯;50.6%的人认为会被嘲笑(《中国青年报》5月22日)。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信任度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在要求.高信任度社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建设高信任度社会,必须从信任的发生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强社会中间组织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力促进共享共建的信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作为社会调控的基本方式或手段,主要是通过自律机制、他律机制和自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的。自调节机制与自律机制,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均以道德规范存在为前提,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基础,自律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调节行为。它们的区别是:自调节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习惯行为,自律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意志行为;自调节机制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自律机制相当于后天的体育锻炼;自调节机制展现生态社会的道德个性,自律机制体现德治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新更多的民主协商平台和渠道。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审视当下的社会协商之功能与困境,需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广泛参与、社会有序协同为重点,探索社会协商的实质内涵、实践困境、方式方法、程序环节、平台渠道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物质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及其经济根源,并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其社会公正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朱虹  吴楠 《前沿》2008,(1):41-43
通过追溯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揭示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革命性。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市民社会应建立在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富有弹性的社会结构中,对矛盾、冲突、失范的态度应当是宽容的。要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越轨言行,如果不允许不涉及核心价值理念的言论与行为的存在,就没有创新活动与新生事物的生存的空间,这个社会结构就变成了一种僵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1):66-66
杰罗姆·韦克菲尔德、吴同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而非的辩驳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观应该修正为利他主义发展的土壤。一旦利己主义的理论霸权被打破,并且利他主义动机被允许纳入动机理论范畴,垂死的关于非利己动机的社会科学理论就会迎来春天,社会工作的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税收原理理论对税收职能的界定有两个缺点,一是把税收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都界定为税收的职能,未能区别职能作用和功能作用之间的巨大差异;二是把税收调节社会运行的作用仅仅局限于调节收入分配。因此,应当明确税收的唯一职能是组织税收收入,同时,调控经济运行和调节社会运行是税收的两大功能,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和社会运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税收调节社会功能的强化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3,(3):93-93
肖小霞、张兴杰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培育社会工作机构,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应对社会问题、提升治理能力、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的需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赋予社会工作机构合法性,给社工机构提供资源支持,推动社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大洪 《湖湘论坛》2009,22(4):79-83
两型社会的构建对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理论演变以及“新发达”模式的实践来看,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良性互动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从“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来看,应采取强政府和强市场的调节模式,合理划分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加强政府调节行为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