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邝梅 《东北亚论坛》2015,(1):21-29,12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东亚FTA一直滞后于欧美地区。近年来,东亚FTA非均衡、多层次的FTA格局进一步强化。中日韩FTA进展缓慢,RCEP与TPP交叉重叠,双边FTA层出不穷。影响东亚FTA格局的因素不仅是FTA的经济收益,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后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期"再全球化"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应加强东亚FTA战略与安全战略的协调,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安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东亚FTA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日本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以东亚地区作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增加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援助为手段,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以"雁型模式"为基础的东亚经济圈。但该战略的实施要受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一直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曾一直受到压制和制约,日本因多边主义停滞不前,开始尝试区域主义,并与中国展开竞争,而这都与日本对美、中两国的认知和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变化有关.2005年以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实现了两次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日本签订FTA所在区域范围的扩大、对象国的增加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三个方面,其背后有经济和战略原因,而战略原因大于经济动机.日本FTA战略的实质是日本由“东亚主导”转变为“美日共同主导”的无奈.日本试图借“跨地区主义多边化”的政策倾向进而实现政治抱负的野心恐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亚互动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推行融人世界的国际战略。在此期间,中国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也渐趋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与东亚近邻的互动包含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且这些方面往往彼此交织在一起。因而,仅仅从单一角度出发对中国与东亚之间的互动进行解析,难免有所偏颇。基于此原因,本文试从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与东亚互动的缘起、运行等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的主要成员国中、日、韩三国,也纷纷开始了各自的RTA/FTA体系的尝试,以避免被排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但由于目标的不同,中、日、韩三国FTA战略也大相径庭。各国优先考虑的谈判对象和建立FTA的进度也各不相同,建立FTA所涵盖的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建立三国稳定的政治互信关系和固定的磋商机制、确立时间表、与日本协调FTA战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将加速中、日、韩FTA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于1998 年末推出了第四份《东亚战略报告》,其东亚新战略构想表明:美国将长期在东亚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加强与日、韩、澳、泰、菲等盟国的防务合作,阻止朝鲜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与中国保持接触和扩大与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美国的新东亚安全战略与以往相比虽无大的变化,但对中国认识上的两面性,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东亚政策不仅显示了美国对东亚地区的重视,还表明了美国在与东亚地区发展关系中将更注重政治、经济、外交等软实力的运用。其思路也逐渐清晰,即以保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为核心。而围绕这个核心有三条主线:一是整个战略继续以日美同盟为主轴的军事同盟体系和伙伴国为依托,保持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地位;二是加强与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联系,引导其发展方向符合美国利益;三是以对话方式与中国进行战略博弈,以免中国挑战美国的霸权。东亚地区构建也将出现新的形势:美国跨太平洋区域构建面临多重挑战;东亚合作更加开放与包容;东亚区域合作更加倚重东亚核心国家合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给东亚提出了两大问题,这与东亚金融危机一起加快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的雏形——“10+3”机制的产生。作为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唯一主渠道,“10+3”机制适合东亚的特点,推动了东亚合作的进程,为地区一体化确立了框架;并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松散性、高起点性等特征;为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应采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机制、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增强东亚地区互信等措施。“10+3”机制是区域合作新框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东亚经济合作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亚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化的发展新阶段。由于包括日本、中国、东盟等在内的东亚主要国家都参加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来,使经济合作机制化在东亚地区具有了普遍的性质。但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惟一形式。目前东亚经济合作已经出现多种机制并存的局面。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它给东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化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离成熟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东亚能源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彦林 《东南亚纵横》2005,19(11):46-50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东北亚和东南亚。东北亚一般是指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5个国家;东南亚则是指东盟10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东亚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安全领域,区域合作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北美等其他地区,还停留在协商起步的阶段。这说明东亚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太多的机遇和可能。本文选取能源问题作为探讨东亚合作的一个视角,来探讨东亚能源战略合作的紧迫性、现实性和可能性,以便以管窥豹、抛砖引玉。一、当前东亚地区的能源战略格局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4.
日韩两国都有明确的FTA战略,各自都在积极推进广泛的双边FTA磋商,并积极评价日韩FTA的经济效果,把与对方签定FTA看成是最大的目标。日韩两国政府认为日韩之间经济合作将会产生巨大效果,加深相互间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克服历史问题的制约。日韩FTA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日韩先行建立FTA,将使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陷于被动。另外由于日韩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日韩FTA具有向心力。因此中国积极推进中日韩三国间FTA的同时,不可轻视日韩FTA进程及其可能触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相似文献   

16.
陈松川 《东南亚》2001,(4):12-15
中国入世对东亚地区 (本文中的东亚以“10 + 3”国家为地域范围 )经济的影响 ,是一个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入世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深化的新机遇。本文试从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角度对中国入世的重要影响做一探讨。  一、中国入世为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动力1 中国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拉动东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形成东亚经济合作深化的巨大推动力。历史上的发展经验表明 ,当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持续增长 ,都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加入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参与和分享全球化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中国东亚战略的历史演变,指出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发展东亚利益共同体,创立责任共担、大国多担的责任共同体,大力促成东亚命运共同体,培育并巩固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东亚秩序。中国东亚秩序战略应秉持的基本原则是奉行开放地区主义、坚持共同利益路径、积极承担大国责任、适时推进地区制度建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战略耐心。本文强调,中国应深刻理解和顺应东亚一体化的基本路径选择,也要同时实现自身的观念创新、路径创新,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诸方面进行战略部署,推行基于开放地区主义思路下的新单边主义、新双边主义和新多边主义,成为东亚秩序的积极塑造者.  相似文献   

18.
冷战之后,东亚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地区秩序。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对自身权 力的战略约束与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中东盟规范的扩散成为后冷战时代东亚地区秩序得以维 持的根本原因。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将有赖于中国战略约束基础上的区内国家良性互动与东盟规 范的继续深化,而非美日联盟,亦非大国权力均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缘战略视角详细论述了冷战结束后韩、印两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合作进程。印度"东向"战略与韩国的"新亚洲外交"战略逐步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印度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客观上起到了对中国在南亚影响力提升的一种反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度作为东亚经济牵引车的日本酝酿已久的重大经济外交方针,但这一构想却因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日本亚洲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地区政治安全机制的匮乏、对美优先的经济政策方针和东亚区域经济结构性障等都成为束缚日本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重要羁绊,束缚着日本“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