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宪益(1915.1-2009.11),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人们较多了解杨宪益与他美丽的英国妻子戴乃迭的爱情故事,知道他们合作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然而却很少有人了解这对翻译大家、恩爱夫妻,在事业、成就背后所承受的不可言说的内心伤痛。  相似文献   

2.
赵文娟 《民主》2013,(9):39-42
萨空了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新闻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供职于《北京晚报》《、世界日报》《、立报》、《华商报》等报社,是《光明日报》的创始人之一。他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他是蒙古族,对新中国的少数民族翻译出版事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拓荒性的工作,结下了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文化界的高级知识分子,与少数民族翻译出版事业剪不断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方雄普 《侨园》2001,(2):7-9
1999年2月初,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到缅甸的仰光,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多,其间结识了不少缅甸的华人朋友,也到过其它的一些城市,并且阅读了很多当地有关华人的资料,于是对缅甸的华人社会有了一些了解,便记述下了以下一些文字。缅华社会的历史轮廓中国人移居缅甸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途径,论时间,陆路还早于海路。 1948年缅甸独立后不久,对华侨规定了几个不,即不能参加选举,不能担任公务员,不能把不动产赠予非缅籍子孙或售予非缅籍人士。应该说,独立后的缅甸作出上述规定是合理的,因为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会加强对外侨的管理。但这些条例对华侨社会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不能参加选举,不能担任公务  相似文献   

4.
环球侨讯     
《侨园》2005,(4)
随着缅甸调整内外政策,以及与中国扩大经贸和文化交流,中断近40年的华文教育正在以多元化的态势逐渐恢复。缅甸华族人口约250万,祖籍福建人最多,云南次之,广东第三。闽粤籍主要聚居在首都仰光和俗称下缅甸的中南部,上缅甸的北部曼德勒等地则以滇籍为主。据缅甸华商会、缅甸福建同乡总会和缅甸广东工商总会等华社社团的资料,在1960年排华之前,缅甸全境华校小学有300多所,初中和高中200多所;60年代中后期全部收归国有,大多改为政府学校,停用华文授课,华校形态基本消失。在华校被取缔时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崛起的山西作家群中,焦祖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从50年代中期走上创作道路,迄今已逾30个春秋。时下,仍处于创作的鼎盛时期,不断有新作问世。他已写出了近200万字,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跋涉者》),发表了60余篇中、短篇小说和50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些作品被收入多种选集,还有的被译成英、法、日文,  相似文献   

7.
时常浩 《侨园》2014,(7):43-43
时常浩,老先生今年已81岁高龄,他从年轻时就开始迷恋《红楼梦》,并从此研究不辍(本刊上期曾专门介绍过他),如今,他对《红楼梦》中的多数诗句倒背如流,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多有独家见解,并且经常为当地的老干部和"红学"爱好者讲课。目前,时常浩老先生是辽阳县《红楼梦》研究会的会长,他不顾年事已高,每天继续研究,到处传播有关研究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鲜观点 一鸣惊人 俎永湘今年已经71岁了.但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告诉记者,他出身河北省乐亭县一个世代书香、酷爱《红楼梦》的家庭.他毕业于辽宁大学,1964年参军,1987年转业到鞍山,2004年退休,现在是辽宁作家协会会员、鞍山社科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俎永湘可谓是一个学者型的干部,他身在官场却始终研究《红楼梦》不懈.他说,他的祖父辈的家都有《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他从1956年开始读《红楼梦》,至今读多少遍已记不清了.40多年,他读红楼,研究红楼,查资料,访专家,到处调查研究,终于在2007年出版了120万字的研究成果《红楼梦砧解》.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5)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一直是史学家与文学家所研究的经典。从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策略角度出发,对比由杨宪益与霍克斯所译的两版《红楼梦》,探讨这两种策略在标题,成语,俗语和诗句翻译中何者更适用,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中用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0.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11.
傅雷与民进     
《民主》2016,(9)
正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化评论家傅雷先生,早年留学法国,长期从事翻译工作,辛勤笔耕,译著宏实,现出版有《傅雷全集》20卷,其中有翻译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多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均成为译界的名篇,被誉为"信达雅"的完美楷模。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傅雷家书》,刊印一百多万册,感动了数百万的国内读者。傅雷有出色的才华,是一位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为人坦荡,秉  相似文献   

12.
根据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原野》,已由南海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它的问世引起国内电影界人士和影剧爱好者的重视。 发表于1936年的《原野》,是曹禺继《雷雨》和《日出》以后创作的第三个话剧剧本,在曹禺早期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没有象《雷雨》和《日出》那样,不断演出,蜚声中外,以致今天许多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中国与缅甸国土接壤,交往历史长达两千余年,两国人民自古以"胞波"(兄弟)相称。中缅交往始于秦汉,历朝各代各有发展,但在清缅战争之后,两国友好关系以及互市贸易均到达顶峰。邻国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研究清缅交往的学术成果众多,关注焦点大致集中在缅甸华侨、宗藩关系、清缅战争、贸易关系、文化交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第八次回仰光探亲,在离开缅甸前的最后一个月,我和仰光的弟弟一道儿到一座寺庙里当了七天和尚,这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最富有传奇色彩。我在祖国从事文教事业,从来没闲暇问津佛庙,也没有资格当最起码的沙弥。可是1988年8月一回到第二故乡——仰光,居然奉慈命削发为僧,也够神气了。按缅人风俗,儿辈当几天和尚,不但有功德,还可以给父母添寿造福,因此我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何况我一生从  相似文献   

15.
柯林 《瞭望》1984,(32)
《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的近著。布朗是一位农业科学家,曾在美国农业部任职多年,一九七五年创建世界观察研究所,从事世界问题研究。布朗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没有边界的世界》、《民以食为天》和《第二十九天》等主要著作,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此外,他还经常为美国很多著名报刊撰文,曾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部研究科技、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著作。作者在分析大量  相似文献   

16.
我在巴黎旅居数年,与法国龚古尔文学院院士罗布莱斯过从甚密,曾将他的名剧《蒙塞拉》译成中文,由陈颙同志执导,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公演。此后,他的长篇小说《这就叫做黎明》、《艰难岁月》、《威尼斯的冬天》和五部中篇小说,以及另一剧本《绮窗恋》陆续译成中文,这位法国老作家遂应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三次访华。  相似文献   

17.
中影集团此次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由曾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多部影视作品的著名女导演胡玫担纲总导演。她曾荣获2005年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一等奖、二次获得大众电视“双十佳”导演奖等。现在是中国电影集团艺创中心导演。日前,胡玫就“红楼选秀”话题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8.
正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长达7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为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编纂的英汉辞典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翻译的莎士比亚著作更奠定了他在翻译界的权威。梁实秋在回忆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这一巨大工程时曾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长途中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最后37种剧本译完。"在祝贺莎氏全集梁译本出版的庆祝会上,他的友人也一致认为"《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归功于梁夫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
缅甸是我国西南边境上重要的邻邦之一,由于缅甸重要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各大国都积极改善与缅甸的关系,加强合作以期扩大在缅甸的影响力,进而为掌握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增加筹码。虽然其他大国与缅甸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缅之间的合作,但缅甸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却是无可替代的。中国应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理性政策,改变对缅外交的方式与策略,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两国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20.
缅甸民选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与缅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能源等领域进行接触并逐渐加强合作,并逐步放松对缅甸的一系列制裁,双方关系正迅速升温,,这是近年来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大事。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寻求遏制崛起中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考量,也是缅甸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和寻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两国战略利益需要,美缅两国关系将持续发展并在多领域推进,但不会实质性影响中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