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就拿老百姓经常关注的“衣、食、住、行”来说,如今已变成了“医、食、住、行”,且“医”已成为关注之首。老百姓之所以对“医”特别关注,一方面说明老百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疗服务离老百姓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了。这种差距有多大?本刊记者与新闻媒体记者及相关部门同志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10,(12):23-25
“不求经济指标长得最快,但求老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老百姓过得最幸福。”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这句话,温暖着众多老百姓的心。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干部群众最关注的“两会”话题,位居前10项的分别是“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保住“青山绿水”,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教育资源公平化,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整脏治乱”树立贵州新形象,让出行更加顺畅,编织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切莫小觑“灯下黑”王克划根火柴,点亮油灯,灯下总有光线暗淡之处,老百姓俗称其为“灯下黑”。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身边,往往有人倚仗领导之势,行腐败之实。于是,老百姓也谚称其为“灯下黑”。“灯下黑”之语,源远流长,“相府门前七品官”便是佐证。其实,“相府门...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位县委书记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分量最重,老百姓的利益最高,老百姓的感情最真。百姓的笑脸就是干部政绩,就是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微博     
实现中国梦,三个“民”字不能忘 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实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路可以不修那么宽,广场可以不造那么大,办公楼可以不盖那么漂亮”,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不久前对全省各厅局、各市县主要官员说,“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一定要解决好!”他还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把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问题当成“事”。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实践》2010,(5):55-55
某地一个讨论开发区建设的会议上.一位群众代表站起来发言:“现在很多干部都说要关注民生,顺乎民意。但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民意吗?要为老百姓办事,就得真正了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员就是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话,共产党员就是要站在百姓的利益上办事,共产党员就是要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前头!”这是武警吉林边防总队党委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后叫得最响,老百姓信得过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与一位为官数十载的友人谈及为官时最大体验这个话题,他深情地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老百姓最有良心、最具爱心。给老百姓哪怕做了一点点事情,他们都会一辈子记住你的好处,念念不忘;而当你有难处时,他们会豁出命来保护你、支持你,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 要想取得老百姓的这份真情实意,那只能是处处、事事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多谋福利。  相似文献   

11.
民为天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汇:领导。但是,一谈到“尊重老百姓”,情况就复杂得多了。“老百姓”指谁?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也。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得彻底而又彻底了。从“人民万岁”的登高一呼,到“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情自谓;从“为人民服务”的党纪党规,到“当人民公仆”的广泛认知。谁敢说“老百姓”半个不字呢?然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落实”到具体的“老百姓”身上,“人民”两个…  相似文献   

12.
李海洋 《当代党员》2009,(12):29-29
密切联系群众,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帮助群众办实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最讲实惠,最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干部把实事办成虚事的还真不少:一些地方公之于众的实事项目成了“作秀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变成“豆腐渣工程”;一些干部图形式,赶时髦,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13.
最近,某乡党委书记调走,当地许多老百姓说:“送他辆汽车都不多,他确实为这方百姓操透了心、出透了力。”当然,老百姓并没有真的买汽车送给他,就是买了送去,人家也决不会要,但这反映了老百姓对他的爱戴。与这位书记恰恰相反,有的干部调走,老百姓拍手称快,说“早该走了”——听这话就知道这位干部在任期间没有给老百姓做多少实事和好事。从老百姓对这两类干部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 谁为人民群众办事一心一意,竭尽全力,谁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老百姓心里最清楚;谁该奖谁该罚,百姓心里有杆公平秤。  相似文献   

14.
霜重色愈浓。全国打黑“一盘棋”,重庆是棋中最亮点。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对重庆“打黑除恶”作出重要批示:“打击、铲除黑恶势力,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目子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5.
田茂军 《当代党员》2011,(12):38-39
——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推行“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化老百姓之怨,解老百姓之难。让老百姓觉得“草鞋干部”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贾楠  翁淮南 《党建》2011,(12):43-45
这是一位被村民们称为“最有文化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这位“王电影”、“王文化”、“王站长”。这是一位最受老百姓尊重的“干部”,热情、随和,透着认真、执拗。七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张罗,“领导在的地方有他,领导不在的地方也有他”。  相似文献   

17.
谭健 《当代党员》2011,(3):40-41
2010年12月26日晚,铜梁荣获“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铜梁不是一句口号。”铜梁县委书记魏寿明说,“而是老百姓的‘民意考量’。”  相似文献   

18.
朱江 《当代贵州》2013,(36):28-29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也是老百姓最反感的问题,因为费时间、折腾人、耽误事。近年来,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秉持“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成为窗口服务行业一道靓丽风景”的理念,赢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肯定。人们说,过去到政府部门办事是“办一事进百门”,现在是“办百事进一门”,门不难进了、脸上微笑多了,办事更是优质、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19.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以下简称“老百姓”)是从一家民营药店发展起来的连锁有限公司。“老百姓”从2001年10月开业至今,已在湖南、江西、陕西、浙江、广西、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区、市建立了20家颇具规模的门店。2002年,其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上缴税金200多万元。“老百姓”的产生、发展及其形成的轰动效应,被人们称为“老百姓现象”。这对于打破传统医药流通体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平抑药价虚高,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群众利益扎扎实实办实事…  相似文献   

20.
谢菊 《当代党员》2007,(4):68-70
一份网上调查资料显示:“您认为哪类民间组织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回答最多的是“社区民间组织”;“您认为民间组织应发挥什么积极作用?”回答最多的是“反映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