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期刊摘录     
马属动物土霉素渣中毒 马属动物因投服土霉素致中毒死亡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吉林伊通县某生产队因马、骡发生腺疫,遵医嘱买回土霉素渣拌饲料喂牲畜,一日二次,每次600~900克,连喂三日后,发现一骡突然死亡。又陆续发病15匹,其中马7匹、骡8匹,占服药数的88%;死亡7匹,其中马3匹、骡4匹,占发病数的46.7%。 (申太昌摘自:中国兽医杂志,2,23~24,1986) 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腹泻 作者用鲜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急性肠卡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共98例,治愈90例,治愈率91.8%。其法:取鲜桦树内皮,马500克、牛600克、  相似文献   

4.
1984年12月,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和江门市郊某专业户鸡场相继发生鸡急性传染病,引起鸡只大批死亡。本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动物试验。诊断为鸡葡萄球菌病。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饲养新蒲东鸡1100只,1984年12月29日鸡45天龄时,开始有2只鸡病死,以后蔓延很快,至1985年1月2日止,死亡605只。江门市  相似文献   

5.
1984年8~10月,在弥勒县吉山区脚落召村的马骡发生一种以运动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23匹(马14匹、骡9匹),占38匹马、骡的60.5%;死亡21匹(马13匹、骡8匹),致死率91.3%。血液涂片镜检16匹,检出有锥虫的10匹,检出率为62.5%,曾用205治疗,虽锥虫转阴,但病情仍继续恶化和发生死亡。从最早死亡的2匹马脑中检出脑脊髓丝虫后,根据前期治疗情况,诊断为马、骡锥虫与脑脊髓丝虫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6.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于1987年9月5日第1次怀疑发生非洲马瘟,在此之前,即同年的8月5日在马德里附近1个猎场1匹马死亡,8月6~14日又有6匹马死亡。经多方面试验排除了中毒的可能,于9月12日进一步证实为非洲马瘟。该病主要发生在马德里、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卡塞雷斯等省。该病的传入很可能是在1987年6月20日从纳米比亚进口斑马开始。截止去年底共发病7次,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某鸡场饲养的雏鸡发生了主要以肺脏出现黄白色结节为特征、类似禽结核的一种疾病,死亡率达11.5%,经鉴定是由伪结核耶尔赞氏菌引起的雏鸡伪结核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采用青霉素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一)发病情况 南京市某鸡场于1989年10月引进了一批罗斯商品代日龄雏,共4650只,从7日龄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3只,第2天死亡46只,以后每天死亡平均70只左右,最高的1天死亡达100只,整个发病过程中共死亡634只,死亡率达11.6%。用青霉素治疗,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后,疫情得以控制。(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肯走动,常常伏地;当病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常常不到1天死亡。有的雏鸡生前无症状,突然死亡。病理变化,先后剖解近百只病死雏,早期死亡的90%的雏鸡肺脏上满布粟粒大乃至黄豆大的黄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临夏市某养狐场饲养蓝狐、银狐和雪狐 3 15只 (其中185日龄以下仔狐 194只 ) ,均生长发育良好 ,1999年 8月 2 5日因饲喂变质的羊下水而突然发病。发病情况 该养狐场从屠宰场购进两袋羊下水 ,纤维袋未解开即堆放于墙脚 ,第 2d上午 10时左右 ,除肝生喂外 ,其余下水与玉米面等均匀搅拌煮熟后饲喂 ,下午 5时左右仔狐相继发病 ,至晚 8时已有 5只死亡。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 ,呕吐 ,流涎 ,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 ,体温升高 1.0~ 1.5℃ ,粪便稀软或有血便 ;心律不齐 ,严重者卧地不起、昏睡 ,对外界反应迟钝 ,甚至出现肌肉麻痹 ,最后昏迷…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2月 ,甘肃省白银市某良种示范繁殖场和部分养鸡户的雏鸡群中发生了以厌食、稀便和突然死亡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死亡率高达 78%。对此 ,我们对良种示范繁殖场引进的鸡群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柠檬酸菌混合感染所致。1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该鸡群为自繁自养的黄金褐商品代蛋用雏鸡 ,共计 80 96 0只。 1日龄时曾注射马立克病疫苗 ,5日龄时即开始发病 ,至 2 0日龄共死亡 6 3 40 0只 ,死亡率为 78% ,病程呈急性经过。雏鸡突然发病 ,精神萎靡 ,离群呆立 ,头、翅下垂 ,羽毛松乱 ,闭眼缩颈…  相似文献   

11.
产气荚膜梭菌 (魏氏梭菌 )病是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为D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 ,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常发生于绵羊 ,山羊也可发病 ,该病暴发于马属动物尚属罕见。笔者在兽医诊疗工作中 ,曾遇到两起小区域暴发于马属动物的产气荚膜梭菌病。病例 1  1995年 12月 2 9日 ,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范某饲养的 10岁黑骡 ,晚间无任何病症进圈而早晨死于圈内 ,因死因不明而未做尸体剖检即将死尸深埋。 1996年 1月 1~ 8日 ,该村和相邻的张家庄村连续发病、死亡 18匹马属动物 (骡 15匹、驴 2匹、马 1匹 ) ,疫情上报后 ,立即…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福建省福州地区发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在一些养鸭场和专业户鸭群均有该病发生和引起的死亡。据1988和1989两年对4个大养鸭户21批雏鸭的调查,死亡率为15%~70%不等,发病死亡高峰集中在3~10日龄,10日龄后下降。死亡最严重的是番鸭和本地麻鸭杂交肉用鸭和樱桃谷鸭,死亡率为40%~70%或更高,雏番鸭病情较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马焦虫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血液寄生虫病,常常造成马匹大批死亡及对马匹的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本病在我省的流行,有越来越广泛的趋势,自1959年北京农业大学实习队在海南州兴海地区初次确诊以来,随后在海北、湟源、果洛、海南、玉树等州、县陆续发现。1975年春与同学去刚察县进行生产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马焦虫病在该县比较普遍,其中以伊克乌兰公社红光大队最重。在4~5月份,红光大队两个生产队马匹先后发病,并造成大批死亡,最严重的一群放牧马71匹,死亡31匹,死亡率达43.67%。现主要将伊克乌兰公社马焦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作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11月,北京某鸵鸟场饲养的16批600多只幼龄鸵鸟,因发生疫情累计死亡388只,死亡率达60%,经济损失惨重。发病鸵鸟为7~70日龄的幼龄鸵鸟,以15~40日龄的死亡最多,约占死亡总数的2/3。一般在发病后2~6d死亡,有的甚至突然死亡。1 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病鸵鸟羽毛松乱...  相似文献   

15.
马属动物最急性胃肠炎比较常见,发病急,病势猛,病程短,死亡率很高。往往不显示肠炎的一般症状,于8~24小时内死亡。我们应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愈5例(马2例、骡3例)。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呆滞,行步蹒跚,全身汗出。体温35~36.5℃,心跳每分钟90~120次,呼吸快而弱。眼结膜极度充  相似文献   

16.
我部1991年12月从新疆马场接回的马匹中1匹瘦弱的4岁红骝马,边复壮边训练,于1992年3月26日进行驱虫。灌药后末见毒副作用,28日晚突然发病。病马全身颤抖,颈向左侧强直,大汗、喘气,呼吸困难,乱啃乱咬,卧地不起,经紧急救治,效果不好。隔日会诊检查:体温39.4℃,脉搏72次/分,呼吸36次/分。右侧卧,微屈体,阵发性痉挛,呈游泳状不自主运动,眼结膜红肿,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下唇松弛,尿淋漓,可视粘膜黄染,背毛汗渍,左肘头已磨破。翻过躯体左侧卧,痉挛稍轻,针刺全身无反应,肛门无回缩,不排粪。听诊脉搏平稳,呼吸粗厉,肠音微弱。诊断为疑似苏联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经治疗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临潼两养兔专业户的兔群于1987年先后发生急性传染病,死亡严重,综合诊断为兔瘟,经采取紧急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发病情况 马额乡一户从山西购进一批未检疫兔,突然发病,死亡大半;零口乡一户自繁自养兔400余只,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参观学习、取经人员络绎不绝,又未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致使疾病突然爆发,头两天即死亡25只。 症状 急性病兔无可视明显症状而突然尖叫倒地死亡。病兔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临死前从肛门排出少量胶样透明物,呼吸急促,四肢游动,终归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月,我省某猪场的猪爆发以高热、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经诊断为猪丹毒。在一个猪场爆发猪丹毒,在我省实属罕见。(一)发病概况 1990年1月初,该场猪零星死亡,且逐日增加,至中旬,发病死亡猪突然增加,仅1月11日1天内死亡41头。约15天,发病肥猪317头,发病率22.0%,死亡162头,死亡率11.2%,病死率51.1%。  相似文献   

19.
马属动物“急性盲肠结肠炎”是近几年我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自1982年5月到1984年10月治疗急性盲肠结肠炎患畜57头,治愈46头、治愈率占78%(其中:马26/32,骡14/17,驴6/8)。 (一)临床症状 本病以突然出现暴泻为特征,但也有少数病畜未经腹泻就倒毙的。其腹泻物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含有多量粘液物呈胶冻样,恶臭难闻,落地后起泡沫。有少数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的驻马店、周口、许昌等地区暴发马属动物盲肠结肠炎。该病无明显的前兆而突然发病,体温多不太高,起初排硬、软粪便,色暗,带有块状或条状伪膜,后排带泡沫的恶臭稀便。多有轻微腹痛和神经症状。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较多的县每年死亡三、四百匹,严重地区威胁马属动物的生存,影响了农民的养马积极性,也给农业生产和个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研究协作组对发病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并通过临床观察和化验,基本上搞清了该病临床特点及尸体剖检变化,并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