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群众》2019,(20)
<正>一位鉴赏名家就如何鉴别真品和赝品传授心得:他从来不研究赝品,而是每个月抽空到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一直盯着古董看,直至看熟看透为止,收藏界把这叫"养眼"。经过这样反复无数遍的"养眼",眼睛就只会适应真品的感观,之后一旦看到赝品时就会觉得非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研究马连道? 马连道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形成的销地茶叶市场.1996年前,它是被京城大部分人遗忘且荒凉的一条街道,想从马连道打一辆"的士",起码要等半小时.如果你在北京的某个地方叫个"的士",说:"到马连道."那司机肯定会说:"哪儿?马连道在什么地方?"2000年后,你再在北京任何地方,叫一辆"的士",说:"马连道",司机马上会应道:"茶叶街吗?".当初,北京市最大的茶叶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就建在马连道,南方几家茶商想沾沾光,也在马连道建立了自家的茶庄.  相似文献   

3.
邓晓成 《求索》2012,(5):102-104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学以消费性和娱乐性为主要旨趣,呈现出直观化、故事化、信息化、肉身化等形态,形成以"养眼文学"为重要表现形式的文学。"养眼文学"的着眼点不在于心灵滋养、思想提升、精神升华、性情陶冶或知识增长,而在于娱乐的实现、个体感性诉求的满足与视觉冲击的产生,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快餐化和文学价值倾斜,导致了文学泛化趋势和文学文体困顿,阻碍了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故而,从"养眼"回归"养心",是以"养眼文学"为重要表现形式的大众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如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2008年的奥运,转眼就到.北京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巨变. 北京的变化不以年计,而是以小时为计.常常地,你驶过"某个地方",当你驱车回来,那"某个地方"已经旧貌换了新颜.或是原来的烟囱没了,或是一幢新楼拆掉了脚手架,像模像样地矗立在那儿了.假如,你外出离京,三五日内回来,你准会发现北京又变了.  相似文献   

5.
浙江很多城市都有一个别名来描述其经济特色,譬如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永康的"五金之都"等等.但是,当面对嵊州这个城市时,你会感到很难用简短的一个词去概括她,你可以说是"领带之乡",也可以说是"厨具之都",还可以说是"电声零件之都"……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7,(9):22-23
"我比较幸运的是南京市政府相当开明,危机发生时,他们都要求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最真实的消息。"徐宁的出现,让"养眼"的美女记者有了PK的对象——美女新闻发言人。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圈内,徐宁作为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和上海新闻发言人焦杨以及北京新闻发言人唐龙并称为"中国新闻发言人的三朵金花"。  相似文献   

7.
冬梅 《中国保安》2008,(11):74-74
18岁,剪去潇洒的发型,脱下时尚的西服,你把爷爷奶奶的念叨、爸爸妈妈的嘱托卷进背包,拎起梦想,挺起胸脯,拥入绿色方阵。来到这个"保安军营",你那些"头衔"都不存在了,你就是保安一兵。一个新兵的梦想是多彩的。你会  相似文献   

8.
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你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就把你装在心里。深入群众,群众才会拥护你;善待群众,群众才会善待你。党的执政基础要想牢固久远,始终"不能让老百姓失望",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做人"、"做事"、"微博",这一连串的词语几乎构筑了王平久全部的人生和生活。他坚称自己是做新闻、做策划的,"写歌词只是业余之业余",作为《北京欢迎你》的策划人、《国家》的词作者王平久,"圈外"的人却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0.
吕西 《北京观察》2002,(3):38-40
最近,在北京大型超市的食品货架上,出现了一个消费者喜欢的品牌--"绿洲果实",它的商标图案是一轮红日照耀着一片广袤的绿洲,一位农家妇女正在采摘着丰硕的果实,图案下面一行字:"推动美好生活".乍一看商标的构图和理念,很像一个进口品牌或是合资品牌,可当你见到商标的主人,就会知道,这个品牌绝对是中国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6)
正众所周知,我社既有"东北银",又有"台湾银",还有北京人、河南人、"弗兰人""胡建人"……所以每次开会,画面就非常有趣,有一种人人都勤恳好学的感觉。而事实是,大家只是在屏息聆听,想要分辨对方到底在讲什么。每一个发言的人都十分自信:我讲的,就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说真的,你以为你说的是普通话,然而浓浓的家乡味,一直存在于你深深的喉咙里。  相似文献   

12.
钟玉 《乡音》2013,(6):44-45
《城市的胜利》是最近几年来,让我的观念有最大改变的书。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我当然更倾向于保护好古迹文物,甚至也认同为了保护可以"反发展",当人问我"那么以后所有的建筑都成了文物,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要住到哪儿去",我心里虽然会有"你怎么不懂古迹的价值"的嘟囔,嘴上有一套关于文物判定和价值评估冗长的专业理论。但是,真的静下来,我也会想,空间如此有限,保护的限度在哪儿,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城市以后该怎么办。想保护好旧城和古建筑,认为高层建筑破坏景观、有碍观瞻、缺乏亲和力,但同时又反对城市"摊大饼",控诉上下班地铁的拥挤……这就像一个悖论,除非减少城市人口,可《城市的胜利》里让我相信一个在兴旺成长的大城市必然会拥  相似文献   

13.
说起广东,你会想到什么?"淘金"、"商都"、"改革开放",还是会想到每年春节数以百万计农民工的返乡潮?广东给我们的印象,总跟梦想与多金有关。但有人说,全国最富的人在广东,最穷的人也在广东。而肇庆不幸成为后者。广东人叫粤语为"白话",其实"白话"一点都不  相似文献   

14.
吴筇 《创造》2004,(4):32-33
距离感往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譬如在某些电视片子里,把镜头的距离摇近一些,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大年,又成了都市里那些收入殷实且稳定者购车置房的大好时机--一个个别墅群在原先"只不过是普通农田"的地方的落成,一辆辆在中国组装的国外品牌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确乎是很养眼球的亮丽新闻点;而在反映农村情况的时候,远镜头的田野也是广袤而美丽的,很容易使人想到"休闲农业"或是"观光农业"之类.可是,将镜头凑近去看一下农民生活,会怎样呢?恐怕不能不有某种深切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心目中,毫无疑问,"北京研究"将成为中国学界的热门话题.会有这样的"大书"出现,但非我所能为.故此处只能"小引",不敢"导论",更谈不上"正文".这样一来,我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引起诸位的兴趣,然后全身而退,等待着观看后来者的精彩表演.  相似文献   

16.
<正>已故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乘飞机在北京上空鸟瞰北京城时,你将会被宏伟的北京街道、胡同布局所震撼。徐先生的话正代表着北京旧城街道的风貌,大街胡同横平竖直、规规整整。北京城里的胡同,无论其长短、宽窄,乃至成因,文化渊源各有不同,它们是北京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胡同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客家"土楼"之于闽南,"吊脚楼"之于湘西……是不可或缺的。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完全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湖泊休闲",一般人会认为这并非一个新概念。但是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它的诞生时间,仅在一年之前,并且全部与一个中国的湖泊有关,这就是"东钱湖"。  相似文献   

18.
如今,谁也不敢说我就端上了铁饭碗,老板随时要炒你"鱿鱼",你也可能随时炒老板的"鱿鱼",当你非本人意愿中断了就业,又一时找不到工作时,失业保险会帮你忙。什么是失业保险?哪些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无法  相似文献   

19.
侯松平 《黄埔》2013,(3):59-62
大好人父亲是个好人,正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叔叔讲的:"你父亲有特点,不是一般的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父亲有特点、了不起,用我母亲的话说:"你爸是个大好人,也是个死心眼的人。"父亲的"死心眼",是我母亲常讲的"笑话"。"千万不要寄皮袄!"那是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大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正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0.
沿袭了2000多年的"秦砖汉瓦",如果一夜之间彻底成为历史,那从情感上着实令人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当你看到一片片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变成一个个巨坑时,你就会觉得这场"砖头革命"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